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
曹操忙行礼,暂时忘却了先前的不忍,内心中隐隐有些激动,壮年男儿哪有不想着建功立业的?
皇甫嵩心情甚好,连带看着曹操都顺眼多了。
他本是有些不大待见这位宦官之后,但此番却让他对此人大为改观,甚至有些欣赏起来,总归他和曹操也没有怨仇,曹操祖上也并非十常侍那种恶名昭著的宦官。
“此番当为孟德报功。”
皇甫嵩鼓励性质的说道。
曹操大喜过望之后,踟蹰了片刻,问道:
“可要现下打扫战场?”
皇甫嵩环视四周,神情冷漠,蓦的他冷笑一声。
“此皆叛逆贼子耳,当筑京观以震慑其余贼子。”
曹操闻之不由色变。
筑京观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是将敌军的尸首堆积在一起,如石块般堆成小山的样子,如今在儒家仁义的理念影响下,这种行径已经较少出现,但绝不罕见。
可如此对待番邦外族也就
算了,这些黄巾总归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他正欲开口辩解,朱儁已然急呼“不可!”
皇甫嵩摆手阻止了二人,说道:
“他们既敢行此叛逆之事,便已不再是我大汉子民,与蛮夷外族有何异焉?君又何必为这些人伤神。”
朱儁默然,却也不再多言。
曹操见连同为主帅的朱儁都不再反对,他一个骑都尉便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沉默看着士兵匆匆忙忙去割下那些敌军头颅。
他心中有片刻的茫然,热血上头时这些头颅在他眼里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战功,如今冷静下来看,这些都还是一条条曾经活生生的性命。
他自认从小胆大,却还是远远比不上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心狠,心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潜移默化的开始改变。
————
荀攸听见外头异响时已近午时,他刚刚哄着不听话的小叔父喝了药,随后无情的把人往被窝里一塞,只露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在外头。
他走到外头,空气中仍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血腥味愈发浓稠,他眉头微蹙,看向了身边皇甫嵩派来保护他的亲兵。
“发生什么了?”
他低声问道。
亲兵眼神闪烁,说道:“无事,先生还是回去休息吧,我叫他们轻点。”
荀攸心下一沉,眼神严厉的看向了年轻的士兵。
亲兵支支吾吾半天,叹了口气还是说了。
“皇甫将军令我等……筑京观。”
荀攸瞳孔微缩,他沉默了半晌,嘱咐道:
“你留下看好里面的人,别让他乱走,我去看看。”
亲兵有些焦急:
“场面有些……不雅观,先生莫要去了。”
他说得委婉,但言辞下掩盖的画面却让人不敢想象。
荀攸摇头,再三嘱咐了别让小叔父出来,自己则转身离开。
越接近外城,血腥味愈发浓稠,几近凝于实质,鲜血染红了大地。
天空中盘旋着黑色的食腐大鸟,发出不详的鸣叫。
他蓦然顿住了脚步。
城外,一座正在堆砌中的京观展露在面前。
无数的人头铺
在地面上,凌乱的黑发缠绕着,依稀能见到其中瞪大双眼死不瞑目的面容。
士兵们正在提着一颗又一颗的头颅往上面堆叠,加高这座小山。
听闻昨日官军斩获了数万黄巾。
荀攸再也忍不住,面色惨白的撇过了头,一手捂住了嘴,扶着边上墙壁深吸几口气。
只可惜更加反胃了,空气中全是血腥味以及在夏日高温下极速发酵的尸臭。
他缓了好一会儿才勉强适应了面前的景象,沉默着在原地站了片刻,才看到身边不知何时站着一个矮个子的年轻将军。
“先生无事?此处不宜久留,还请离去吧。”
矮个子将军暗搓搓打量着眼前容貌不凡的青年。
这年头,有没有才学第一眼很难看出来,但长得好不好还是一眼能看出来的。
人总归是视觉动物,总会偏爱那些容貌好的人,虽然眼前青年可能年纪尚浅,没养出一把美髯出来,但观其容貌便不似寻常人。
还有点微妙的眼熟。
荀攸勉强扯着嘴角笑了笑,道了声谢。
“攸无事,多谢这位将军,”他也无心思去询问眼前人的姓名,而是匆忙问道,“将军可知皇甫将军现在何处?”
矮个子将军并未直接回答,反而若有所思看着荀攸,转而问道:
“君可是颍川的荀攸荀公达?”
荀攸这才认真看向了眼前之人。
“阁下是?”
那矮个子笑道:
“在下曹操,字孟德,前些时日多亏荀郎相助,如今又得见公达,幸甚矣。”
荀攸未想此人竟便是那位骑都尉曹操,但旋即又摇头苦笑。
“攸还要多谢曹将军一路照看阿晏。”
曹操压低了声音。
“君可是准备劝说皇甫将军?”
荀攸颔首。
“将军之意已决,恐怕未必会改变。”
曹操说道。
荀攸微笑,短短几句话的功夫他似乎已经完全缓了过来,回归了平日里沉稳自若的模样。
“攸自有法子能劝说,曹将军不必担心。”
他说道。
黄昏之际,皇甫
嵩下令停止筑京观,全军修整一夜,第二日即刻拔营,追击黄巾残部。
长社之外的黄巾有十万之众,溃散后被斩杀数万,仍有无数人四散而逃,波才率余部往阳翟的方向逃去,其余人零零散散逃亡依附汝南、陈国黄巾。
此时正当是乘胜追击之时,若是放任其逃散,则三郡战事无法平定,必成后患。
但城外那一小座半成品京观以及尸体却成了个问题,若是放任摆在那,恐怕不久就要起疫病了。
荀攸有些头疼,他以剿贼事急之说打消了皇甫嵩继续筑京观的意向,但如何处理后事却也是个问题。
“聚敛焚烧吧。”
熟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荀攸回头望去,见荀晏不知何时默默站到了他的身后,远远望着城外尸横遍野的乱象。
他微微皱眉,不赞同的说道:
“小叔父为何出来了?”
荀晏仿若未闻,继续说道:
“疫病常起于此,应取干柴枝叶,焚尸于野,莫使城中百姓过多接触,如此……也算是火葬了吧。”
说罢,他倏而一笑,方才严肃的神情全部抛之脑后,他哒哒哒的跑上来抱住了荀攸的手臂。
“大侄子,若是有什么难处,不必自己一人苦思,还可以来求助叔叔我呀~”
荀攸心平气和,自动过滤了荀晏不着调的话语,他沉吟片刻,终是点了头。
如此情形,焚烧尸体对于重视丧葬的汉朝不算个好的去处,但已是目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