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


家接待回娘家的女儿女婿,一行人互相拜了年,然后男人被拉过去喝酒,女子哥儿则去一旁烤火闲聊。

柳静秋和柳相平的女儿柳娇瑶关系挺好,对方大他三岁,早两年前嫁去了隔壁大阳村,正是宁何氏娘家的那个村子。

正闲话家常的时候,柳娇娇让自己的哥儿弟弟把怀里的孩子抱一旁玩去,拉过柳静秋,悄声道:“静秋,我有些话和你说。”

柳静秋见她神神秘秘,就凑近一些,示意她讲。

接着,柳娇娇就把事情和他细说了,原来何孙氏一家那次回去后,逢人就说他们家的坏话。

在他们嘴里,宁景忘恩负义,他爹死的早,这边又没有亲戚依靠,都是靠他们这些舅舅舅母帮忙拉扯,才能有今天,现在宁景富贵了,就翻脸不认人了,实在是狼心狗肺。

而柳静秋也被他们好一通造谣,说得那叫一个难听,什么私通,什么破鞋,什么无媒苟合,柳娇娇提都不好意思提,总而言之,托何家人的福,宁景夫夫在他们村中可是远近闻名,连宁景去年那些旧账都被人翻出了。

此前因为大雪的原因,这些消息并没有传到和安村,现在随着大阳村的那些媳妇女婿回家,这件事想来没有多久就会在和安村传遍。

柳娇娇是清楚柳静秋为人的,和那些人争辩过,可人们只想听个热闹,哪管真假。

“你夫君不是要考功名么?我听别人说,要是你夫君名声臭了,那就考不了了,何家那泼辣子估计就打的这个主意,静秋,你可得提醒一下你夫君,不要让他被这种事气到,再想个办法把这件事解决了吧。”

柳娇娇犹豫一下,道:“实在不行,你和你夫君就去赔个礼道个歉,他们好歹是长辈,你们低个头,他们应该也不会再做的更过分,你夫君考功名更重要啊。”

柳静秋眉头蹙起,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宁景现在不考功名了,这些名声于他而言说来也无所谓了,在农村哪个人没有被那些长舌妇背后叨叨几句过。

可是,一听到别人如此侮辱他夫君,他却是不能忍的。

只是,这时该如何办呢?

柳静秋眼中一缕暗芒略过,一反之前疏离,开始和周围妇人热络的闲聊起来,有意无意打听起大阳村何家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宝子们,节日快乐,今天和闺蜜过节去啦,本来想给宝子们抽个奖,抽奖CD了,那这章发评论,让我挨个给宝贝们送点小红包祝福一下叭!爱你们!

今天就一更啦,不好意思!

比心心!

第161章 静秋发怒(二合一)

待两人从柳相平家出来时, 已经是未时。

宁景眉宇间有一丝醉意,柳相平也是看得起他,特意拿出他珍藏了十二年的米酒出来, 和着儿子连着劝宁景的酒。

一杯杯灌下去,绕是宁景酒量不错,也是醉意浮上脑门,脚下有些轻飘飘。

但宁景喝的越醉反而越加温柔,嘴角噙着淡淡笑意, 双眸如一池能将人溺毙的春水,明明这双狭长凤眸平时还带了丝不经意的冷意, 除了对柳静秋是毫无保留的柔情, 对其他人总是客气温和里透着难以跨越的疏远之意,现在却是只要对上他的目光,都足以让人脸红心乱, 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被勾在他指间, 他轻轻一动,就能弄得人七上八下。

旁边一些已婚妇人夫郎暗自咂舌, 看看风光霁月,面如冠玉的宁景,再看看自家喝成一团烂泥, 脸红黑的如猴屁股的丈夫, 这反差让他们捶胸顿足, 恨不能把自己丈夫送回去回炉重造!

而那些未婚的女子哥儿,年纪小的只觉得宁秀才长得真俊俏, 读书人就是好, 适婚的却不禁红了脸, 再看看宁景旁边的柳静秋, 不由叹气,闺怨生起。

柳静秋扶着宁景的手,也注意到他这个变化,只觉得自己夫君喝醉后的姿容简直能把满村子的女子哥儿都勾了魂去,恨不能扛着宁景赶快回

看到柳静秋就这样逃也似的带宁景跑了,路上有人幽幽道:“谁能想到呢,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对宁秀才看不上眼,要是早知道他如今这个模样,我倒贴嫁妆也要嫁给他。”

这话让周围的人回了神,是啊,去年的这会儿,宁家还是个破旧小院子,宁景还是那个两颊凹陷,面有菜色的穷酸书生。

现在的宁景,已经让他们只敢远观。

等回了家,宋如赋迎上来,手里端着醒酒汤,看了看,道:“可要送来水给老爷洗漱?”

柳静秋想了想,道:“先让夫君歇息一下吧,我给他擦擦。”

他将宁景扶进房中,给他脱了外衣鞋子,躺在床上,又给人喂了醒酒汤。

宁景喝醉后十分安静温顺,让干嘛干嘛,不像有些人平时斯文,喝了酒就像换了个人,不仅大呼小叫,有的还会动粗打人。

他由着柳静秋给他喂醒酒汤,又给他细细擦拭了一番,盖好被子。

柳静秋本以为他要入睡了,一抬眸,才发现宁景一直看着自己,见他回望过去,还柔柔笑了一下。

“……”

“夫郎有心事。”宁愿轻轻的道,目光停驻在柳静秋眉眼间。

柳静秋一滞,没想到宁景便是醉了,也能一眼瞧出他的愁思,心里不禁软成一团,低低的“嗯”了一声。

宁景挪开一些,拍了拍床铺,道:“上来。”

柳静秋犹豫了一下,脱下外衣,靠了过去,宁景侧身撑着头,看他,道:“说吧,什么事。”

他说话时温热的呼吸里带着股淡淡的酒味,倒是不难闻,就是有点熏的人头发晕,柳静秋想了想,把何家做的那些事告诉了宁景。

宁景缓慢的眨了眨眼睛,道:“哦。”

就这?

名声这个东西,披着马甲的他无所畏惧。

然而,柳静秋显然想到更多,语含忧愁的道:“虽然夫君现在不用为考功名在意这些名声,但夫君做了说书先生,若放任这些谣言甚嚣尘上,终究对夫君有损。”

自从知道宁景成了说书先生,柳静秋就试着去了解这个行业。

说书先生对名声的要求不如科举那么严格,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名声完美的说书先生。

哪怕这位说书先生做得再好,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他,就如吴先生,公认的玉周城说书第一人,从事慈善之事多年,玉周城的人提起他多是赞不绝口,但也不乏有人对他贬低,或从说书方式,或从为人处世,或单纯就是不喜欢他。

众口难调,做一个被所有人喜爱尊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说书先生的名声并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还有一大帮读书人对说书先生看不起,觉得为了金银抛头露面,任人评头论足,折了读书人的清傲。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