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朕想你不是那等不知礼的人,有些个御史,就是听风是雨,唯恐天下不乱,非搅得朕耳根不得清静。”
口里说着御史,皇帝却斜了太子一眼,眼神辨不出喜怒。
太子顾不上,他盯着平安看个不停,只觉得难以置信——这居然不是他的好侄儿?窦梦德哪来的菩萨心肠,把个小奴才秧子亲自带进京来?!
他实在难以忍耐,张口笑道:“孤竟不知,窦梦德原来有这样的善心。”
平安被他看得想往兰宜身后躲,碍着沂王,又不敢。
兰宜伸手把他往身后拨了拨,然后面向太子,道:“许是殿下没有,自然不能明白有的人。”
太子:“……”
他居然要反应一下才能明白并确信过来,他被一个妇人嘲讽了,若更准确地说,他就是被一个妇人骂了。
还是当着皇帝的面。
“你——”
他大怒地伸手指向兰宜——没指成,沂王挡到了兰宜身前,语声平静:“臣弟王妃向来就是这个脾气,太子别跟她一般计较,臣弟回去教导她。”
又向皇帝请罪。
皇帝揉着额头:“你这——”
他沉吟着,一时竟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往小了说,这是拌嘴,往大了说,这就是僭越,他对太子再不满意,不能为此削太子脸面,因为这也是朝廷的体统。
可太子与弟媳妇拌嘴,就算把沂王妃罚了,传出去对太子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沂王再道:“儿子的伤已经好了,就此向父皇辞行,回青州去吧。”
皇帝下意识道:“这天寒地冻的,路上怎么好走。”
皇帝毕竟是皇帝,这一句话工夫,心里已定了主意,道:“之前就说了,就在京里过完年再走,你府里的实哥儿朕还没见过,索性叫人去接了他,到时在宫里吃顿团圆饭。”
他话音落时,殿内一静。
这是谁都没有预想的发展。
太子在袖中捏紧了拳,看向沂王,却有点意外地发现,沂王面上并没有什么喜色。
这难道不正趁了他的心意?
还是这个弟弟城府过于深沉——
沂王终于道:“多谢父皇。”
他不喜形于色,皇帝看到眼里,倒多一份满意,既然这个儿子没有异心,那再多留他住一阵也无不可,他没忘记之前的事,又看了一眼兰宜,道:“沂王妃到底少些规矩,回去将女诫抄一遍,送与东宫赔罪。”
兰宜应道:“——是。”
……
太子孤身往东宫而去,背影透出阴沉。
沂王拉着兰宜在宫道上向外行走。
兰宜还不惯在外面与他亲近,想挣开他的手,甩了两下都没甩开。
沂王另一手负后,说她:“你好端端对太子发作什么。”
兰宜瞥他一眼,这个人真是没有自知之明,当时那样,太子再为小王爷相关的事跟他纠缠下去,只怕她不发作一句,就该轮到他失态了。
她不回答,沂王也不在意,又道:“下回不要这样了,本王如不在,你就要吃亏了。”
兰宜嫌他啰嗦:“知道了。”
沂王却又要问她:“你是不是为了本王?”
“不是。”
“本王不信。”
“……”
沂王轻笑。
兰宜懒得再争执,道:“那王爷帮我把女诫抄了吧。”
沂王笑意消失,板起脸来:“那岂是本王抄的东西。”
兰宜不看他,表情比他更冷,要把手挣开。
沂王改口:“本王幼时在宫里读书,父皇和东宫都认得本王的字。让见素帮你抄,她识字。”
他盯着兰宜,直到看她慢吞吞点了下头,才摇头:“你呀。”
又轻笑起来。
作者有话说:
造反之前的剧情好卡,但是反了之后的我都想好了,搓手,想一想我要乐开花,好想快进到后面去。
第69章
窦太监又要跑一趟青州。
临行前, 一个沂王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人找了过来。
是张太监。
因为准定在京里过年,王府众人从落霞庄搬回到了京城沂王府, 张太监因此上门也方便了些, 他打扮成普通员外模样,偷偷摸摸地求窦太监一件事,替他找寻一下在青州失踪的侄儿张怀。
“——他们那一卫的指挥使派他去给熟人送封信, 这小子不知是贪玩还是路上得罪了人, 这么久了,竟没个音信。”
张太监说着话,满脸发苦。
他不是作伪,他吩咐张怀时只叫他去做做样子,按路途算,他该回来了。
本来耽搁一阵也不算什么, 这个侄儿一向不靠谱, 在哪儿绊住了都说不准,可沂王进宫折辩, 他才知道窦梦德竟去过青州。
说是为了看望小王爷,他不能不多想。
这样一来,张怀的下落就变得让人疑猜了。
窦太监满面诧异:“有这事?哎呦, 张公公, 您不早说, 若是跟我一道儿去,保管什么差错也不会有。”
张太监嘴上应和,苦笑:“那时也不知道啊。得了, 如今再偏劳你, 要是能把那小子带回来, 我重重谢你。”
“您太客气了, 放心吧,我到青州就叫人打听起来,只要他还在青州,一定没事。”
张太监又说了一遍感谢的话走了,窦太监到正院回禀给了沂王。
沂王漫不经心地点头:“既然找上门了,那就把他带回来吧。”
张怀的一个月做工时间还没满,这会儿还在红丝石矿洞里挖矿。
窦太监笑应:“是。张友胜心里只怕有点猜测,不好明说。”
说出来也不占理,张太监只能装个糊涂,是求饶也是提点:如果张怀的逾期不归真与沂王府有关系,那他找过来了,沂王府不想撕破脸的话,就该把侄儿还给他了。
“有这一遭,张友胜应该更谨慎,不敢偏帮着太子伸手了。”窦太监又诚心诚意地赞道,“全亏了王爷和王妃娘娘伏下的一招棋,不起眼却有无穷妙用。”
张怀赴青州的消息也是周太太处传来的。
沂王并没什么自得之色,淡淡道:“你去吧。路上小心些。”
窦太监知道为何,也正经起来,道:“是,王爷放心,老奴一定平安把小主子带上京。”
窦太监走了,王府里日渐热闹起来,此时已进了腊月,一些年货从现在起就该置办了,不少下人头一次在京里过年,热情高涨,每日被账房和采买处拨弄着,不辞辛苦、大包小包地往府里搬运。
这些热闹与沂王这个主人无关,他仍然保持着一种沉着甚至是沉重的压迫气势,坐镇王府之中。
兰宜本来对这个年也没什么兴致,渐渐改了主意,跟侍女们商量挑选起摆设、烟花、春联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