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7


饿肚子”这种事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她最初饿肚子,就是父母的命令。

如果接下来又有什么变故,她是不是还得饿肚子?

常葳知道自己应该相信父母。但这件事已经在她心中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所以她不敢信。

“我一直在思考,我有没有什么超出常人、超出同辈的优点,让我能安心待在军营。

我想了很久,终于在一次帮忙屯田的时候,我找到了自己有、同龄人都没有的优点。

那个优点就是,我饿过肚子,知道濒临饿死的人有多么绝望。

屯田的时候,有个匪徒来抢粮烧田,我当时怒火升腾,完全没有思考什么道德什么心软,那个匪寨上下都被我杀光了,我还放了把火把山寨烧得一干二净,以免山寨中还有人躲藏。

我那时候没有想,匪寨中是不是有些人是无辜的。

当我回到被抢掠的村落的时候,看到百姓们哭着说,还好有我,他们的田地保住了大半,冬季不会饿肚子。我第一次感受到,我这个将军当得有价值。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当将军其实很不错,我愿意当这个将军。

我饿过肚子,知道饿肚子有多难受,难受到我甘愿成为别人眼中的怪胎,甘愿住在一点都不舒服的军营里,甘愿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杀我不想杀的人。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以前的我很卑劣,但因为就我不想饿肚子,我宁愿卑劣。

我知道饥饿会让人变成这样可怕,我才会做好屯田的事,保护好田地和百姓的口粮。

这是别人都没有的优点,是唯独我才有的优点。

我和父亲、师傅们说这件事后,他们都很赞同。

他们说他们都饿过肚子,都差点饿死,所以知道屯田的重要性,知道可能会被饿死百姓有多可怜。但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从书本中知道了百姓饿肚子会很难受,毕竟自己没有经历过,所以总是隔着一层。

只有经历过百姓经历的痛苦的人,可能才能更好共情百姓的苦。

我相信这个唯一的优点,一定能让我当好一个女将军。

一个不看性别,也独一无二的好将军。”

朱标看了好几遍,然后仰起头,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本以为常葳的困惑需要自己来点明。但常葳自己想明白了。

他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

甚至常葳现在写的“唯一的优点”,他都没有想到过。

因为自己饿过肚子,所以能共情饥饿的百姓,搞好屯田的事,守护好百姓和军队的田地吗?

真是不错。

比起在边疆,屯田和剿匪确实更适合常葳。

朱标想了许久。他有很多话想叮嘱常葳。

但最终,他只写了一句话。

“你出师了。珍重。”

常葳离开的那天,她得到了最敬重的老师、和心中暗暗仰慕的人的回信。

作为异性,和这样优秀的同龄人相处久了,不仰慕是不可能吧?

但这种仰慕,她只敢藏在心中。

她认为自己不配,至少现在不配……也可能永远不配。

常葳给自己鼓了很久的劲,才打开了朱标的信。

看到了朱标信中的那句话,她突然鼻头一酸,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她一直知道,朱标对她其实不太满意。

即使她在朱标的学生中算得上优秀,但朱标对她的期望显然更大。

朱标曾经告诉她,她这个和平时代的女将军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和平时代的女将军,许多田地上劳动的女性可能就会被赶回家。

当时朱标越看重她,她就越发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将军,当那个意义重大的“和平时代的女将军”。

现在朱标告诉她,她出师了。

老师终于对她满意了。

“好了。”常葳使劲揉了揉眼睛,绽放出从小到大第一次肆意的笑容。

她高高扬起马鞭,面对着朝阳,对着自己、对着身后的人大声命令道:“出发!”

第189章 历史不是一人推动

常葳离开的时候,朱标其实在目送她离开。

但朱标没有出现,只是静静地看着常葳带兵离去,然后转身离去。

常葳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将要奔赴自己选择的未来,给朱标很大触动。

朱标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封建社会有太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朱标一向都选择顺其自然,可以推动,但不要逆时代潮流,做揠苗助长的事。

比如在提高女性地位上。

朱标一向认为,不仅要符合当下生产力水平,而且人要自救才能被救。

纵观历史中,能在历史中闪耀,给女性以反抗勇气的女性历史人物,无一不具备两点特性,一是主观能动性,二是基于主观能动性后顺应当时条件而达成的地位。

如果没有第一点,女性就像是抱着幼子垂帘听政的太后,看上去地位很高,有参政权,其实也就是傀儡;

没有第二点,就会遭到世俗强烈反扑,而且就算成功了,有可能还会起反效果——比如现在朱标强势提拔一个女官,别人只会疑惑,凭什么啊?让男人上不是做得更好?最后得出结论,朱标脑袋有病,那个女的也绝对有问题。

这可是封建时代。

马皇后现在也保有一定权力,不是朱元璋脑袋一拍要提高女性地位非要让他的皇后参政,而是在朱元璋打天下初期身边缺人,这天下打下来的过程必定是“夫妻店”。

当天下太平,马皇后已经积攒了大量民心,且要继续推行女子授田、解放女性劳动力,还要主管女学——除此之外,有一点不先进但比以上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马皇后生了太子,又能压住朱元璋后宫,她才能留有少量的参政权力。

陈火星和许淑桢两位女将军也不是朱元璋脑袋一拍“大明一定要有女将军”而出现的女将军,而是这两人原本就是“寨主”,带兵投靠,朱元璋总不能因为两人是女子就没收对方部曲。

之后陈火星和许淑桢拼死搏杀,立下汗马功劳,才能继续当她们的女将军。

甚至连陈标主动推动的“女子科学院”,能推动成功的原因也不是“俺寻思着这个世界需要一个女子科学院”,而是科学院需要一群有钱有闲有地位的人。

谁都知道,理论科学没有国家支持就会饿死研究员(有了国家支持也只能维持个温饱),在封建时代更加如此。贵族女眷是封建时代最有钱有闲的人,正好适合搞研究。

让男人做也不是不行。但男人有太多路可选,不会将毕生精力都投入科学研究中。他们的思维也已经固化,科举和儒学才是正事。所以当下阶段将目前不可能科举的女学变成科学院,将诰命和学术挂钩,是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