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2


卖茶的,另一边全是卖玉石摆件的。

路过县衙的展位时沈青越往里瞥了一眼,发现一把椅子上竟然还摆了张虎皮,也不知道他们县令大人是从哪儿搜罗来的,还是哪家捐来显摆的。

和他们一样停下看的人有好几个,碍于门口有值守的官差,大多人只敢站在外面往里瞧,并不敢近前去细看。

“那是老虎皮吧?”

“那还能有假?”

“宝峰县还有老虎呢?”

“怎么没有,深山里啥都有。”

也有不知是来吃饭,还是好奇下船来的参观的外地人问:“你们这儿有虎皮卖吗?”

本地人道:“没瞧见,往前那片都是卖皮子的,你上那儿瞧瞧,外面街上也有皮货铺子,鹿皮、狐狸皮都有。”

“多谢!”

沈青越很欣慰,不错,这才一开始展馆已经初见成效了。

他们家摊位上木墙和门已经装好了,和池远舟那间铺子用料、款式一模一样,不细看还当是一家店呢。

书架也已经摆上了,池远舟甚至在两间铺子间留了个门,拉开两个店就能互相串门,沈青越瞧见了也没意见,这样他们互相看得见,谁家有事还能彼此帮忙看门照顾生意。

池远舟这会儿不在,不过他们家铺子已经开张了,还挂了个乘舟书铺的牌匾,有个小伙计看着店。

店里布置像他先前说的,靠近他们店铺这边摆了一架子的《长腿鸟》和《幼学童蒙》,其他架子上则全是话本子。

这会儿正有客人在挑书,沈青越探头一瞧,这位手里拿了好几本了,正在翻看《长腿鸟》。

他过去和小伙计打声招呼,让姜竹先把画框固定好。

池远舟还是挺够意思的,铺子里打扫过,很干净,不用他们再打扫,摆上东西就能用。

为了好拿,画框姜竹没钉上,他们带了工具过来,现场装上就行。

一张画,一张字,用架子固定好,插进厚木板做的支架当底座,就能搬出去摆到门外了。

沈青越看了看效果,还不错。

只是纸有些薄,回头还是先找人裱一下再摆出来,视觉效果应该能更好一些。

赵先生写在薄纱上的字效果就很好,稍稍侧些看字迹清晰,保证路过能看清,从正面看又是通透的,不遮挡后面的店内空间,“长腿鸟”三个字写得又十分见风骨,字即成画,怎么看怎么赏心悦目,以后还可以找赵先生这么写!

他们把画一摆出来,池家那小伙计眼睛都亮了。

沈青越笑问:“摆中间吧?”

小伙计:“好好好!”

摆到两个铺子中间不影响进出门,还能给两家宣传,小伙计顿时觉得他们家少爷这朋友真够意思。

沈青越从他们书铺搬了椅子过来,让姜竹踩着椅子把竹帘挂起来。

一口气挂了六张,沈青越觉得有效果了,让家俊看着店,他和姜竹去逛逛各处摊子,看看能不能买些东西把店铺布置起来。

这边瓷器、摆件、笔墨什么的都能买到,回头缺什么他们买来再补就是了。

逛了一圈儿,沈青越很快看好了笔墨砚镇纸花瓶笔架桌上的摆件熏炉。

展馆靠后的位置还真有卖家具的,老板说他们家铺子在县城,最近展馆各家摊子都要用东西,他们干脆也来这儿租了个位置试试看。

桌子椅子挺多的,沈青越过去挑了张长书案和配套的椅子。

第一趟他们先买了桌椅,让店家派伙计帮忙给送来。

桌椅都和他预期设想的不太一样,先前画的草图就不太适用了,沈青越摆了好几个位置才琢磨定了,又和姜竹去把先前看好的东西一样样买回来。

摆上笔墨纸砚,他到隔壁拿了一本儿《长腿鸟》展开摆上,沈青越坐下试了试,觉得缺个烛台。

姜竹又去买了烛台。

有了烛台,他又觉得同一张桌上再放熏香炉不合适,姜竹又跑去买香几。

然后又又又去买了挂走马灯用的架子和小桌,一左一右错落地放着。

沈青越还去挑了一张小棋桌,配套买了一副棋和棋盘,给镇纸、熏炉买了漂亮的底座。

茶具也买了,还是县衙展出的同款,摆上一看就贵。

来回跑了好几趟,补了两个灯架,沈青越又瞧上一张同样一看就贵的榻。

搬回来格局又要重新布置,摆弄好,他们榻上配了靠枕、小桌,桌上还摆了本儿《长腿鸟》和小巧的装饰花瓶,另外他又放了一个小碟子,准备一会儿装点儿果干、点心。

最后,他还丧心病狂地在塌边铺了地毯。

期间他又让姜竹和家俊把竹帘摘下来重新布置了两回,亲自上手调整完,总算满意了。

等布置完,他们的店铺确实像谁家书房了,完全看不出这是要卖什么东西。

一两银子没赚,他们先搭了一百多两进去。

软装满意了,沈青越对硬装还不满意,但整个展馆都是一致的,他也不想花太多钱,四下看了一圈儿,沈青越:“还得再放一个屏风,墙上挂点儿画。”

屏风和挂画不用买,量好尺寸他自己画就行。

还能找赵先生给他们写几张书法裱起来挂上。

要不是季节不对,他还想再摆点儿绿植的。

靠墙放张月牙桌,上面摆着花瓶鲜花正好,等明年春天吧。

家俊看得脑门青筋一突一突地跳,小声问姜竹:“小叔,这么摆能行吗?”

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东西的钱赚回来呀?

姜竹:“没事。”

这些都是放不坏的东西,店里不用了回头也能拿回家里用。

这么一比,沈青越山上的书房真是简陋,花的钱还不如店里一个零头。

原来他都不知道书房要摆这么多东西。

什么香几、茶几、棋桌、月牙桌,各式各样的博古架,插瓶、熏香炉、香插、棋、座屏、书桶,原来墨都有专门的床,灯也分那么多种,笔架能有那么花哨。

布置完,他们三个都饿了。

谁也懒得往远处走,干脆到斜对面的小铺子去吃馄饨。

隔着条过道看他们的店,更像逛着逛着街突然误入了谁家书房了。

沈青越对这效果相当满意。

回头他要把窗纸也换成透明的薄纱,更方便路过的人看才行。

沈青越:“一会儿去买几块儿点心摆上去,以后桌上的点心每天或者半天换一次。”

家俊:“啊?那换下来的点心怎么办?”

沈青越:“你吃呀。”

这年代又没假的模具,他在玉器店倒是看见了有雕成果子的小摆件,一个十好几两,够买多少点心了?

反正都要摆,还不如买真的趁着新鲜自己吃了。

家俊都听震撼了。

沈青越:“新鲜的才好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