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
良媛这番话,恒王近些日子已经听了无数次,恒王对此也很无奈。他这个侧妃出身将门,性子太过耿直,根本看不透眼下形势。
恒王只能放弃沟通,继续抱着林良媛安抚。
待恒王从林良媛屋内出来,就看到昏迷满地的护卫。
恒王惊得脸色一变,可到底是位王爷,心理素质强悍,维持着镇定,没有第一时间失态。
恒王很快领悟到,对方只有一个人,这样的身手,若想取他性命,只怕没等他呼救,他已命丧黄泉。
余烬提剑上前,与恒王行了个礼。
余烬道:“在下夜闯恒王府,实属无奈之举。恒王爷,在下与肃王有怨,自荐入府,有良计献于王爷,可助王爷破当下困局。”
“你说什么?”恒王有些反应不过来。
余烬对恒王的反应并不在意,他直言道:“您想对抗东宫,拿肃王做文章是没有用的。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太子不会因为甄芙儿对肃王离心。想要离间他们,您只需要反过来,对东宫下手、让肃王对太子离心,这才是当前上策……”
作者有话说:
周末胖妈回家,所以可能会早更,但也加不起更……呜呜~
雄起,雄不起来~
第61章
当余烬还是宁昭的时候……
那是他和甄蓉儿成亲的第八年。
恒王起兵谋反, 从自己的封地出发,连下三城。皇帝震怒,责令太子带兵平乱, 并要求身在封地的宁昭驰援。
那时候,宁昭和甄蓉儿已经在封地、度过四年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宁昭对甄蓉儿依旧有许多误会, 但甄蓉儿性格温婉谦和, 远离京城纷乱是非后,再也没有触过宁昭的逆鳞。温水煮蛙, 宁昭就在那漫长舒适的时光中被甄蓉儿软化了。
即便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宁昭对甄蓉儿一退再退, 但宁昭是决意不承认的。
‘也就搭伙过日子’宁昭这么说服着自己。
接到旨意时,宁昭本以为叛乱很快就会过去。毕竟他们兵马众多, 恒王封地贫瘠,即便有三城支撑, 也坚持不了多久。没有人想到, 恒王背后,还有位沉寂多年的三皇子……
这仗,僵持了四个月。
宁昭自成亲来,从未跟甄蓉儿分开这么久过。期间,宁昭给甄蓉儿写了不少家书,他嘴上到处宣扬甄蓉儿黏人,实际但凡甄蓉儿哪次不回信,他就会耿耿于怀, 整个月都不给人安生。
宁昭将这一切归结于他对甄蓉儿的习惯, 是甄蓉儿手段太高明, 无孔不入地入侵了他的生活。
吃饭时, 她故意在他旁边特立独行细嚼慢咽, 害得他总是忍不住关注她;
她沐浴,不知怎么办到的,身上总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导致他入睡总能闻得到,难以忽略;
他打拳练剑,她就在旁边拿湿布等着,有时候还不会挪到树荫下,非逼他走过去提醒她;
他想看书,书案上全是甄蓉儿使用的痕迹,堆摞着她要看的书,摊着的账本,占去他摆书的最后一点位置;
你说离府散散心,故意不带她,她还老是派人来询问,暗示他回去用饭;
哪怕他是在发呆,视线余光都会有一个默默作画的甄蓉儿……
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可不就是被迫习惯,谈不上什么感情。宁昭如此解释着,自己为什么吃饭、睡觉、练武、发呆……都会想起甄蓉儿。
宁昭和甄蓉儿送到对方手上的最后一封信,讨论的是甄蓉儿意外有孕的孩子。
八年过去,太子和甄芙儿都已生下三个孩子,唯独宁昭还在坚持不要孩子的想法。一开始确实有甄芙儿的原因,后来宁昭就是觉得麻烦,他已经拥有自己想要的所有生活,对于孩子,实在没什么抚养的欲望。
甄蓉儿没有因此说些什么,她一直很乖的喝药。每当甄蓉儿苦皱起脸时,宁昭就会将一块方糖塞进她的嘴里,待她眉头舒缓开,才算过了一难。
宁昭也是到封地以后才知道,甄蓉儿这样的人,竟然会有如此小女子的弱处。每当看她苦皱着脸,宁昭总觉得甄蓉儿这个人、更加鲜活真实了些。
他们从没有因为孩子的问题,闹过矛盾。
宁昭知道这不能怪甄蓉儿,他领军出发、她随军送行了一段,是他那些天没忍住。
可是宁昭思来想去,还是没办法设想出他们养育孩子的场景。
他原定的人生规划,是自己耳顺之年提鱼竿去钓鱼,拉哄上甄蓉儿……他可以帮她找个阴凉的地方,给她备小板凳、为她挂鱼饵。他知道女子可能不会喜欢钓鱼,但他不会让她不舒坦,总归得让她陪他试试。等有了收获,甄蓉儿说不定就会喜欢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拿鱼回府加餐。
如果再多个孩子,只怕吵吵闹闹,不知道要操多少心。万一不幸养出个不肖子孙,光为孩子头疼都活不长,更不用说老了以后、悠悠闲闲去钓鱼了。
宁昭越想越心塞,翻来覆去睡不着,思虑过度、神色疲倦,害得驻扎将领都开始揣测担心起战况来。
宁昭最后还是给甄蓉儿去了信,他自己也有些心虚,便斟酌提议、不如他们养只猫。
他知道甄蓉儿喜欢猫,王府后院的野猫、甄蓉儿总会让人备些吃食放在角落,冬天还会差遣下人给猫打窝,感觉比待他还要细心。
以前,宁昭装作不知道甄蓉儿喜欢猫,他嫌弃这样脆弱的小动物、觉得它们麻烦烦人,怕自己说出来,甄蓉儿会顺势跟他提出要养。可现在,宁昭觉得养只猫简直不要太好,这样他钓回来的鱼,都有去处了。
宁昭将信寄出去,忐忑不安地等甄蓉儿给他回复。
可是那个月,甄蓉儿没有给他回信。
宁昭猜测甄蓉儿可能在生气,他独自硬气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写信给甄蓉儿,提议‘以后再说’‘等他回去再商议’……
宁昭能说出这话,自然也是对战事有了信心,他们已经打得恒王退无可退,三皇子的粮草也被他们截断,恒王坚持不了多久。
宁昭原本信心满满,但寄出去的信却依旧石沉大海。
宁昭没来得及多思,因为他很快就收到京城的旨意,良王豢养私兵,也学恒王兴兵谋反。但他只是一个留守京城的王爷,没有什么兵马,便趁太后出宫礼佛之际,挟持太后,占据咲城。
京城竭力在阻止良王走水路撤退,防备他和三皇子会合。但是良王竟然千里喊话,要求太子、以太子妃交换太后。皇帝现在下旨,责令胁迫太子交出太子妃。
宁昭收到的之所以是旨意,是因为之前的急报全被太子压了下来。太子没有屈从良王的意思,为此甚至不惜将甄芙儿转移偷藏了起来。
宁昭能理解太子对甄芙儿的深情,他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