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二的,但我也多少与他有些共同之处。
我相信,哪怕再独一无二的人,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自己。
写这个故事的第一动因当然是为了吐槽替身文啦,但吐槽这种浅层驱动,最多也就能写个三章,是不足以支撑我动笔写完十几万字的。
它的内核在于,前一段时间,我和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几近绝交了。
因为我意识到,我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她无法想象我。
她只能以她的视角来猜度我。
无论我曾对她描述过多少次,她都无法知晓我的广阔与复杂。
林铃儿对林晏年的误读,有很多都来源于她对我的误读。
比如林铃儿认为林晏年无法认清想要的爱是虚幻的,比如林铃儿认为林晏年想要的虚幻的爱是绝对的纯粹的忠诚的偏执的爱。
天哪,我真的是一个猫派啊!!!看我笔名!!!彻头彻尾!!!明明我从小到现在跟熟人打招呼开头第一句都多半是喵~对,我完全不觉得这样做很丢脸。
但她已经听不进我的解释,她自有她的世界,她的判定,她的偏狭,而那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撼动的。
?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抗争欲的人。
林晏年的家庭背景是我偷懒了,如果他无钱无势的话,故事也不是不能写,但那要写长篇才有说服力了,不然也太真空了。
可我还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写他身处弱势时的一些心态和反应,我希望这多少可以让人有所借鉴。
他是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所以经常在搞事和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可以不用像他那么疯狂,但他的行事风格是真实可行的,我只能说我以我个人的经验这样讲。
要是以后有时间有心力有能力的话,可能会写一篇大女主的小说,详细点从底层开始写。
在这里的话,就简单说一个建立自信的小技巧吧。
哪怕你什么都没有,你也可以建立自信。但你什么都没有,那你的自信从哪里来?
自信从狂妄里来。
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文里面也一笔带过。如果你十分讨厌一个人,但你又不想让他察觉,那你就装出你十分喜欢他的样子。他绝对看得出来你是装的,但他至少会想,起码也有三分喜欢吧,不然你也装不了十分。
这就是人性。
一个零分甚至是负分的人,建立自信也是一样的。你的人性也是一样的。
你没有天选之子到可以反抗自己的潜意识。
只要你十分狂妄,等你狂妄久了,你当然也还是知道你的狂妄是假的,但你也难免会觉得,起码有三分自信是真的属于你的。
利用人性,不止是用来作恶,用来行善,甚至是改变自己,都非常有效。
?
在我各种抗争和试图对他人施加影响这么多年以后,有一天,我很悲哀地发现,其实作用微乎其微。
你声嘶力竭,但没有用。
你会逐渐意识到,抗争,只是一种初级的斗争形式。人们从不缺乏抗争意识,他们不会一无所觉。人们真正缺乏的是,建构。
他们无法想象。
《我的姐姐》上映时我和R去看了,很失望,我们一致认为内容太浅了,开头警察说没有她照片那里就是巅峰了。
电影里姑妈的转变实在是太过突然,太过理想化了,太假了,我不知道是广电审核的锅,还是编剧真的没有生活没有抗争过。
如果她长年抗争过,很容易就会意识到,你身边那些善良的女性,她们往往和女权一样,有时前进,有时倒退,但往往是倒退的。
你和她们展示创伤,她们只会觉得这算什么。你如果被猥亵,她们只会觉得我还被轮奸过,你这只不过是猥亵,算什么?你应该跪着感恩我或者别人给你的良好生活才是,不然你哪有资本能如此伤春悲秋。
她们不会触动,她们好像永远没有真正的感情,只有一时的软化和长年的驯化,是如此永恒。
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看看上面我写的这些鬼话,我也觉得自己没被社会毒打过几十年,可真是说不出来这种东西。
其实以前这些东西,我是不想说的。
因为我傲慢,懒得跟人沟通。
以前是不会公开承认我傲慢的。但其实我就是很高傲,以前我装我没有,是因为大家从小就知道,真正傲慢的人不会展示他的傲慢。
但你知道这一点,不代表你就能做到。
其实你就是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你还这么年轻,才二十几岁,就能视万物如云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做不到。可你还假装你是。
这就跟一个青铜非要装自己是王者一样,一样别扭,一样违和,一样拙劣,一样孱弱。
以前我就是这样。
我自知狼狈,但仍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逻辑,既没有看清自己的狂妄、贪婪和幻视,也没有认清自己的浅薄、幼稚和谀媚,一直以来,活得扭扭捏捏。
有一句话,或许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但每一次看,我都会被它震动。
——没有任何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被社会规训过的我们,几乎不相信自我的力量。
但真实永远最具力量。
当然,真实也有代价,它当然值得有对价。
成长就是明悟——我愿意付出代价。
真正的成长,就是我愿意为我想要的,支付对价,甚至是溢价。
因为我想要,因为它值得。
所有我们想要的事物,都很昂贵。
这是一个太过朴素的道理,而我竟到现在才真正明白。
?
我一直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很缺乏野性,颇有些刘慈欣在《三体》里写下的以程心为代表的人类气质倾向了。
但在我看来,如果我有子女,我希望她能永远记住——我们生来就是野兽,无论男女。
不过,我亦已深知,无论我多么高声地振臂疾呼,也没有用。
人若没在生死之间走过好几趟,又如何能够真正去看到人世间的太阳呢?
曾经我误以为我想要新生,想要改变,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被困住,总是被人生向下的力不断拉拽,总是过得生不如死。
但我现在明白了。
——没有死,就没有生。
若你还没有够狠下心来杀死过去的自己,那也就不要谈何新生了。
折腾了许多许多年,人才终于懂得了一些过于朴素的道理。
见生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知行合一,做你自己。
?
在这篇文以前,我的大部分小说,写的都是不同人格特质之间的争斗与和解;我的大部分时间,也都花在这种内部长期的自我消耗上。
我很少去描述我内心的自洽、惬意与从容。
因为那些部分,在我看来是已经被解决了的问题,不需要再花费过多精力。
直到我发现在抗争之外,原来建构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人生是一场想象力游戏。
实在是有太多人对我说过,你这样活着不累吗?
我总是难以用只言片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