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不知可有我相助之处?”

宁悬明沉默半晌,方才缓声开口,“两年前,江南有个县城遭遇山洪,房屋倒塌,农田被毁,死伤无数。”

“县令集结当地大户,征集钱粮,搭棚施粥,组织重建,安抚百姓。”

“县令上书请求免一年税赋,几月后,却等来一封斥责他谎报灾情的文书。”

他看向越青君,面带疑惑,“你说,分明真的死了数千人,怎么就成了假的呢?”

累累尸骨堆积成山,虽然因为担心瘟疫而将它们烧了,但那就不存在了吗?

越青君没回答,只是想了想后说了一句:“两年前的九月,曾发生一起军中叛乱的案子,据调查,是朝廷常年拖欠军费,军中苦不堪言,上山为匪多年,一直无人告发,直到天子一名宠妃的弟弟路过此地被误杀,才被揭露此事。”

那时,章和帝可比什么许子穆贪污生气多了,朝廷的兵吃不上饭上山为匪还只是让章和帝颜面扫地而已,朝廷的兵因罪反叛,那就是在章和帝屁股里点炮仗了,毕竟天下那么多兵,守卫皇城就有几万,别人能造反,他们就不能吗?

章和帝又怒又怕,虽然后来叛乱被平,但后遗症始终没好,至少现在章和帝每年都会批一大笔军费,再不敢一毛不拔,虽然落到下面折损不少,但至少能让将士饿不死。

“你说的那封奏折大约是呈上来的不是时候,无人愿意在当时触天子霉头。”

至于后来嘛……那便是真被忽视了,毕竟天下问题那么多,不过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山洪,不必再多费心思。

于是一封斥责文书了事。

反正人都死了,户籍都没了,假装没死人又怎么了嘛。

不过上面自知理亏,因而只是一封无伤大雅的文书,没有实际惩罚。

宁悬明沉默良久:“你是对的。”

“我后来在户部查过,虽然那年没有批准免税,但在第二年免了粮税。”

批了这份条子的人,是唐尚书。

他自怀中摸出一个锦囊,展开一张纤薄,看上去饱受蹂躏的纸张,上面无数人留下的指印,在并不刺眼的柔光下显得脆弱不堪。

“我来京中本想求个答案,最后却徒增困扰。”

“铸冤累骨安天下,饮血吸髓坐庙堂。”

“什么是忠,什么是奸。”

“如果为官者想做一点事,都要谄上媚下,折骨逢迎,那天下还有谁能清清白白。”

白纸本无瑕,无奈斑斑墨迹,染清白身。

第10章 但见此时晴

在无人注意的地方,【江南旧事】悄悄从灰色变成了可以点开的黑色。

亭台楼阁,风来水榭,本该让人细细欣赏,此时却无人问津。

亭中二人,一人心念朝堂,一人却将心神尽数倾于眼前人身上。

湖面涟漪未散,新的又起,正如眉心褶痕,迟迟不去。

越青君望着宁悬明,想着自己最初对这个角色的构想、设定,赋予他的人生、经历、心性、喜怒哀乐……一点一点完善人设,最终才有了完整的宁悬明。

当这个从头到尾,从内到外,都由自己创造的人,真正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展现自己的一切想法。

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像父子而比父子亲密无间,像神明又比神明更唯一。

挚友?当然不够。

他要的是这世间最亲密的关系,要的是宁悬明只属于他一人。

他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志向、自由……可以拥有世间所有人都有的一切。

但他必须属于自己,属于越青君。

那么,似乎也不必再考虑了,世上最亲密的关系,不外乎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生生世世,人世黄泉,都不分离。

越青君有时都极为佩服自己,在心里想着如何将宁悬明寸寸融入自己骨血时,还能一心二用和宁悬明继续着之前的话题。

“可惜我太过无能,虽有个出身,却不过是个假样子,无力改变天子,改变朝局。”语气中的失落与叹息是那样真诚又清晰,丝毫没有想要宁悬明支持他,争夺那至高之位的意思。

当然,越青君也确实没有那个意思。

他与宁悬明,一个无权无势只略得了天子几分青眼的皇子,一个得罪了朝廷重臣,被发配去坐冷板凳的小官。

联手夺位?怕是即便说出去,也只会被人当成笑话看。

宁悬明回身望向越青君,见好友当真面带歉疚,当即劝慰道:“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过去二十年,你能保全自身已经要用尽全力,哪还能苛求其他。”

越青君摇头,面上悲悯令他看上去当真有得道高人的风范,湖风一吹,尽显圣人风骨。

“我既出生在皇室,所用分毫皆由天下供养,便天然担有对天下的责任。”

“无论我是荣华或卑微,都无法推卸。”

“可惜我有心无力,胆怯懦弱,只愿偏安一隅,远不及悬明你为民请命,奔波千里,便是已经对现世失望,也不改其志。”

说到最后,越青君眼中的惭愧尽数变成了钦佩和欣赏,“能与你相识,大约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了。”

说了这么多,只有最后这一句说得最为真心。

而真诚最容易打动人。

至少现在宁悬明就觉得,无瑕也是他认识的最好的友人,不仅人美心善,慷慨解囊,说话还好听。

他大约有些明白天子为何明知有些人不过是趋炎附势爱拍马屁的奸佞小人,也仍旧不愿意远离,对方说的话或许不是出自真心,可那些话是真的啊,听到时的享受与愉悦也并非虚假。

“你这样夸我,差点让我以为自己做了多大的事。”宁悬明笑着摇头,

越青君也笑,“悬明以为自己做的很少吗?”

不然呢?不过是千里迢迢入京,虽然路远了些,中途也略有波折,但他既然如今站在这儿,那么从前的一切都不那么要紧。

越青君却有另外的见解:“你可知天下数千万人,开启民智者不足两成,其中小有见识者又不足五成,这五成之中,学识能力能安抚生民、造化百姓者又要少一半,最后,这所剩无几的人里,面对崇山险峻仍不畏惧,愿意踏出那一步,从能做到在做的人,便是凤毛麟角了。”

“引领时代者,必将在青史中留下姓名。”

他说着还笑了一下,“说不定,那时我也能因‘宁悬明友人’而留下一点只言片语,也算借你之光了。”

越青君并未说谎,在原著的最终,只写到宁悬明的死,却还没写他死之后的后续。

原本应该写到番外没来得及,但既然已经变成真实的世界,那么在故事结局之后,世界仍在继续。

欠宁悬明的,都将在青史中补及。

宁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