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力。一直到今天也没见着案子平息下去。如今还是悬掉在空中,这让朱弘晴一直心生不安。

“三爷。”晴三奶奶贾氏到书房,她想关心下朱三爷这一位夫君。

“我就是有一点小小的不舒坦,这才让人去国子监请假一日。”朱弘晴请假了,他没急着去国子监。同时他也是在避着一些人。总有人寻着解决问题的法子时,还是想把朱弘晴搅和进去。

朱弘晴又不傻,他不会给人去做挡箭牌。

“我这请府医来。”晴三奶奶贾氏说一句。朱三爷赶紧起身拉住妻子的手,他说道:“让府医开过一幅方子,如今正吃着。倒不必麻烦府医来一趟。”

做戏做全套,请府医开药是开了一幅方子。药,朱弘晴让下头的人熬上,至于吃不吃那是另外的一回事。只要避着人,不让人亲眼瞧见他喝下去这一幅药,这事情搁那儿都能说着病了,吃过一回药。

“我瞧着三爷的气色还不错,想是一点子小毛病。”晴三奶奶贾氏用寻问的口气,那是说一回话。

“就是小毛病,没大碍。”朱三爷回复一话。

“那三爷在愁什么。”晴三奶奶贾氏又问道。朱三爷听着妻子一问,他感慨一回,说道:“愁着外头的一些事情。”

“可是赌档的事情。”晴三奶奶贾氏能想到的就这一桩事情。

朱三爷点点头。

莲子轩里,朱三爷和晴三奶奶贾氏都是谈着外头的麻烦。

稻香轩里,杜绵绵在看着一份最新的请贴。她是拆开一看后,杜绵绵是笑道:“真是不巧合。”

“什么巧不巧的。”朱弘光进屋后就听着妻子的话,他随口问一句。

“唐府丞的府上,掌家的梁恭人送来一份请贴。唐二爷要大婚。”杜绵绵扬一扬手中的请贴,她说道:“我刚巧到预产期的时候,我到时候怕不能去参加喜宴,只能请四郎走一趟。”

“唐府丞的府上……”朱弘光一想,他就是知道是谁,他笑道:“原来是唐举人要娶妻。倒是一桩喜事。”朱弘光说着话,他还顺手接过妻子手头的请贴。

“吕家。”瞧见唐二爷的继室人选,朱弘光的神色一变。

唐府丞一直走的是忠勇侯府的门路。这一位跟忠勇侯府走的近。要知道忠勇侯府的姻亲是定国公府。

定国公府的出嫁女中就有一位是东宫的太子妃。如今唐府丞添一个次媳,次媳的亲姐姐是东宫吕侧妃。

在朱弘光的眼中,这一位唐府丞的立场动摇起来。他说道:“倒是一个想左右逢右的小人。”

杜绵绵听着丈夫的话,杜绵绵笑道:“官场上的老爷们从来是两张嘴,对上一张嘴,对下又是一张嘴。那口气从来就不同,自然是口不应心的紧。这等门道多了,自然是真小人多,伪君子更多。”

杜绵绵没说的,就是有奶就是娘。

在利益面前,其它的东西,它都不好使。

“四郎,唐家的请贴送上,这一桩婚事举办大宴时,你参加,还是不参加。”杜绵绵关心的是丈夫朱弘光到时候是参加婚宴,还是不参加婚宴。

“参加。”朱弘光同样的口不应心。他说道:“唐家把贴子送到稻香轩,我岂有不参加的道理。”

“那成,这事情四郎你代表着咱们这一房去。我这心头就是搁下一块大石头。”杜绵绵知道的情况,就是后来《簪花记》里没明提,如今隐隐瞧着吕侧妃可能是赢家。如此一想的话,杜绵绵觉得丈夫朱弘光还真不能开罪着唐家人。

这一桩婚事一出来,杜绵绵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堂姐杜贞贞当初一门心思想嫁给唐二爷。

杜绵绵为着姐妹情深,她准备给堂姐写一封书信,把这样一桩婚事讲一讲。她其时更想从重生的堂姐嘴里,那是探听着一些消息。

哪怕是试探一下,万一……可能会有结果呢。

杜绵绵把家书一送。

京都外城的李宅。在坐双月子的杜贞贞一见着堂妹的书信。杜贞贞是银牙一咬。

“吕家。”杜贞贞又不傻,唐二爷为何娶这一门继室,她当然懂得。她更知道吕家人很可能就是后来唐二爷一路顺风顺水的爬上从三品大员的关键。

可只要一想到吕家一门的富贵,那是从忠勇侯府的心窝子挖肉,想着她前世跟着吃挂落。杜贞贞的心情不美好。

只是吕家的背后有靠山,东宫的吕侧妃,还有吕侧妃生的两位皇孙殿下。

“想不到二妹妹跟唐家太太如今走的倒挺近。”杜贞贞看完书信后,就是嘀咕这么一句。

“二弟妹,侯府四奶奶可是说着什么要紧事情。”李家大奶奶跟弟妹杜贞贞寻问一回话。

这一封从侯府送来的书信一到,李家大奶奶就是知道这事情。于是她来一趟二弟妹杜贞贞的小院子。

“一桩喜事,唐府丞家的二爷要娶亲,要迎娶的还是东宫吕侧妃的亲妹妹。”吕侧妃没说的是这一位未来的唐家二奶奶是吕侧妃的庶妹,是吕家的庶女。

“那咱家能送上一份礼,送到府丞的府上吗?”李家大奶奶寻问一回。这是想问弟妹能不能寻着门道。李宅的男人们若是能巴结上唐府丞的门路,那肯定能提一提李宅的风光。

“这事情我哪能做主。这得二妹妹说着算。”杜贞贞没有一口拒绝。嫁进李宅做媳妇,如今膝下又有儿子。杜贞贞总要为儿子考虑,她再想争一口气,也没有坏着婆家能结上一桩官场人脉的道理。

“二弟妹,你且想一想法子。若能想到,这于整个李氏一族都是大喜事。这事情不急,二弟妹你慢慢琢磨就是。”李家大奶奶的神色间见着欢喜之色。

杜贞贞应一话。

只是杜贞贞的心底没多大的底气。对于唐家的掌家太太,如今的梁恭人还是杜贞贞的旧识。

当初杜贞贞可是开罪过梁恭人的。如今她不是杜家大姑娘,是比着杜家大姑娘身份更不如的李家二奶奶。

杜贞贞是知道唐家太太这一位朝廷册封的诰命恭人,可不是表面温柔一般的好说话。对方的好说话,也得看着是对谁。

京都,皇宫。

干元帝召见太子。

太子司马柍一见着父皇,他就是行礼问安,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行了,自家父子之间不必多礼,坐。”干元帝的眼中最重视得就是太子。这把监国的权利一说给,那就真给太子,不带一点含糊的。

在干元帝的心中,太子就是家国天下的继承人。整个天下,大周朝的社稷,在干元帝的心中就是最大的一份家业。这一份家业的后代之君是太子,再往就是太子的儿子,干元帝的孙子。

子子孙孙,一代传一代。这传递的不是龙椅,而是司马家的香火与家业。

“谢父皇。”太子起身后,身边的太监搬来椅子,太子落座。

“你去看过你母后。”干元帝又问一句。

“是。”太子刚从余皇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