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居乐业,丝毫不见乱象。

魏琳摸了摸鼻子,青壮年的乞儿早就被拉去了战场上,剩下的老弱妇孺,都被她安排了工作。

有力气的去施工队,种过地的去葡萄园,会煮饭的去县衙,实在什么都不会的,就去帮她跑腿。

像是身体残缺的,只要有一双手,接下来也会被她安排到纺织厂工作。

就连一开始跟着她的那个哑巴奴隶,现在也在县衙的后院里打毛线。

只要有一份工作,他们就能活下去。

魏琳一路向他介绍鸣沙县,陶都护从自己背负的十几斤的行囊中,掏出厚厚的一卷书,边走边记录着什么。

他早就练就了边走路边写字的本事。

魏琳凑过去看了看,对他的这份游学日记很感兴趣。

“陶都护有没有出版的想法?我……太子殿下会帮忙的。”魏琳歪着头看了一会儿,询问道。

陶都护深吸一口气,看吧!我就知道!这位县令看上去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寻常人怎么会和太子有关系?

魏琳丝毫没有察觉他在想什么,边走边道:“若是能向旬报投稿,也能得一笔稿费,算是聊胜于无。”

一州刺史的俸禄足以让孤身一人的陶都护过得很好了,但有总比没有好。

陶都护心中警铃大作。

他在途径长安时,也收集了几份报纸,只知道这些报纸是从东宫流出的,没想到大夏旬报背后的人,竟然是远在域外的鸣沙县的小县令!

他自觉得知了不得了的消息,大气都不敢出。

想来也很是正常,据传这位小县令和太子殿下的关系很好,说不定就是太子安排在边疆的棋子!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场场大戏,然后自省自从来到安西都护府后,有没有违逆过这位小县令的意思,然后松了一口气,擦擦额头的汗。

还好还好,自己一向安分守己,办事也是按照这位小县令的意思来的,应该不会触怒到太子殿下。

魏琳挑眉看着他,现在天气也不热啊,怎么出汗了?

她毫无所知地继续领着人马来到县衙,陶都护赶紧让人将做好的珍妮纺纱机奉上。

“和图纸没什么差别,但还达不到一次纺出八根纱线的要求,现在只能纺出六根而已。”他战战兢兢地站在县衙内,生怕魏琳一个不满意,就要将他就地正法。

身为封疆大吏,他倒像是魏琳的下属。

“能纺出六根也不错了,这几个工匠能暂时留在鸣沙县吗?”鸣沙县要开纺织厂,总要能制作出纺纱机,魏琳还得向他先借人。

“没问题!”陶都护爽快地答应了,像是生怕她反悔。

魏琳转头向王婉使了个眼色,这位都护在来的路上也是这样热情吗?

王婉一脸懵然地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珍妮纺纱机的到来,让魏琳对纺织厂的规划更加具体,这具手摇纺纱机,将会是鸣沙县新产业的起点。

陶都护陪着笑,又给自己壮了壮胆子,才问道:“在下……能否见一见那位异族人?”

他满脸谦卑,连“在下”这样的谦称都说出来了。

魏琳反问道:“什么异族人?”

“就是发明这具纺织机的珍妮啊!”陶都护对珍妮很是好奇,拿着自己的游学日记跃跃欲试。

这样的人,就应该名留青史!

魏琳:……

这个,我还真没办法给你找出人来。

她讪然一笑:“这位啊……已经不在人世了。”准确的说,是还没有出生。

陶都护闻言,怅然若失,长长地叹了口气。

如此大才,竟然已经去世了。他想到此,又说道:“我会将他的事迹记录下来,让后人都能感念他。”

魏琳呆滞地看着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终还是王婉看不下去,出言问道:“魏县令,是否要带陶都护去看看纺织厂呢?”

……

鸣沙县的施工队大半都还留在安西都护府内修葺官道,余下的一小部分人就在鸣沙县的郊外新建纺织厂。

陶都护看着和安西都护府内如出一辙的厂房,忍不住问道:“这些厂房,都是魏县令自己设计的吗?”

“算是吧……”魏琳摸摸鼻子,其实只是仿建了她见过的厂房,将每个工位都给纺织工预留了出来。

安西都护府的棉花分籽后,就会运到这里,由纺织工用纺纱机纺成一个个纱锭,再将这些纱锭运往敦煌郡,让妇人们纺成棉布。

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同时养活安西都护府和西会州的庶民。

有了棉布,就可以做很多衣服了。

纯棉布比起丝绸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耐造。

皇帝穿过洗了三次的丝绸衣服,都会被记录在史书中,被夸赞勤俭节约。

庶民们所穿的麻布虽然比丝绸好上一些,但是也不够舒适,而棉布则更为柔软。

陶都护听着魏琳说起这些,已经预想到这种布料进入中原市场后,会给中原带来怎样的冲击。

“我们纺纱机的效率更高,成本也会慢慢降下来,最终所有的庶民都能穿上衣服。”魏琳说道。

很多州县,还有许多人家中只有一件衣服,他们养不起蚕,一家人只能换着穿,谁要出门谁就穿上衣服。

更有甚者,为了省下布料,光着身子在夜间种田。

宵禁制度在长安很严格,但是落到各个州县头上,那些郊外的农户们并不会受到宵禁的影响。

工具的发展使得效率提升,能在同一时间制造出更多的产品,致使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带来的后果,就会让更多穷困的庶民也能穿上衣服了。

魏琳不仅要在鸣沙县修建纺织厂,还要将珍妮纺纱机推广出去。

陶都护得知她的想法后,感叹道:“君非医者,但怀仁心。”

想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穿好衣,在读书人的眼中,这就是君子之仁。

他看着这位过分年轻的小县令,觉得魏琳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为天下庶民之人,又怎么会令人害怕呢?

陶都护唾弃了一会儿之前自己的想法,又很快调整好情绪,主动要求前往敦煌郡,监督敦煌郡纺织厂的修建。

“我本来就要去拜访俞刺史,只是顺道而已。”他这样说道,也是好奇敦煌郡的纺织厂,和鸣沙县又有什么不同。

魏琳笑道:“那可来不及了。”

她还打算让工匠再改进现在的织布机,得等到新的织布机被制作出来后,敦煌郡的纺织厂才会动起来。

陶都护叹了口气,对于自己不能一见纺织工工作的场景而惋惜,将自己带来的工匠留给她后,就挥手和鸣沙县的众人道别,准备前往敦煌郡拜访俞刺史。

他在鸣沙县的所见所闻,都会记录在自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