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
越:“不是说就是新县令和大家见见吗,说不定人家都没空听你们说话呢,就是把人叫到一块儿勉励你们几句,都不用你们说话呢。”
“哦。”
没一点儿和领导开会经验的姜竹很不安。
年初年尾县里也会召集书院派人去开会,不过那时候多是事务性质的,布置些文教任务之类,他们书院都是派贾学彬去,这次不一样,新县令上任了,点名要各个书院的山长过去。
姜竹这山长当的那叫一个心虚。
他今年也忙,都没怎么去蹭课听,整个书院除了今年才开始开蒙的孩子,大概数他学问最低。
哪有这样的啊!
贾文彬说去了之后要写名字,沈青越说那叫签到,可他的字又不好看,到时候别人写的都很好看,只有他写得还不如家业,多丢人啊!
姜竹忍不住碎碎念,“早知道就不该说我是什么山长。”
沈青越:“嗯,那写我名字,我去,这种场合又不能戴口罩,万一谁身上穿了什么我一靠近,边寒暄边过敏……”
“……”姜竹连忙道:“算了,还是我去吧。”
沈青越还吃着药呢。
张御医是个很仔细的大夫,给沈青越列了一大堆要忌口的东西和要注意的事项,还要他吃好几期的药。
如果吃药期间没注意,说不定就会功亏一篑重新来。
沈青越虽然老是抱怨张御医虚张声势故意吓人,更信孙大夫说的不用完全忌口,只要别过量就行,但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忌口。
实在是张御医给开的药实在是太难喝了,口头禅还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公子再忍一忍,然后坚决不给他做成药丸子,更不许他喝完药马上就吃糖吃果脯,连喝水漱口都得等一刻钟后。
沈青越喝了两个多月药,喝得无欲无求,实在没勇气从头再来,只能老实忌口,那张单子上写的东西他一口不敢碰。
上次馋羊肉馋到要流口水了,一想到那药,就老老实实回家吃面条了。
沈青越不能乱碰东西,也不能乱吃东西,最近都不怎么往村里溜达了,县衙还是他去吧。
姜竹问:“我……我能让赵先生替我写吗?”
“当然能啊,又没说不让带代写的先生。”沈青越拍拍他,“放心吧,宝峰谁不知道咱们书院真正的镇院之宝是赵先生,你就当你是尊老爱幼,陪他跑腿的,我估计县令就是真问起什么,也只会问赵先生。”
姜竹想想也是,总算稍稍安心。
第二天一早,他赶车载着赵先生一起去县衙,然而完全不是沈青越说的那么回事。
县令根本就没说几句,就开始让他们说了,还拿着签名的册子一个一个问。
姜竹都要裂开了。
县令问宝峰文教如何如何,姜竹听得一脸懵,又问明年秋闱大家有什么规划,书院未来有什么想法,姜竹倒是有点儿想法,好好教好好学嘛,多买书,请好先生,让学生吃好喝好住好,多练习,多写文章……偏偏他们远,来的晚,签名字靠后,他想到的都被前面的人说了。
人家说的还天花乱坠,他都要听一会儿才听明白他们说的就是他想的那些。
轮到他的时候,姜竹人都是木的。
县令瞧见他,还夸道:“青竹书院的山长竟然如此年轻,后生可畏。”
姜竹心想,他一点儿也不可畏,他比较可怜。
只能干巴巴的把自己想到的又说了一遍。
县令不置可否,忽然问他,“听说青竹书院分蒙班与学班,蒙班的学生并不学经典,只学到简单读书识字,他们以后也要参加科考吗?”
当场就有人笑起来。
姜竹懵了懵,照实道:“不,大多是不参加的。”
县令:“之后呢?听说他们大多是附近村里的孩子,学完后继续耕田吗?”
姜竹点头:“嗯,也有想学画和其他手艺的。”
县令:“哦?”
姜竹:“有几个孩子想学竹编,上完课就去做竹编了,有学画的,也开始学了,还有想学石刻的、想去码头学做生意的,不过大多还是继续种田,农闲的时候,做些杂活,多门手艺,多个谋生赚钱的方法。”
县令笑问:“这些也有先生教吗?”
姜竹:“有的,冯先生贾先生会画画,村里有竹编作坊,乘舟书铺的作坊有石匠,先生们也能教他们算数记账,陈三公子说,会从衢国那边帮我们找些愿意来的画匠师傅和石刻师傅……”
池家和韶家的铺子、田庄,还有码头的各种铺子,其实都是需要会算账能记账的伙计的。
家业他们今年已经结业了。
他跟着贾先生在书院帮忙;姜壮壮非要去作坊干活儿,还和他爹娘僵持着,不过他爷爷奶奶已经动摇同意了;姜大望在码头当账房,干得马马虎虎,听他的意思,等再大一点儿,到十七十八岁,想跟着马五爷或者刘三学学做生意,往南去也行,目前家里还是不放心;姜田比他们小一岁,个子长得也晚,今年还要再继续多读一年;姜松和家旺他们几个勉强进了学班,暂时还是旁听的,今年准备试试考童生;江顺子则继承家里的买卖,跟他爹娘学种菜,受姜大望鼓动,最近也准备跟着姜望南一起到码头卖菜了,他能读能写,算数也对,其实账本写的比姜大望还好……
女孩子里,姜美月和另外两个小姑娘也决定跟着学班旁听,她们没法考科举,但是喜欢学,喜欢读书,家里原本不同意,沈青越说等她们学完了,可以聘她们在书院教书,或者推荐他们去池家、韶家那些大户人家教女眷读书,家里勉强答应了。
不过大多女孩儿结业后还是选了去作坊,沈青越给她们收拾了间屋子给她们描画,《长腿鸟》和正在刻印的《少年名捕》,还有一些花草、小动物图,将来都能用作走马灯素材,她们学过字,读过书,握过笔,临摹小画上手很快。
等陈嵘找到了靠谱的画匠,书院的画院开始正式上课,她们也能再过去学。
他们没指望培养多少书画大家,只要能学会还不错的谋生手段就够了。
受宝峰影响,镇南郡其他几县的书坊印话本子也开始弄插图了,会画画以后应该不太缺活儿干。
不画插画,画花鸟,画像,也是好谋生的。
沈青越的目标是画院的学生不用自己出去找活儿干,慢慢积攒口碑,靠口碑吸引书坊来青竹书院找她们。
另外还有不喜欢画画,也不喜欢竹编的姑娘,有人把书画改到刺绣上了,有想在村里做生意做买卖的,还有觉得年龄到了想说亲的,他们村识字的姑娘现在也是香饽饽,镇上、县城常有做媒的上村里打听,介绍的人家不少条件还不错。
姜竹觉得这没什么好笑的,就是回家种地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