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然,就与人有一段露水姻缘罢?

他既然开了口,便是在心底规划好了后路。也就是说,把自己当作了他的妻子。

阿妩感慨地摇了摇头:她只是没想到,会那么早罢了。

回忆起从前的旧事,总是免不了想起与“陈甫”有关之事,阿妩生怕谢蕴也想起来平添尴尬,连忙改换了话题:“世子,我们在池塘边待得够久了,你再领我去旁的地方逛一逛,好不好?”

谢蕴看穿了她的心思,也不点破:“好。”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不若去一趟街市上,如何?谢某突然想起来,有一件事还没来得及办。”

街市?

阿妩面露讶然之色。谢蕴如今贵为一国之君,有什么事情是非要自己亲自上街的呢?

“好啊。”她没多想便答应了。

-

阿妩端坐在马车中,吹着冰鉴中传来的丝丝缕缕的凉风,只觉得悔不当初。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谢蕴所说的必须亲自要在市井间所办之事,竟然是去听她所写的《关锁记》评书。

她无力道:“世子,你叫说书人进宫讲给你听,不好么?”

“不好。”谢蕴道:“若是那样,旁人只以为我对旧朝不满,弹压救朝臣子。但谢某只是想亲耳一听阿妩的大作罢了。”

“……”

对了,她忘了谢蕴现在身份不一般,一举一动皆会引来猜测。不是从前随心所欲的淮安王世子了。

可是……可是……

当着谢蕴的面,眼睁睁看着他欣赏自己的作品,对她来说属实有些难堪了。光是想上一想,臊意就要涌上面皮来。

但谢蕴已经乘上马车,直奔茶楼而去,这时候已经容不得她拒绝。

马车声辘辘,市井的喧嚣自车帘的缝隙中传入耳畔,阿妩只能暗自祈祷,只希望这段路能更长一些,她的难堪也能来得晚一些。

可惜,天不遂人愿。

没过多久,车夫的声音便传来:“茶楼到了。”

这一个茶楼,正是阿妩从前自己去听《青梅记》的那一处。而在《关锁记》出了之后,它依旧延续了《青梅记》的火热,每日都要说书先生说上三五场,余热依旧不散。

马车停到一处僻静处,两人相携下了车。进入茶楼之际,她和谢蕴顺势坐在了最后的位置上。恰是一场说书到了尾声之时,底下的茶客们全部静悄悄的,唯独说书先生洪亮的声音贯穿始终。

“为有此心报国志,沉入湘江洗沥新……”

阿妩忍不住松了口气。

幸好幸好他们来得晚了些,一场《关锁记》已经临近了结局,正是她外祖被先帝贬谪、乃至剥去官职的部分。再扫一眼底下的茶客们,无不面露悲愤之色,紧紧抿着嘴,一双双眼睛却紧紧盯着说书先生,片刻也不肯离。

她甚至还听到两个人的窃窃私语——

“这狗皇帝真是可恶!”

“嘘,你敢骂皇上,不要命了?”

“怕什么,你没听说啊?那狗皇帝被人赶下去了,多骂几句,要不了我的命。”

阿妩忍不住失笑。倘若市井中人皆是如这两个人一般作想的,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谢蕴会上位得那般顺利了。

民心昭昭啊……

片刻之后,只见说书先生念完一首格外沉郁的定场诗,施施然阖上了书页,对着看客们道:“陈老先生虽说在顺平帝手下受了磋磨,可是如今新皇登基之后,老先生眼见着又有起复的征兆了。”

台下的茶客们,齐齐发出一声欢呼来,似是要把听书之时积攒的一肚子激愤倾泻而出似的。

铜钱、元宝也不要钱似的朝着台上砸去。

“新皇看来是个明事理的。”

谢蕴看得有趣,也掏出一块银子扔向了台上。

阿妩见了不由打趣:“世子,这是他们夸你了,你高兴了所以才打赏的么?”

谢蕴顿了下,才道:“我是因阿妩的书写得十分好,心下受震动,方才有的此举。”

“那你还不如直接给我呢。”

她话没说完,手心就出现了一块沉甸甸的雪花纹银子。

“赏银。”

谢蕴一贯清冽的声音里,也藏了几分笑意。

两人因坐在茶楼的角落,来时又没带着服侍的奴仆,是以一番小打小闹并未惊动旁人。只是,有人却打的不是这个主意。

只见二楼的雅座之中,忽然传来一声嗤笑,在一片叫好声中分外刺耳:“嗤,一群无知之人,新皇是被女子的枕边风吹得,才起复了陈家,你们居然还当真以为他明辨是非?”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才能正文完结,高估自己的速度了(悲)

我正文完结的封面都做好了

94 ? 正文完结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茶楼中一时哗然不已。

满座的茶客们, 皆沉浸于得遇明主的情绪之中,久久不愿离开,却突然听见有人阴阳怪气, 乃至讽刺他们无知之语,哪里忍得了?

当即就有人叫道:“你说我们无知, 那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就是啊, 你说皇上提拔陈老先生不应当, 该不会是没提拔到你家里头, 所以才心生嫉妒罢?”

逆料, 此语竟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就是就是!”

“我看也是!”

茶客们猜得出来,发出妄语的人一副知晓内情的样子,又坐在了二楼的雅间, 想来是有些身份的。但那又如何?他们人多势众,这人再有身份,难道还能把他们一大票人, 全部关进牢里头不成?

果然, 二楼的雅间之中, 有一个衣着富贵、面色赤红的男子愤愤地推门而出。待他目光扫视到楼下乌泱泱的一片,却又傻了眼。

呃, 哪个才是方才说他坏话之人?

而一楼的茶客们见状, 有的冲着他嘘声不止,有的则往台上投掷了更多的铜钱, 以示自己无声的抗议。

这一番算下来, 最赚的倒成了茶楼和说书先生。

当然, 还有谢蕴。

阿妩与谢蕴对视了一眼, 便笑道:“世子, 看来大家都怪信任你的, 听了连一点儿疑惑都没有,就肯为你辩驳了。”

谢蕴倒是谦虚了一下:“是前面那位,太过天怒人怨。”

这话倒也没错。

《关锁记》之中的皇上,是个十足昏昧的帝王。但她每一笔皆是实写,没有一点儿的夸大。而在书外,他的荒唐行为更是不胜枚举。

谢蕴只要做得比他好上一点儿,就足够被人惦念了。更何况,他还是个胸有才华、腹藏锦绣的君子。

只是……

阿妩轻蹙了下眉尖:“方才那人是谁呢?”

她和谢蕴之事被瞒得很好,京中鲜少有人听闻。而能知晓此事,又能把此事和陈家起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