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大权一手掌握,打破世家垄断,一时间更加紧张。

可这天降光幕展现出的神迹,绝对是所有人以前都不曾见过,更无法追查来源。

连这等神迹,都说天降陨石是宇宙馈赠,邓太后又趁势在天降陨石收集回来后,剖石觅宝,竟然得到的不止是能够铸造神兵利器的陨铁,还有几种神奇的粮种。

一种是传说中的“金谷”,色若黄金,大如黄豆,却亩产可达千斤以上,生食烹煮皆可。

一种看着犹如拳头大小的石头,切开后有汁水,可烤可炖,被称之为土豆,亩产可达两千斤以上,捣成浆汁,做成土豆粉后可储藏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不坏不腐。

一种能种出犹如云朵般的白棉,可夹入衣衫保暖,可纺织成布,柔软透气,最宜贴身穿着。

……

就连陈曦都不得不佩服邓绥这一招,借着天降陨石的解说,把群臣们的非议四两拨千斤地打回去不说,还趁机将几种粮作物和棉花推到了前台,让众人信为“神物”,不必再多费口舌,就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新粮种的种植培育。

在这个大多数人还迷信神鬼巫祠的时代,一场科普直播,就让邓绥彻底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开始打着天赐的名义,推行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

不得不说,邓太后就是666啊!

第58章

先前也说了,东汉时期的天灾频繁,加上生产力低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十分凄惨,一旦遇上水旱灾害,造成饥荒,屡屡出现人相食的惨状。

因此百姓对于田地和粮食看得十分之重,哪怕是官府下令,也不愿贸然放弃原本耕种的五谷而去栽种一些闻所未闻的神奇高产作物,对于百姓们来说,只有亲眼看到,亲手拿到的,才是真实。

可同样因为天灾不断,无力抵抗天灾的人们难免会追求神明庇佑,迷信祭祀,所以才显得像邓绥这样不信神不迷信,宁可消减开支去赈灾也不愿大举祭祀的人格外另类。

当这样一个不信神的皇太后,要拿出在这个世界尚未引入中原的粮食作物,让朝臣百姓相信并推广种植,开头原本很难,可借助这天降神谕的直播,以天降陨石中包含的宝物来推广,就变得格外有说服力。

在邓绥的视角,依然是科技推动生产力,而在一直口口声声打着“天命”旗号的朝臣和懵懂盲从的百姓眼里,这就是神谕,是来自上天的恩赐。

当然要接受,且充满希望地开荒,播种,精心照料这些来自上天的神物,待到收获时,所有人都被那埋藏在泥土里一串串丰硕的“土豆”和“红薯”所震惊,被那一株株玉米杆上剥下来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所震撼,第一次发现,原来神赐予的回报,也有不打折扣的时候啊!

要知道,以前他们求雨千百遍,可能才有一两次灵验。

面对地龙翻身和天降陨石,水灾蝗灾之类的,那是求神祭祀基本上都没用。

而这一次,皇太后都不曾举行大型的祭祀典礼,就能找到这些上天赐予的神物,真的种出了亩产上千斤的粮食作物。

整整十年,包括皇太后在内都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人们,在收获的这一天,终于看到了能吃饱的希望。

就连那些原本半信半疑,准备等着收获季到来时打脸的世家官员们,这会儿也彻底无话可说。

在这个持续多年天灾**的国度,能够得到这么多粮食,百姓才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太后当政,只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饿不死妻儿老小,那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

被公车接入京都,直接上任郎中令的张衡,也不负所托地根据邓太后的描述,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

对于能够发明创造出独飞木雕、浑天仪、瑞轮蓂荚、漏壶的大佬来说,在有参考说明提示的情况下,打造出一架“望远镜”并不算难事。

张衡甚至还根据打磨水晶片的弧度和镜筒调焦的灵光一现,从单管“千里镜”到支架“观星镜”都做出来不说,甚至连邓绥不曾说过的放大镜和近视镜也都打磨了几套,其中一套“眼镜”还安装上了精致的框架送给了班昭。

班昭自幼好读书,当初在东观藏书阁编写《汉书》时,日以继夜的翻阅典籍和史官们的起居注,在那昏暗的灯火下,早就熬坏了眼,成了高度近视眼,看人看物大都是模糊朦胧的一片。

也多亏邓绥让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从第一批造出的蔡侯纸开始,就一直无限量为她供应纸张,她的书法才没有因为近视的缘故而退步。

陈曦甚至认为,或许就是因为近视的模糊视觉,才让她更追求字体的美感。

而蔡侯纸的推广,也让更多的学子受益匪浅。

毕竟,用竹简写字和阅读的难度和分量,那真是谁用谁知道。

相比班昭第一次看清楚周围人的震撼感觉,张衡更在意的是自己用“观星望远镜”所看到的一切。

张衡十六岁就开始游学在外,甚至拒绝了汉和帝时期的举荐和征召为官,他的兴趣广泛,才智过人,在学习《五经》之后,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多在于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是个典型的高智商科技人才,不善于交际,在当时表现出的淡泊名利,拒绝入朝为官,其实更多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所学所长,并不为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重视。

直到他遇到了邓绥。

就如同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哪怕当初邓绥重用他的原因是为了堵住群臣们以“天象”指责她导致朝廷“阴盛阳衰”、灾祸连绵,张衡依然为能够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而不惜余力,最终成为一代“科圣”,可惜在邓绥英年早逝后,掌权的皇帝对他并不友好,一度被贬官,哪怕后来再次被启用,也没有了当初那个不惜余力支持他的伯乐,让他能够继续在科技之路上发挥所长。

这次邓绥有了“金手指”,等于给张衡也开了挂,研制出的一系列望远观星镜和近视镜,成了朝中最受欢迎的新品。

张衡向邓绥演示了用观星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方法,说道:“臣以此物观星,较之肉眼百倍有余。以此为记录参考,臣便可改进浑天仪……”

浑天仪是由西汉耿寿昌所发明,而张衡在他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观星记录,创造出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漏水转浑天仪”(注1)。

“据臣所观察,月亮上并无神仙居住,而是荒芜空山,无草无木,其月光是反射日光,而世人所谓天狗食月,实为地遮日光,须臾转过便可恢复光明。”

“以此类推,日食也当是同理。”

“故而日食月食,均与人无关,皆为天道运转之理,并不因人而变。”

邓绥满意地点头,说道:“还请太史令将此说编著成书,由太学发行,传授全国学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