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0
态度很好。”和木扎道:“物品摆放、陈列也同平风县差不多,问了活动,活计亦给了解释。”
“就是人不多?”
“是。”和木扎低头思忖了片刻,又道:“大人,其实对平光县的情况,卑职有些见解……”
陈延看他纠结的样子,笑了,“你有话便说,本官可是会因言起罪的人?”
“大人肚里能撑船!”和木扎摸摸头,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这不是想图个安心吗,闲话讲完,他这才正色起来,“卑职是百理人,对这平光县也有几分了解……”
平风县与平光县,是很不同的。
二者都靠山,但一是深山,一是矮山,而且山比较小,树木不多,打猎为生的比较少。
所以,这一波木家四处收皮子,百姓得利,因而口袋里铜钱满满,可能轮不到这平光县。没有银子,花钱买粮食、盘活城内的市场,自然是一句空谈了。
和木扎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后,有些紧张地看着陈延,他不是个傻子,自然知道此行知府大人把自己放在身边,有培养自己的意思。
书吏得知府大人青眼,青云梯就在眼前,和不扎一点都不羞涩,他敢于上进,抓住机会就想表现自己,他想做大人面前得力的刀。
“说的不错。”陈延点头,“任何‘良策’,落地之后,都需因地制宜,很显然,这官铺在平光,是水土不服了。”
说话间,书塾已经到了。
有上头拨款,这边可以说是平光县看上去最板正、宽阔气派的地方了。
这个时间点,书塾里是有人上课的,陈延一行人要进去,被守着书塾的小童拦了下来,不过,这小童显然比隔壁王县令手底下的民众更有眼色,虽拦人,但很礼貌,且立刻判断出,此行人有点不凡!快速去内室,把此地的管事,也就是自己爹叫来了。
“爹!”
张夫子本在上课,听见儿子的叫声才走出门,见书塾门外站着几个高大男子,为首的陈延隐有不凡,脑海里立刻思索起了先前县尊大人同自己讲过,日前知府大人正在府内巡游之事。
在书塾内微服私访显然是难为人,陈延不会难为读书人,很快叫随从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张夫子脑子立刻就是一空,还好人老经的事多,能支住,另叫一夫子把课顶上后,带着陈延参观了起来。
看了一圈之后,陈延发现,这平风县的书塾平常又不平常,课程设置同隔壁差不了多少,但该地县尊竟然多加了一个‘兔子的养殖学习’。
见陈延把目光停在这一课上,张夫子连忙解释:“陈大人,这是周大人听说府城内木家大收皮货,说是要把我们的皮子销去江南……”
“平光县不好猎兔,但百姓需要一些生计,大人想着兔子应也不难养,想看看这养兔子能不能做起来。”
周县令对张夫子有知遇之恩,张夫子不希望陈延误会他。
听了这解释,陈延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转完后,陈延又挑着一个小教室,听了会儿夫子的授课,大抵是见到知府有些紧张,台上的夫子说话有些断续。
但上课的内容浅白、举的很多例子都很贴近生活,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备过课、把台下的农人们真当自己学生看的负责夫子。
这周县令年纪不大,却有些识人的本事。
不得不说,转了一圈之后,虽然还没有见到周愈然,但陈延心头对他,已经浮上了三分好感。
在把书塾看完之后,周县令这位平风县的东道主,总算是‘姗姗来迟’了,他见陈延,立刻拱手行礼。
陈延不是多礼的人,很快叫他起身,巡到此地,下官接待是常事,由于平风县没有什么说的上号的酒楼,周愈然的宴,是放在自己家里的。
在外吃上家常菜,倒让陈延有些意外,不过滋味的确不错,因为陈延未带女眷,招待的时候,周夫人留席待客的时间并不长。
余下的时间,基本是由陈延和周愈然进行谈话。
也正是这番谈话之后,陈延发现平时在府衙开会,这个闭着嘴不太爱说话的周愈然,是一个闷骚的务实行动派。
譬如养兔子一事。
带一波高帽子是每一个下级官员的必修课,“陈大人许是不记得了,下官和您考过同届乡试……自多年前,下官便读过大人您的时策。”
“所以,下官才敢行出这一步,橘生淮南为橘,生北为枳,平风和平光大不相同,下官只能另辟蹊径。”
陈延抬手,“此非大事。”他甚至对周愈然起养兔子这课进行了褒奖,“书塾本就该因地制宜。”
“不过养兔子也需要食物……”
“这个有的。”周愈然道:“昔年自京城而来,下官听说过推行人肥耕种法的邸报。”
是以,早几年魏知府还在的时候,周愈然就实行过人肥耕种,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这边矮山多,山边种麦不灵光的问题,麦子一直种的不好。
搞得周愈然有些挫败,以为是自不得要领,县内治下的百姓也发过牢骚,毕竟这粪好臭……
后来弃麦种菜,他自己多番尝试之后,有了一种专门浇菜的肥,所以平风县的菜产量还是不错的,如果养兔子可行,那他们也能多种点菜。
他说起这些‘专业’上的事情,侃侃而谈,眼里满是自信的光芒。
陈延拿着筷子想,这百理内不是没有优秀的官员,只是缺少一双来发现他们的眼睛。
这周愈然,听着就有几分靠谱。
这种对周愈然产生的好感,在接下来的几天巡视内,很快到达了顶峰。
在县令府住下后第二日,陈延便偕同周愈然驾车去了平风县的乡下,大概是因为县里破破烂烂,乍一到乡下,陈延居然觉得这里环境还行。
同周愈然所说的一样,乡下农家庄园里的菜的确是种得不错。
每家每户也坚持种了一些麦子,下到乡间,居然有人过来跟周愈然问好,更甚者,周愈然还能说出几句百理当地的方言。
他把乡间管得极好,很有条理,各村落之间的关系也处得不错,这样的本事,陈延相信,他如果能分到一个富庶点的县里,政绩绝对能评到上上。
一直沉寂与平风县,实在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
乡间视察完,二人一起走了一趟县城,陈延问他对平风县将来的规划,周愈然微顿:“说起来,大人没来之前,下官实在没有什么盼头。”
穷地方,实在是没有起来的办法。
“但如今,赚钱的方法便在眼前,先把兔子养好,书塾多教一些识字、会算的小童出来,将来去糖厂、亦或是去平光县谋差事皆可。”
人口流失,当地的县官可是要判中下的,没想到周愈然这么豁达,陈延瞧着他,发现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