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7


不说了若指掌,其中一二还是清楚的。

大明已是危在旦夕,他怎么还能在家中坐得住?

赶路到亳州。

刚进来看到的尽是破败。

纵然在上一次杨坚的幻境中,亳州也不是如此模样。

大街上有人,但都衣衫褴褛,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

府衙都被烧毁了。

闯王的人来打一趟,清军再来打一趟。

好好的亳州,打得尽是疮痍。

不仅没有府衙。

亳州的官员,要么死了,要么逃了。

留下来的也都没有了多少心气儿。

整座城,有人,却如同死了一样。

“欺人太甚!”宋应星红着眼,强忍着泪水搬走破败府衙前的碎石:“我大明怎能被那些蛮夷祸害至此?欺人太甚!”

他生在万历年间,江西一带在明朝时颇为繁华辉煌。

见过富饶的江南水乡。

再看这铁蹄践踏过的亳州,宋应星只觉得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我写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书……”宋应星颓然坐在府衙前,任由碎石划破仅有的几件完整衣衫:“我却找不到救大明的方法。”

他没有一刻如同现在这般,这么的痛恨那些无用的书籍。

可就算是这样,宋应星也强打起精神。

他用自己的钱简单的修缮府衙,又在城中建书院。

只是,战火已经焚烧过这里,修建出来的也只是一片空洞。

姜烟走到宋应星身边,看他呆呆的望着府衙,又去书院枯坐了一整天。

次日一早,东方启明星刚亮起的时候,宋应星说:“走吧。”

“去哪里?”

姜烟追上他。

宋应星抬头望着东边的启明星:“回家吧。”

他好似预见了什么,走时的背影早没了来时的坚定。

仿佛风中飘摇的一根草。

崇祯十七年。

大明,亡……

作者有话说:

①:《野议》宋应星

54-1=53

大家晚安呀~

感谢在2023-02-18 22:08:21~2023-02-18 23:58: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铃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7章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来往多次, 再回到家乡奉新,已是两鬓霜白。

大明亡了, 姜烟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悲愤难过的宋应星, 可事实上,他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宋应星蹲在田边,在他身后站着唉声叹气的宋应升。

“李自成那等逆贼, 若不是清军趁火打劫, 我大明如何会亡?”宋应升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捶着胸口痛苦不已。

只宋应星继续蹲在那里观察刚插秧的秧苗,大水牛已经换了一头。

他少时经常趴着的那头大水牛已经老死了,如今趴在田边树下的是另外一头大水牛。

可宋应星怎么瞧,都觉得这头牛不如他小时候那头温顺有力,也不如那头牛勤快。

他甚至觉得这头牛的牛角长得不好,怎么都能挑出错来。

“老三,你整日看着这些秧苗又能看出什么来?你……你就不想想……”

“想什么?”宋应星抬头看向大哥, 悲哀的问:“复国吗?南明朝廷,你我也曾寄予厚望。可结果是什么?”

南明不是没有找过宋氏兄弟。

甚至以知府之职相邀,只是宋应星真的不想当官了。

当官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用, 帮不了一个人。

倒不如在田间跟着村里人说说如何才能将秧苗养好, 如何让稻花更香,如何粮食满仓。

宋应升说不出话来。

沉默着站在一旁,双肩一垮。

他们不是没有挣扎过。

宋应升将所有家产,甚至妻子的嫁妆都捐给了明军,可到头来南明一事无成。

他们也曾跟着相携之人想要跳崖殉国, 又遇到大雪封路, 终究不能行。

眼看山河破碎, 国不复焉,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如今却只能窝囊的留在家中无可奈何。

“罢了。”宋应升好似是想开了,脚步踉跄的离开,口中只喃喃:“日月不在,大明不在。我乃亡国之人,明之遗民!明,之遗民……”

“大哥!”宋应星猛地起身,试图上前拉住宋应升。

可一伸手,却只能抓住一团虚影。

再回头,看见幻境里的自己依然蹲在田边查看秧苗,眼中带着小小的希望微光。

也不知是期盼着秧苗长大,还是期盼着南明可以复国。

“我说了,这里是你真实人生的幻境,这里的一切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姜烟知道宋应星想做什么。

宋应升这一转身,便是生死相隔。

“我知道。”宋应星站在原地,痴痴的望着兄长离去的背影:“我就是想试试。”

姜烟深深吸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可还是有些控制不住。

在经历崇祯帝景山殉国,清军南下,扬州十日。到南京失守,嘉定三屠。江阴城百姓自发抵抗,死战八十一日,无一人投降。最终,弘光帝被俘。

前些日子,清军攻入南昌。那位在崇祯十年帮助宋应星出版《天工开物》的挚友涂绍煃携家人乘船出逃避难时于君山湖遇难,全家无人生还。

宋应星还未从友人离世的阴影走出,又与大哥宋应升得到了隆武帝北伐失败,被乱箭射杀的消息……

公元1646年,宋应升服毒殉国。

姜烟眼眶湿润,看着眼前逐渐佝偻下去的背影,一时间喉头哽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宋应星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有多快活,那他的晚年在亡国的阴影笼罩下,就有多凄楚。

为了不让自己沉湎在悲伤中,宋应星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书中,放在生活里。

他不想做大清的官,也不想做大清的人。

做个大明遗民,去田间,去山里。

看看春光,看小蜜蜂是如何采蜜。

试试将白色雄蛾与黄色雌蛾□□,看看能结出什么样的茧。

将书上写过的那些,自己再试一遍。

晚年的宋应星不太爱说话,只每日看书、种地。

看着两个儿子扛着锄头的时候,内心也痛苦挣扎过。

只是每每想到大哥的死,想到友人的沉船。

他又抓着两个儿子的手,痴痴的说:“不考大清的科举,不做大清的官!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不做官,做农民吗?”姜烟不是很能理解。

宋应星一直都有教孩子念书。

宋家在他这一代,依然保持着科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