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


个头或者切块称斤卖肉的,不介意小。

收了摊,姜竹先把姜奶奶和石生送回家,小姑娘今天生意挺不错,挂出来的小东西卖了一多半,还帮着赵舒云把走马灯都卖完了。

家业和姜松也跑来帮忙,一见面先道:“小叔,当监院好累啊!”

姜竹听笑了:“不是就在作坊帮忙吗,怎么累了?”

家业:“他一直给新来的人找地方坐,还要告诉他们哪儿有茅厕,中午好多人问我哪家饭菜好吃,村里的客栈什么时候能住,说的我嗓子都累了。下次咱们也在作坊门口放个指路牌子吧?”

姜竹:“好。”

不过年前讲课应该只有一次了,再之后就太冷了,无论考虑别人还是赵先生的年纪,都不适合吹着冷风讲课了。

书院差不多再上半个月课也该放假了。

县城里的书院会上到腊月,不过他们只是开蒙,学生年纪也小,可以早点儿结束。

冬天谁想多学点儿什么,可以上赵先生家里再学。

昨晚睡前赵先生还提了一嘴想趁着冬闲编一编《幼学童蒙》的第二本,再理一理明年教什么课呢。

正收拾着,有几个外村的青壮过来问:“你是姜竹吧?你们山上现在缺人盖房子吗?”“你们村客栈弄差不多了吧,还找人干活吗?”

姜竹被问得一怔。

山上是缺的,不过得问问张师傅的安排,客栈这边好说,姜竹让家俊、家业他们送石生他们回去,他领着人去找里正问问。

客栈也该上梁了,这几天张师傅都被喊来这边帮忙了,只今天村里忙着招待人临时停工一天。

一说来意,里正先问了问他们都是哪个村的,从前干没干过木工、泥瓦。

附近几个村子自己家房子都收拾完了,趁着下雪前想找活儿干的,要么得去镇上,要么得去码头,相比之下,来他们村算是最近最方便的。

问清了情况,里正叫他们明天就来。

他也想赶在下雪前把客栈盖好,等明年开春就能开张。

倒是他们山上不怎么急,新盖的讲堂地面和墙都弄好了,琴室也在修了,他们不急着上梁,冬天先砍树把需要的木材准备好,开春解冻他们就能上梁铺瓦了。

现在他们暂时在山上搭竹屋住着,天越来越冷,正好等讲课结束,在村里借住的书生们都离开了,就能空出地方给他们借住了。

第183章 装修

忙完集市, 活物就只用操心那三只羊了。

姜竹、江宏明都没空养,姜大山看了看那三只羊都还算精神, 干脆把羊牵到他们家的牲口棚,先替姜竹喂着了。

等下雪了先宰一只,腊月宰一只,年前再宰一只,一冬天都不缺羊肉吃。

都收拾完,把剩下的东西全搬回仓库放好, 姜竹到江宏明家盘了下账,剩下的山货他们按出钱比例分一分,就只等卖了药草再分下钱,他们俩今年主要的买卖就能告一段落了。

江宏明将银票和碎银子收好, 问道:“明天你们就上码头去了?”

姜竹:“嗯,我顺便把药草带过去。”

江宏明:“行, 那我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对了, 你到码头看看有白芷吗, 要是有帮我捎上十斤。”

姜竹:“你弟弟用?”

江宏明笑盈盈点头:“是呀。”

今年村里条件好了, 一入秋都想进补, 去年孙大夫教给宏亮那个做调料的方子村里人都挺喜欢, 有人问宏亮还会不会配, 他给弟弟买了个药铺用的小秤, 买齐了香料和草药, 今年他们家一直在卖料包。

一包能赚一文钱, 入秋来一天能卖个两三包,最近卖得更好了,还有外村的人来买, 赚的钱都足够给宏亮买读书的纸笔了。

最近他还自己琢磨了一个新方子,是治风寒的,不知道能不能用,写了信托马五爷给孙大夫看看,还没收到回信呢。

姜竹答应了,顺便也买了几包调料拿回家,那个炖料包味道不错,冬天下雪不好下山的时候,他们在山上也能做肉吃。

第二天姜竹、沈青越叫上姜家俊先装了五十张竹帘,八盏走马灯,和他画的“海报”到码头布置。

几天过去,展馆又更新了模样。

外面卖瓷器的摊子摆得更整齐了,一个个小摊子像草市似的如格摆开,还夹杂了一些卖旧衣、卖杂粮、卖鱼、卖柴的小摊子,像个固定集市了。

不过可能因为天气冷,江边风还大,人不是很多。

有生意的还好,没生意的摊主都缩着膀子团成一团,还有绕着自己家摊子又走又蹦来取暖的。

展馆内温度也不比外面高多少,但好歹有墙能挡风,体感比外面要舒服多了。

面朝江面的一侧摊位也都关着窗户,只有餐食铺子到了中午、傍晚才开窗,饭菜的香气飘出去,都自带广告效果。

饿肚子的船夫、乘客看着旗幡飘飘的展馆本就新鲜,再闻见饭菜的香味儿,看见热腾腾的炊烟,不赶时间的都扛不住要靠岸看看。

上次来展馆内卖吃食的铺子开张的不多,这会儿全都开张了,进门先是免费的茶水摊,旁边紧挨着可以点菜的中档到高档餐馆,靠江一排都是吃的,还有宝峰县特产的小吃摊,一眼扫过去有已经做好了买了马上就能吃的小吃,也有现点现做的,不输县城内的大餐馆,鸡鸭鱼肉,汤水点心,样样齐全。

再一看价钱,也不贵,甚至因为县衙为了招揽这些吃食铺子来头两年不收租子,加之附近村子的菜价、肉价都比县城低,有些菜卖得比县城还便宜点儿。

家俊一路走一路看,都看馋了。

这可比他们村卖的吃的丰富多了呀!

各种香味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人脸上扑,这哪儿顶得住。

看,沈先生就顶不住。

进门没找到自己家摊子呢,先跑去买了份儿鱼糕,又买了份儿水煎包,走了没几步,又看上人家正在炸的小鱼了。

家俊腹诽,等找到地方,沈先生就吃饱了。

吃食铺子对面是面积更大的各类铺子。

先前地上摆的都是瓷器,快正式开张营业了,这会儿瓷器都已经归拢到了各家的摊子内,不再满大厅乱摆。

除了瓷器铺子,还有卖玉石的,卖纸的,卖药材的,卖茶的,卖布的等等。

而占位最好,摊位最大,也最讲究的几家还在布置着。

最中间的是县衙的展位,里面已经摆上了博古架,错落有致地布置上了宝峰最名贵的茶、茶器、玉雕、药材、皮毛,还挂了几张宝峰县的画轴。

摊位的分布应该是安排过的,除了中间这几大家的摊位,其他的卖什么品类的铺子都集中在一起,像他们家摊子附近都是卖纸、笔之类的。

卖瓷器的一边都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