分卷阅读366
,还能听到闻道生欠揍的声音:“批经费是吧?拿来我看看……”
李怀素扯了扯嘴角,闻道生,行,我记住了!
苏月并不知道闻教授为她出气,之后李教授没有再找茬,苏月身为学生,也乐得保持表面的师生和谐。
当爹的没再找她,当儿子的却找上了她。
这天课间,她被同学拦住了。苏月仔细打量了一下来人:“你说你叫什么?”
“李天和,天地的天,政通人和的和。”
哦,李教授的儿子。
那不就是她得罪的人?虽然不是她主动得罪的。
苏月提起心来,面上只当作不认识,笑眯眯地问:“原来是李同学啊,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李天和见她果然不认识自己,心中憋闷,脸色也就不怎么好,道:“苏月同学,科技赛你参加吗?”
科技赛指的就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名副其实,全国的大学生,只要有意,都可以参加,通常情况下,会组成三至五人小组。
而比赛内容就是参赛小组提交自己小组的科技作品,包括但不限制于各种小发明、小制作,评委小组将根据作品的科技含量、制作难度评分。
评分最高者自然就会获得该比赛冠军。
这项比赛虽然只是全国性比赛,但含金量还是挺高的,差不多就是各大高校的比拼。
名次一方面代表着学校的荣誉,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个人的荣誉,除了荣誉,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也有可能会被大佬看中,收为学生。
比如第一届中,冠军是个来自科大的队伍,其队长据说被大佬看中,大四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所,跟着大佬学习。
这位同学也是无数后来者的目标。
李天和也是后来者之一,且他不仅想达到前辈的成绩,还想超越。
前两届的参赛者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一大二的学生还处于在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就算让他们参加,也没办法独立完成一件作品。
而李天和就要做这个例外,本来他应该是唯一的一个例外,然而学校多了一个苏月,还是一个做出过某件发明的同学。
李天和也不知道自己是想听到肯定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回答。
苏月道:“参加。”
闻教授之前就跟她提起过这项比赛,说可以去试试,见识见识其他学校的学生。
李天和又问:“那你找好队友了吗?”
苏月看了眼他,确定她没听错,这个语气中的试探,所以他是想邀请她成为队友?
不管是不是,苏月还是表示婉拒:“已经和朋友约好了。”
李天和有些不悦,什么意思?考虑都不考虑就直接拒绝了?是不是看不起我?
李天和“哦”一声,转身走了。
被白了一眼的苏月:莫名其妙。
第152章 科技赛
京大对学生参加科技赛的行为还是比较支持的,具体表现在要老师给老师,要资金……还是给老师。
没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倒是可以安排老师全力指导,此外,学校的实验室,也会对参赛小队开放。
这里的参赛小队指的是报名通过,获得学校认可的,总不能你说参赛就参赛,回头连个模型都做不出来。
学校的实验室有限,里面的材料也有限,对学生开放,不代表能让人瞎霍霍。
报名通过后,学校就会公布名单,也是在这个时候,理工科的学生才知道,今年的科技赛竟然有大一的学生参加。
还不止一个。
有人指着名单上的名字:“这个苏月就是那个苏月吧?”
这个那个,说得云里雾里,要是其他学校的人估计不知道啥意思,但本校的嘛,一听就知道了。
“大一,化学系,就是她!”
“那这个姚稷又是谁?”怎么也是大一的,现在大一的都这么厉害了吗?
知情人透露:“数院的,和苏月一起保送进来的,就那个拿数学金牌的!我们欧阳教授可喜欢他了!”
这人又指着“李天和”三个字,另一个人都不用他问,便介绍道,“那个附中有名的神童,物院李教授的儿子!”
“哦!”众围观者恍然大悟(并没有。
大一大二也就罢了,咱就是普通人对吧?以前也没有大一大二的参加,今年都是特例,特例!
大三大四的就心情复杂了,这一批学弟学妹有点猛呀,才开学多久?教材上第一章 的课还没上完吧?你们这就从理论走向实际,开始搞发明了?
考虑过学长学姐的感受吗?啧,心酸。
心酸之余,好事者也不免猜测,这次科学赛,两个大一学生的团队能在一帮学长学姐的队伍中,杀出重围,夺得名次吗?
有同学觉得能,这位同学像模像样地分析:“苏月同学,不用说了吧?她当初在m国就做出过发明,报纸上都登了,那个发明卖了一百万美金呢!试想一下,人家外国人也不可能花这么多钱,买个没用的东西,所以那个发明技术含量肯定不低。她要是再研究出一个差不多技术含量的东西,不说冠军,前三妥妥的吧?”
“那也不一定,发明又不是大白菜,想有就能有,这种东西是需要灵感的,万一苏月同学最近没灵感呢?”
“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还万一,那怎么不万一所有人都没灵感呢?大家的几率是相同的。”这位同学又接着分析,“再说李天和同学,他可是李教授的儿子,近水楼台还先得月呢,他天天跟着李教授,保不定人家课本知识早学完了,李教授还能随时给他指导。”
“所以,”这位同学下结论道,“别看这两位同学是大一的,但绝对是劲敌,其他小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
校园里有点啥新鲜事,都传得飞快,这番话很快就传开了,其他参赛小队不由将这两支队伍的重视在心里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而知道这些消息的两支小队——
李天和:气愤!凭什么她就是前三妥妥的,我就是靠我爸指导?
苏月:压力山大,消息都传开了,要是不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脸不是丢大了?
殊途同归,两人心情不一样,但想法很一致:这场比赛必须认真对待!
苏月的小组一共有三个人,除了姚稷,还有一个是她的同班同学金凤。
金凤还挺心虚的,她觉得她就像混迹在学霸中间的学渣,虽然曾几何时,她也是学校的学霸来着,但是学霸与学霸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就像苏月同学和姚稷同学,一个过目不忘,大脑堪比图书馆,另一个心算速度远超计算器。
就……离谱!
苏月却觉得金凤同学很好,科学赛参赛队伍人数要求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