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6
里人山人海,坐满了学生,大家或是握着笔不断演算记录,或是小声讨论着习题,也有人惊讶于报纸上的大新闻。
苏茵盯着京市日报上头版头条的标题,怔愣片刻,改革开放了。
她知道?国家和众多个人命运的齿轮从这一刻起将要飞速转动。
房管局办公室里,顾承安听着耳边同?事们针砭时弊,激烈讨论着报纸上的新闻,却?是难得的沉默,将那数百字的新闻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这才喃喃一句:“开放了…”
当然,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那页新闻远不如明年猪肉和粮食价格定价多少更有吸引力,有那看新闻的功夫不如关心?关心?今年春节的特供食品有什么。
苏建强捏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看着上头一串密密麻麻的春节特供食品,算着要去分批买食品的日子。
家里已经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黑字的春联,看着喜庆极了。
这是他时隔多年后过的第一个春节,熟悉的年味扑面而来,欢天喜地的氛围差些让他红了眼。
年前,父女?俩关起门来偷摸给苏家老爷子老太太烧了纸,顾承安最后将灰烬处理好?,没留下半分痕迹。
大年二十八,苏茵带着父亲和丈夫去百货大楼添置年货。
如今家里的经济大权全在?她手上,顾承安的工资上交,父亲的积蓄也给了她,她这辈子没管过这么多钱,看着存折上一串零,总觉得不真实,花起钱来也比以前舍得许多,不过她只买必需的,倒也没有大手大脚花钱。
只是马上过年,这种一年中?最大的日子,这钱得花,大家都得穿新衣裳,毕竟,新年新气象。
给父亲和丈夫以及自己都挑了一身新衣服,再给顾家长辈买了年礼,给顾家老爷子老太太买的是营养品,从港城来的西洋参,给顾承安父亲备的一瓶五粮液,给顾承安母亲买了一条红色的丝巾,给吴婶准备的是一双黑色布鞋,苏茵对顾承慧父母不太熟悉,还是顾承安出的主意,买的烟酒和糖果。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了年夜饭,守岁到零点?集体?出动去放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再次炸响开来,家属院里红通通的鞭炮在?各家门口?此起彼伏,争先恐后般展现着威力。
鞭炮炸开时晃起瞬间的亮光,照着苏茵脸上甜甜的笑容,她一手挽着父亲,一手挽着丈夫,一年又一岁,岁岁皆团圆。
第123章
三年后,1982年1月。
时隔十年再恢复的第一批高考考生经过春秋冬夏的辗转反复,终于在这一年初冬毕业。
这年头的大学包分配工作,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一年多就有单位来要人,毕竟大学生是稀罕的,珍贵的,代表着知识和文化水平的最高峰。
自打三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各大工厂也开始谋求更多元的出路,面对先进的设备技术,也更加需要人才?加持。
大学毕业生,一部分人等学校分配,被输送往各大国营厂和机关单位,一部分人主动联系了工作,向学校提交了报告。
今年1月的京市似乎不?如往年寒冷,前阵子呼呼的风雪渐小,在地面积下浅浅的积雪,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路面,留下车辆与行人通行的道路。青石路面似乎换上雪白的新衣,一串二八杠的车轱辘压过,滚过松软的白雪,留下浅浅车辙印。
“小苏,你跑一趟杨家胡同,把?采访稿交去?给?王老爷子看看,确认没?问题就交上去?等刊印了。”
“好,我这会儿就出发。”
女人穿着翻领白色毛衣,领口两条白色绸带系着蝴蝶结,干净白皙,下身着黑色铅笔长裤,外头披着一件杏色羊绒大衣,脚踩黑色半跟皮靴,肩上跨着一个蓝色小包,蹬着二八杠形色匆匆穿梭在街巷中。
过去?的两条麻花辫在半个月前大学毕业当天拆了,上理发店将头发剪短打理,此时正柔顺地披散开来,正好过肩,最上头别着黑色发夹,整个人透着些温柔利落的美。
冬日沉沉,京市日报的记者苏茵将二八杠停在杨家胡同口,手中捏着稿子迈步往里去?。
“王爷,您看看我们?编辑的采访稿,都是根据您口述整理的内容。”
杨家胡同三十一号四合院里住着位抗战退伍的老兵,参与过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场战役,因?为浴血奋战,左腿截肢,现?在退伍在家休息。
“嗯,写得还行吧。比上回来的记者好,我说?的跟他写出来的压根儿不?一样,哼。”
苏茵笑呵呵收起采访稿,立马应下:“您放心,我们?肯定尊重被采访者的意见,不?会乱写瞎报道。”
得了准话,苏茵便骑着二八杠回到报社。
京市日报坐落在北门街口,是一栋独栋二层小楼,红砖白墙,门口墙上刷着红漆,上书——京市日报四个大字。
报社总共有百来号人,除开报社主编,副主编,下头便是各大记者,校对编辑,林林总总分了各大部门和小组。
苏茵在大学寒暑假期间便来实习过,跟着记者蒋薇做事,今年大学毕业后便正式分配过来,一个月的实习期后才?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
她现?在在民生要闻一组实习,跟着报社的老资历编辑何国强跑新闻。
“何哥,王老爷子看过新闻稿了,没?问题。”
退伍老兵王奋进是个传奇人物,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因?伤截肢退伍,脾气暴躁,又和一众开国功臣是老战友,满满一身荣光。
今年年初他被京市日报民生要闻二组采访过,可最后刊登的文章内容经过不?少?润色后,对比王奋进口述的回忆内容有所出入,被老爷子直接上门投诉,最后还是主编亲自道歉,这才?平息了怒火。
上个月,何国强接到任务要重新采访王奋进,务必平稳顺利发表文稿,何国强便带着来实习的苏茵上门采访,如今得了王奋进的准话,拍板定稿。
“好,你把?稿子送校对编辑那儿去?,没?问题就定终稿。”
何国强今年四十二,国字脸,大块头,做事干净利落,直来直往,挥挥手便让实习生跑去?。
原本他顶顶不?愿意带实习生,大伙儿都觉得大学毕业生好,可他嫌麻烦,带新人还不?如自己跑新闻轻松,只是主编分配下达的任务,谁都得受着。
索性这个叫苏茵的女娃办事还算过得去?,何国强稍微好受些。
苏茵点头应下,将包扔到自己办公?位的椅子上,带着文稿匆匆赶去?编辑室。
“李姐,我们?组下星期一二三,三天的稿子搞定了,劳烦您看看。”
民生要闻组每星期要为下星期的稿子定稿,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既要保证新闻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