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她:“魏县令……”
“我没有做错,”魏琳鼓着腮帮子不服气道,“只是他们不能理解。”
“对,只是他们不能理解。”王婉其实也不理解她的做法,但还是安慰她道。
魏琳看着满篇长信,又思考起庶民们的想法。
鸣沙县的传言越来越离谱,甚至有人说她是地府爬上来的恶鬼,会剖开女娘们的肚子。
有人反驳这些流言,却被质问如果不是生剖开了女娘们的肚子,又怎么会知道子宫长什么样子呢?而且他所说的那些什么妇科疾病,一定是恶鬼降下的灾祸。
不然其他州县都没有这些问题,怎么偏偏鸣沙县的女娘们有这些病?
他们的说法说服了大多数人,不久前还受到全县爱戴的小县令,顷刻间就变成了人人口中相传的恶鬼。
魏琳对于这些传言,充耳不闻,她想起几年前和范闲论道的时候,说出的那句话。
“无人思救民,但我想救。”
魏琳垂着眼问自己。
就算是如此愚昧的庶民,你也要救吗?
……
陶都护收到魏琳的来信,要求将纺织厂落户于敦煌郡附近,至于鸣沙县,也会开一个小纺织厂。
他看着这封信强硬的语气,忍不住抖了抖眼皮。
鸣沙县的这个县令,终于暴露出他的真面目了吧!
殊不知魏琳只是这几日心情不太好而已。
他召集的匠人还在与珍妮纺纱机作斗争,陶都护去看过几次,但他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珍妮纺纱机……珍妮?一定是某个聪明的异族人想出来的吧。他这样想到,对异族人的尊敬又多了几分。
棉花厂房内的异族人受宠若惊,干起活儿来更加卖力了。
俞刺史得知魏琳想在敦煌郡附近开办纺织厂后,大笑了几声:“这个刺史让他来当好了!”
他无所谓地想到,甚至给林少傅写了封信,想让魏琳当他的接班人,但刺史府上下因为这句话胆战心惊了许久。
别架深吸一口气,以免自己忍不住骂人。
我怎么就不知道俞刺史以前是个这样不靠谱的人呢!
按照魏琳的想法,棉花在安西都护府内种植,再进行分籽脱离,运送到鸣沙县后,由鸣沙县的小纺织厂纺成一个个纱锭,再将这些纱锭运送到敦煌郡,由敦煌郡的纺织厂纺成棉布,构成一条完整的棉花加工路线。
虽然会增加不少运输成本,但这种产业布局也促进了西会州的发展,对于两州来说,是共赢的局面。
俞刺史看着魏琳的计划书,将它丢给别架,自己锤了锤腰,唉声叹气道:“哎哟,年纪大了,懒得想了,就按这个来办吧。”
别架:“……”您老装病装了几十年,还没腻啊?
俞刺史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扶着自己的老腰,现在他的人设不再是哮喘病人,而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了。
他将计划书扔给下属,自己轻轻松松地溜达出刺史府:“这个计划蛮好的,快去办吧。”
他看着人来人往的街头,想起魏琳在信中发的牢骚,说她已经变成了可怕的恶鬼。
“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俞刺史拢着手在街上闲逛,对着身旁的随从感叹,“小年轻还是经历得不多。”
“管那么多事,总会有人不满意的。”
他抬头望着敦煌郡的天空,在心里想象着鸣沙县的模样。
“只要吃饱穿暖,庶民们就会很满足了。”
“年轻人,你想开民智?这条路可不好走啊。”
作者有话说:
异族人:母神! 汉人:恶鬼!
都挺愚昧的
魏老师甚至没想到开民智,她就是用义务教育的做法套给古代人
感谢在2023-03-29 21:00:32~2023-03-30 21:06: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十三命 80瓶;柯到了 10瓶;Narcissus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5章 流言
◎二合一◎
魏琳伏在案前, 认真思考庶民们的想法。
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封建社会,活不下去的庶民们总会将自己的美好期望寄托在神仙身上,若是遭逢大难, 他们不会去思考是什么原因,而是简单的认为鬼怪作祟。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蠢笨, 而是因为, 太饿了。
魏琳饿过肚子, 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让她去思考这世道为什么会这样,饿着肚子的她根本想不出来,每日只想着怎么活下去。
当大脑所需要的营养无法供应时, 人就会变得痴痴傻傻,比起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 鬼怪这个简单的说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王婉和刘大郎都是鸣沙县内过得比较好的庶民,他俩的脑子就转得比较快。
魏琳又想起来伊利哈木的女儿,那个小女孩儿在能吃饱饭后,就展现出了聪明的头脑。
还有一个原因, 庶民们无法思考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
她和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可以解释世界上没有鬼神, 但庶民们几十年内都过着这样平淡的日子,一代又一代传说着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使得他们很轻易地就接受了县内的流言。
鸣沙县上了这么久的课, 却只还停留在教导庶民认字的阶段,识字的庶民和不识字的庶民,区别仅仅只是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而已。
就是识字这一课,教导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对于庶民们来说, 你多认得两个字, 除了能和我吹嘘外,又能怎么样呢?
汉人几乎都奉行实用主义,对他们没有用的东西,学起来的进度总是很慢。
魏琳上过数学课,数学课的进展就比识字快得多,因为数学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
你去市集上买菜,总要会一点简单的加减法吧?
生理卫生课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汉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并不是她简单地上一堂课就可以改变的。
异族牧民虽然接受良好,但也是因为他们信仰的母神,而不是自己意识到了这些知识对他们生活的帮助。
她正窝在县衙内自闭,伊利哈木的女儿突然闯了进来。
衙役们每日都要看守城门口,县衙内除了波斯猫几个人,安保措施等同于无,再加上之前施工队每日都要来县衙吃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进出。
但直接闯到书房的人,魏琳还是头一次碰见。
伊利哈木的女儿蹦蹦跳跳地走进来,还没等她说话,就跳起来敲了敲她的脑袋。
魏琳捂着脑袋:“嗷!”干嘛呢这是?!
“小县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