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4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然而他打开菜单看了一遍,一个菜五块也不算太贵,点六个菜不过三十块的事,这是老支书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他除了每个月领工资,年底还有一笔很丰厚的分红,这次来京城几个儿子都偷偷给他塞了钱。

老支书看完菜单顿时有了底气,顿时豪迈地说:“呀,我们吃得起。我还以为有多贵咧!这顿饭我请你们吃。”

想着他们一行一共八个人,老支书一口气点了八个菜,玫瑰烤鸭、京酱肉丝、葱爆羊肉、抓炒鱼片、水晶肘子……点菜的时候服务员都忍不住提醒他们节约粮食。

老支书挥手说:“同志尽管放心,一粒米也剩不了!我们是庄稼人,特别能吃饭,这会都饿得后背了。”

何老师笑嘻嘻地又添了两道京城本地的名小吃,他从鼓鼓囊囊的兜里掏出了一沓票券,从中翻出一张十斤的全国粮票。

“没错,我们胃口特别好,同志给我们再加两个菜。”

收粮票的服务员有些怀疑人生:一顿饭吃掉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这年头农村人都这么阔气?看他们穿着很朴素,脸上也有风吹日晒的痕迹,的确是庄稼汉无疑。

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被端上来,大家吃得满嘴流油、十分满足,最后老支书和何老师都是扶着墙走出去的。

大伙陪着苏叶去学校注册,苏叶三年前就考入了清大,然而因为工作的缘故直到今年才正式入学,她要跟62届入学的新生从头开始学习,原先她的班主任苏清和现在已经变成了电子系的主任。

苏清和看到苏叶很高兴,却叶免不得调侃一番。调侃她“不务正业”,苏叶一休学就是三年,苏清和一度以为她不来念书了。

“与你同一届的学生现在已经去各个工厂、单位实习了。不过苏叶……老师欢迎你入学!”

苏清和打心底地为苏叶感到骄傲,报纸被刊登出来后,人人都知道这个休学去上山下乡的知青是清大的学子。再进一步说,当初是苏清和宽容地给苏叶办理了三年的休学手续,否则哪里来的这些成绩?

这段苏清和走到哪、哪都有人提到她这个争气的学生。这会她当然不会为难苏叶。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苏清和可以感觉到今年宽松的粮食政策,能吃得上的东西更多,老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物质更富足。这一切都是眼前的学生奋斗出来的成绩,怎么不让人感到骄傲?

经济学院、马克思社会主义学院知道这件事后,放话欢迎苏叶转去他们专业学习,公然和电院抢学生。电院是这两年才从物理机械学院分出来的,相比起马克思学院、经济学院来说还算是一个小弟弟。

好在苏叶直接拒绝这些邀请,否则苏清和必定要当着面唾弃他们。

出了成绩就想摘桃子,臭不要脸!苏叶是当年的理科状元,数学和物理化都是满分,当年苏清和舍得把她放乡下已经是宽容,抢学生这件事她是决不能忍。

苏叶笑眯眯地回答道:“老师,没关系,我会抓紧时间修够学分的。”

苏清和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她说了几句鼓励苏叶的话,亲自带她办了注册手续。

另一边,清大宿舍。

两个学生把苏叶的行李搬到宿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苏叶的室友来得更早,他们已经父母收拾好了卫生。

他们都以为这两个学生是苏叶的家里人,看上去应该是她的弟弟妹妹。这几个弟妹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他们不仅把苏叶的内务弄好了,还顺便把整个宿舍弄得锃亮瓦光。

有个同学随口问了句:“苏叶人呢?你们是她的弟弟妹妹?”

苏叶的学生擦擦额头的汗,客气地说:“不是,我们是她的学生。苏老师去办报道手续了。”

众人齐齐惊愕,居然是学生帮她打扫卫生?学生的家长脸上的表情渐渐不对劲了,圆圆脸女生惊呆了问:“你是说……苏叶是你们老师?”

大家心里不约而同地想,为什么要让学生来帮她干活,她自己没手没脚吗?

这简直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他们以为自己同父母来报道已经很夸张了,没想到苏叶这人倒好,直接使唤起了自己的学生!

懒到这个境地,着实令人所思。

刘刚洗了把脸,笑眯眯地说:“这点小功夫没什么。我倒是有点愁苏老师会不会不适应学校生活。”他和另一个女生碎碎念地说,“等会我们得跟苏老师说,要是她想咱村里的饭菜,过节就坐火车回去吃饭。”

女生点点头,“我也很担心她吃不惯,到时候我们给她多寄点特产吧!”

她心里叹气,苏老师人哪哪都好,就是口味挑剔了点、懒惰了点。不过这也不能怪她,都是他们养出来的!他们心里都明白不是苏老师离不开他们,而是他们离不开苏老师。只要有她在,大伙心里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

苏叶的室友们听到这些碎碎念,无法遏制地窒息了。

怎么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大环境讲的都是老师如何对学生好,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里是这样反过来让学生帮干活、让学生到处操心?大家来到大学里念书都不容易,都是从五湖四海来到京城的,火车票也不便宜,轻易不敢回家。

……

苏叶离开村子去上大学后,大家都怪不适应的。开个会经常讨论不出结果、经常碰到困难,这时候大家格外怀念苏叶在的日子。

老支书一直惦记着苏叶在学校念书辛苦,每逢节日总少不得念叨一轮。

何梅梅担心苏叶吃不饱穿不暖,常常给她寄肉;何老师给她寄用不完的票券;马支书担心她营养不够,常常给她寄鸡蛋;在村里担任会计的周毅,每个月都给她寄工资。不仅村委这批干部惦记着苏叶,有时候乡亲们想起苏叶也会给她寄东西。

每个人都惦记着苏叶,想得不得了。

一个月后,苏叶已经在学校里混得如鱼得水。这时候村里的物资到了,她陆陆续续地从邮局领回了果汁汽水、腊肉腊肠、酱肉菜、鸡蛋……领东西领到几乎手软。

苏叶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写信回乡下,不需要给她寄任何东西。她跑邮局才跑得少了,苏叶宿舍的舍友们已经被震惊到麻木,已经从原本的鄙视到同流合污,跟着她一块改善了伙食。

起初她们以为苏叶出身条件优渥的家庭,后来发现再富贵的家庭也不可能禁得起这样的折腾,哪有这样隔三差五领食物的?

后来他们惊喜地发现苏叶是报纸上的那个试验村的村长,难怪一直有人不停地给她寄物资!

全宿舍的人都换上了面对偶像孺慕的目光,她就是那个让大家都吃饱饭的人!

她不吃饱饭谁吃饱饭!

电院的学生“苏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