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5
沈遥凌翻开历书查了查,忽地一愣。
这一天。
是上一世她去给宁澹送花笺的日子。
这一世果然是物是人非了。
沈遥凌缓缓吐息,手指移开,下个休息日是三日后。
不算久,应该可以推测出来晴雨。
沈遥凌眨眨眼,收了历书,很快卷入了同学们其它的话题。
这三天宁澹没有再和沈遥凌见过面,他接了任务出城,几乎没有回过宁府。
他回来的时候,忽然有人急匆匆地找上门。
是公主府中的嬷嬷,她神情很慌乱,对宁澹说:“公主早晨受了伤,现在正在由太医救治,情形——有些危急。”
宁澹第一次看到这位嬷嬷露出这种表情,一时间有些没能反应过来。
不太能接受地问。
“母亲今晨应该是陪着陛下围猎,怎么会受伤。受了什么伤?”
嬷嬷忍不住哽咽,赶紧用咳嗽掩饰了。犹豫少许,终究对宁澹说了实话。
“太医说,凶多吉少。”
从宁府去猎场的路很远,宁澹拉出一匹马急奔,身旁不停有人经过,他全都无法看清,瞳仁里似乎映照出无数模糊的游魂。
他进了猎场,已经能够闻到刺鼻的血腥气,但是也有可能是他想象的,因为现场已经被处理得很干净。
一队人马过来拦住他,穿着禁卫的服饰,他被迫下马。
“公子,陛下想先见您。”
宁澹被带到皇帝面前。
皇帝的面容仍是棱角分明的,只是神情憔悴了些。
他招招手,让宁澹走近,跟他说。
“你母亲是为了保护朕受伤的。”
皇帝顿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太医正在全力施救,你不会怪朕吧?小渊。”
他第一句话问的竟是这个。
大约是已经从太医口中知道宁珏公主情形不好,想抓紧时间趁着公主的弥留之际,让宁澹在公主面前立誓。
宁澹看着他,肺腑之间忽然一阵翻江倒海。
他直直站着,没有露出什么表情,也没有把手里的剑架到对方脖颈上去。
过了几瞬,他说:“不会。”
皇帝点了点头。
然后才说:“去吧。去看看你母亲。”
宁澹跨出门时,脚步险些被门槛绊了一下。
赵鑫贤过来扶他,也被他挥开了。
他朝着太医来来往往的屋子走去,但那里面人太多,他不敢再往里挤。
他站在天井正中,雕花的门扉将光线挡得严实,里面黑黢黢的,他什么也看不见,身边经过的风很空很冷。
太医们迅速地交谈着。
“箭在肩膀,和心口很近……”
“……穿透了。”
“大失血!”
每一个词都是极为不祥的预兆。
宁澹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一切。
他已经完全停下了思考。
第一次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需求。
他需要一只手,握在自己的掌心里,一直在他身边,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
作者有话说:
前面几章的情感层次应该已经分明了吧~~没什么问题的话接下来就全力写新的章节了!!还好是周末有时间修文qwq
然后就是目前是恢复记忆前的最后一个剧情了!!
-
感谢在2023-12-09 09:02:53~2023-12-10 00:04: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玫瑰島共和國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一颗小白菜 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柒葉、ajshsjsna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鹿言 20瓶;蒲荔枝、一堆小红花 10瓶;松花酿酒、洗面奶是甜的~、一只甜橙、RIVI、姣姣、昙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7章 第 57 章
◎宁澹再也没有出现◎
宁澹终于被允许进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午时。
阳光很刺眼, 直直地照下来,但是几乎没有温度,令人完全联想不到这是初春。
御医们退出来, 在屋外站成两排, 让宁澹能够走到床边。
宁珏公主闭着眼, 脸色如纸, 仿佛浑身的血都已经流干流透了, 呼吸也很微弱, 像是快要变成只能悬挂在墙上的一张画。
宁澹不敢碰她,看着她胸前许久许久才会有一次的微弱起伏,想把自己这颗毫发无损的心换给她。
宁珏公主受伤以前, 替皇帝管理着几条暗线, 宁澹除了保护储君,有时也会替母亲做事, 对那些事宜不算陌生。
从宁澹十五岁以后,宁珏公主就退到幕后,说是为了疗养生息,其实是躲避锋芒。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尚且年幼的孩子,终究是有很多软肋。
即便是从明面上的位置退下来,公主手里的东西却没有放。
她曾告诉宁澹,手中只要有权就一定会有危险,她也害怕, 但是如果什么都没有,就只能任人宰割。
她说, 如果她彻底退了, 主管的这些事情也会大半交到宁澹手里, 会变成他的责任和武器。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又这么惨烈。
皇帝说,在猎场周围有一处很深的山谷,侍卫没能勘察到。
伤害公主的刺客就像是猿猴一般攀着树藤从深谷出现,转瞬就到了眼前,箭/矢飞向皇帝,根本来不及反应。
宁珏公主与皇帝各乘一骑,宁珏公主在前,当即拍马挡在皇帝面前,挡了那一箭。
一击未中,那些刺客便径直跳下山崖,丝毫无求生之心,再去寻时,只剩一堆粉身碎骨,看模样像南洋人。
近两年大偃正为了一条航线与南洋的几个小国起争执。
泉州分寸不让,航线上的布帛粮食只允许输送给大偃,而大偃卖过去的只有茶叶瓷具,久而久之,那几个小国只剩富人权贵享受着□□大国的精美器物,而穷困饿死的底层人越来越多,动乱频生。
南洋小国的国君为了稳固自己的名声和统治,将这一切全都怪罪于大偃的贪婪,反而越发鼓噪民众情绪,试图将动乱的根源转嫁到隔着山海的遥远过度。
但仇恨无处不达。南洋人生存条件恶劣,善隐匿、攀援者众多,由生死之仇聚集起来了一批死士刺客,竟然当真能到达大偃都城,甚至能够接近皇帝,若是没有宁珏公主在场,今日皇帝恐怕九死一生。
皇帝怎能不寒毛倒竖。
南洋那一片究竟乱成了什么样子?大堰境内是哪些人接应了这些刺客?泉州有没有参与其中?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