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傍晚时分,很多人家都吃完了饭,坐在居民区的空地上,三三两两地聊天,看见曲灵这个陌生人,便好奇地打量。
曲灵四下打量着,将附近的环境尽收眼底,就是个普通的居民区,跟矿区居住环境差不多,但要显得更杂乱一些,附近居民穿着差距比较大,有浑身上下不带一点补丁的,也有破衣烂衫的。
曲灵寻了一个慈眉善目,穿着蓝色印花土布偏襟褂子,一看就很好说话的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朝她走过去,笑着说:“奶奶,我是均州铁矿的,我跟你打听下,咱们这附近有没有卖房的?”
“你问这干啥?你要买呀?”老太太打量着曲灵,瞧着她脸上带着笑,长得浓眉大眼,相貌标致,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只是一个大姑娘要买房,太少见了。
“嗯,是我想买。奶奶你跟我亲奶奶年纪差不多,看见你,我就好像看见了她,都是一辈子行善积德,心眼好的大善人。我也不瞒你,我家原本在均州矿区有房子,不过是我爸分的,我爸前两年去世了,我寻思着,我也工作了,不能占公家便宜,就想着,把我爸分的房子退回去。可我家二十来年积攒的东西太多,没地方放,就想着有合适的就买一所,这样我老家亲戚来了市里,也能有个落脚底。”
老太太一听,对她肃然起敬,说:“你这姑娘,思想觉悟真高!还是个讲人情的。”她心中的疑虑打消,转头跟几位一块坐着的街坊们说:“这么好的姑娘,咱一定得帮帮忙。你们听说谁家想卖房子吗?”
其他人纷纷摇头,说:“房子是根本,谁会轻易卖房子啊?十来年了,都没听说有买卖房子的。”
老太太转头,有些遗憾地跟曲灵说:“这一片,就没有我们老姐几个不知道的事儿,大伙儿都说没有,那就是没有。要不这样,丫头,你也别浪费功夫,我给你留意着,要是有信儿,我就到均州铁矿找你去。”
这倒是个好办法,曲灵有些感动,连连道谢,说:“奶奶,你真是大好人,我可真幸运!”她又有些迟疑,说:“太麻烦奶奶了,这边离均州矿还不近呢。”
老太太摆摆手,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呢,再说,走路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那片山上的榛子、山杏可是不少,秋天的时候,我们可没少去。”
曲灵笑着说:“一看奶奶身体就壮实,那我也不客气了,奶奶我叫曲灵,是均州矿电工组的,奶奶你贵姓?”
待老太太说了自己的姓氏,曲灵接着说:“徐奶奶,你过去跟保卫处说找我,留下自己的姓氏,我就知道是你找我,等晚上下班,我就过来找你。”
徐老太太乐呵呵地点头,说:“还是你想得周到,就依你说的。”
跟徐
老太太以及旁边几人客气地告辞,曲灵骑上自行车返回。
这片区域位于均州市区的最北边,属于全水区高粱河街道。到均州市最中心区域,也就是火车站、百货大楼和市政府那一片,骑自行车的话,大概是四十分钟左右,坐公交车也得二十分钟左右。因着地段这边算是偏僻之地,房价应该能便宜些的。
骑自行车到均州矿区很近,也就十多分钟,如果能住在这里,其实跟住在家属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曲灵来说十分理想。
不过,在那之后,不管是李奶奶那边,还是徐老太太这边,一直都没有消息。曲灵也没闲着,去了很多居民区看了,也不是没有碰见正好售卖的房子,只是要么破烂得需要重新修缮,要么要价太贵,她买不起。
如此一直等到6月份,天气开始炎热起来的时候。
第32章
看房这天晚上曲灵下班,去找了梁爱勤……
这天晚上曲灵下班,去找了梁爱勤一块回自己家时,经过门口,被保卫处的人给叫住了,“曲灵,今儿下午有个姓徐的老太太来找你,说你知道是什么事儿。”
曲灵心中一喜,道了谢之后,顾不上吃饭,就骑上自行车带着梁爱勤奔着高粱河街道而去。
路上,曲灵买了一包点心,还有两瓶罐头。不管这次能不能成功买到房子,徐老太太一直记得自己的事儿,就凭这份心意,也值得人感谢。
到了高粱河街道,奔着徐老太太上回指认的,大门上挂了个大葫芦的那家而去。
徐老太太已经吃过晚饭,正站在家里的黄土夯起来的月台上,往院门口的小道处眺望。
曲灵两人一过来,徐老太太就看见了,扬声高喊:“小曲儿,这边这边!”
两人加快脚步,跟徐老太太在门口处会面。
“哎呀,你可来了!热吧?来,先进屋喝口水。”徐老太太满眼是笑,瞧瞧曲灵,又瞧瞧梁爱勤,两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俏生生站在眼前,看着就觉心中欢喜。
曲灵笑着,说了一番感谢徐老太太的话,而后将手中的点心和罐头递过去,说:“路上买的,不值钱,就是个心意。”
徐老太太脸上的笑意更盛,眼睛眯成一条缝,但却坚决地将点心和罐头推过去,“可不用,我又没干什么,值不当你这老贵的东西!”
两人你推我让了好一番,梁爱勤看不下去了,帮着将东西推过去,说:“这是曲灵的一点心意,你要是不收下,可不意思让你帮着忙前忙后了。”
徐老太太只好收下,说:“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我这也没帮上什么忙,怪不好意思的。”
曲灵抱了她的胳膊,说:“这有什么,就当是我这个小辈孝敬你的!”
徐老太太哈哈笑了起来,一手拉一个说:“快进屋,先喝口水。”
曲灵:“我们不渴,就先不进去了,你先带我们看屋子呗。”
徐老太太:“也好,那咱们就先去。”她说着,将东西递给听到声音走出来的老头,便带着曲灵两人往出走。
从他们家出了胡同,上了大道,又往进城的方向走了大概三五分钟,拐进一个宽敞些的胡同,指了前方的一户说:“就是那家。”
路上,徐老太太已经介绍了这家的情况,这所房子是家里的祖产,很早的时候,就落在了男主人名下。他们单位准备建楼房了,可有规定,就是夫妻两个名下有房产的人不能参与分房,为了分到单位的房子,这两口子就准备着把祖产给买了。
这阵子徐老太太到处跟人打听卖房的事儿,这两口子听说了,就找到了她。
徐老太太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仔仔细细地去看了房,并且初步谈妥了价格。
“……他们要五百块。这边的房啊,买卖的少,也没个参考,都是双方觉得合适就行。我废了点吐沫星子,帮你往下搞了五十块。不过,他们知道我不是正主,肯定不会告诉我低价。
他们着急卖,我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