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刘彰听得心中一震,随后深自悔愧,伏地谢道:“母亲教训得是!孩儿一时乱了心神,还请母亲恕罪!”

杨氏见他面有愧色,知道他这次总算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神色便稍稍缓和了些。又见他相貌英武,长眉如剑,两眼有光,隐隐有几分雍帝的影子,虽然跪倒,却也全无畏畏缩缩之态,也消了气,“起来吧。”

刘彰这才起身,又坐回原处。

杨氏看着他,又道:“只是娘方才所言,终究不是正论。贾文和所说的‘德度’与‘子道’,你回去之后,定要细细思量,那才是为人的正道。”

“是!孩儿记下了。”刘彰恭谨应下,又问了问杨氏身体,便即告退。

他知道刘瞻身边忽然多出来的那个名唤“张皎”之人的底细,只是始终将此事攥在手心里头,想等刘瞻日后当真威胁到他时再抖出。这次大捷之后,他犹豫不决,不知现在算不算时机已到,该给刘瞻致命一击。

昨天那一夜之中,他几次下定了决心,准备天一亮便着手安排,可转念又觉大敌当前、却兄弟阋墙,心中不免生愧。想起临别之际,自己折柳相赠,刘瞻接过,兄弟二人依依惜别之景,心肠不禁软了。但片刻之后,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州,想到西北军中的精兵强将,那一只只冰凉的马蹄铁,又好像忽地踏在了他心上。

天亮之时,他终于对自己道:我此举不是陷害刘瞻,没有人想要陷害他,我只是让当日刺杀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而已。

刺杀大将军的凶手竟然潜伏在朝中,而且还是晋王的人,甚至现在还在大将军麾下听用。于私,他出于骨肉之情,应当为刘瞻遮掩一下;可于公,他却不该置若罔闻、袖手旁观。因私废公,人所共弃。反过来,公而忘私,乃是圣人之举,谁也无可指摘。

他说服了自己,几乎准备动手了,今日问计于母亲,只是想让她帮自己下定最后的决心。可从母亲处走出之时,他便熄了这个心思,心中霍地一松,昂首阔步、襟怀坦荡地向前走去。

他走在宫中,忽然见到当值的袁沐,向他打个招呼,两人随口攀谈起来。袁沐刚从雍帝处议事出来,一张满步皱纹的脸上隐隐带着些喜色,刘彰从他脸上一读便知,雍帝接报后定然大悦。这一仗之后,夏人也该收一收獠牙,向他大雍低下头来了。

前线大捷,自堪庆贺,刘彰说起此事,不由得也露出一丝笑意。可他随后忽然意识到,他与袁沐两张笑脸相对,却未必是高兴到同一处去。

袁沐是尚书,是宰相,是父皇倚任的国之重臣,可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晋王傅。

思及此,他刚刚云销雨霁的心头上,不禁又涌上来了一道阴翳。

刘彰面上不露端倪,辞别了袁沐,心事重重地又向前走出两步,忽然瞧见紫宸殿的殿门一开,随后从里面转出一人。只见他倒退着走出殿外,当先出来的,是他高高撅起的屁股,然后是他几乎快要弯折到大腿上去的上身,最后是他低低耷拉着的一颗脑袋,它正小鸡啄米一般,不住地上下点着。

这人背后好像长了眼睛,还没碰到门槛,便即高高抬起了脚,就这么畅通无阻地一路倒退着走了出来。待合上殿门,他才缓缓直起了腰,两手扶扶帽子,抚须一笑,手指上一只碧绿色的翡翠扳指在日光下荧荧地反着光。

刘彰一下子认出了他来——这是刘瞻的舅舅,萧宏义!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户部员外郎,父皇竟在紫宸殿召见了他?

他不由得顿住脚步,远远地看着萧宏义一步步走下台阶。萧宏义一时没看见他,只目不斜视地向前迈着方步,两只广袖来来回回地荡着,脸上的喜意几乎有了实形,恨不能融化作一江春水奔流而下,又恨不能拧成几只鸟雀,扑棱棱地直飞上天,要把这宫中的树梢当成他自己的眉梢。刘彰盯着他的这张脸,毫不怀疑,若非现在正在宫中,他早已经放声大笑了。

萧宏义又往前走了几步,终于瞧见了他,顿住脚步,满面春风地对他拜了一拜,刘彰也对他微微一笑。待萧宏义从他身边走过,他侧过身去,无声地瞧着他的背影,渐渐收了笑意,心肠蓦地冷硬下来。

--------------------

大家如果想找我唠嗑,可以去wb找我~ID:我勒个深深去

------

哦,不用关注了,刚发现因为227那天转了一条抵制瘟神的微博,没有任何通知被禁言了,而且没说禁到啥时候,估计号没了

最近忙得要死,更新太慢,大家如果想看以前写的几本小说,可以在网页上搜索本文的文名,从搜索结果里就能找到啦x

嘿嘿嘿,其实我最喜爱的是这个至今没有透露姓名的雍帝x也即前作的男主(虽然现在是老头了),写了这本我才意识到,偏心眼竟是我自己……

我们小(lao)刘是最好的大猫猫!

第四十九章

侍御史谭彦良写了一封奏疏,准备第二日当庭弹劾,向皇帝直言奏事。他要弹劾之人官职不大,年纪也轻,在数月之前还籍籍无名,整座长安城中,没有一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只是最近随着一封封捷报,这个名字才渐渐为人所知,但大多数人也都不以为意,毕竟此人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将罢了。

可他知道,此人背后唯一、也是最大的靠山是谁。也正因为如此,他手捧着奏疏,只觉自己正将两只手掌贴在了烧红的烙铁上,手心溻出一层层的汗,被烫得滋啦啦地冒着白烟。

想到明日便要上疏,一阵激动的热流便剧烈震撼着他的心,他既深深地恐惧,又不能不深深地为自己而感动不已。

陛下会如何处置他?晋王得知了,事后又要如何整治于他?明日他要不要血溅殿上,向陛下死谏?他身死之后,日后雍史之上,史官秉笔,会不会为他添上一笔令名?

他呼吸急促,一叠声地喘着粗气,将自己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御史台,然后便退了出去。按雍制,以他的官职,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上奏,也无法越级言事,须得获得了御史大夫与中丞允准才行,可他相信,兹事体大,长官定然不敢扣押。

两日前他的同科好友,现在工部任郎中的吕同光,私下里将此事向他说出,使他大为惊骇。吕同光的一个同乡之人曾在晋王府中做事,只是后来被晋王安排去了别院,那人前几天喝醉酒时无意中向吕同光说起,说去年中秋那天,大将军遇刺之后,晋王曾捡回一人,那人身上带伤,浑身是血,腰间还别着一把刀子,谁也说不出他的来历。

吕同光得知之后,便赶来告诉了他。谭彦良乍一听闻此事,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他根本想都不用想,只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