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知奚向旁边挪了挪,凑到楚彻的身边,低声问道:“你觉得我们会把东西放在哪里?”
楚彻的手搭在他肩上,顺势摸摸他的头发:“我们想放在哪里,他们就会放在哪里。”
许知奚还想说些什么,可没等他再开口,就见到楚彻忽然靠近,一手按着他的肩膀,另一手将盖在他身上的床单向下扯去。
许知奚一惊,还没等他说出话来,立刻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他的心脏砰砰直跳,感觉小腹部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热意,顶得他有些忍不住想曲起腿,可此时的情况似乎并不方便他挪动身体。
先前为了应付许鹰鸣,他们压根没来得及仔细观察身体,衣服也穿得囫囵吞枣,现在许知奚看清了,他的小腹上龙飞凤舞地用墨水写着几个字。
字迹洒脱,笔锋如剑,赫然是楚彻的字迹,从他的胸前肋骨一路向下,尾端没入内裤边缘。
许知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向着不受控的方向一路奔去,连忙扯起床单盖了盖,掩耳盗铃:“这是你写的。”
从他的方向看字迹是相反的,读起来并不方便,楚彻便微弯下腰,两只手握住他的腰身,一字一字读着。
他指尖温度偏低,带起一阵酥麻的冰冷。
许知奚很轻地吞咽一下口水。
“他们说留下的是纸质信息,放在一个小铁盒里,埋在花园树下。”
许知奚欲盖弥彰地把自己的衣服拽好,说:“树下那地方的土能挖开吗?”
寄生市现在的土质非常差,要么是沙子一样不适合任何植物生长的土,要么是硬邦邦结成一块的土。那棵大树是许鹰鸣从别的地方移植来的,勉强存活,根扎得深,许鹰鸣会给它洒一些营养液以维持生长。
“走吧,去看看。”楚彻说着,替他把衣服拉好。
他们一前一后下了楼,见到许鹰鸣还坐在楼下的沙发里,手中端着一杯咖啡,一口还没来得及喝完。
楚彻淡淡地看他一眼,没有说什么,倒是许知奚非常热情地朝他打了个招呼:“爸,你还在这儿呢?”
许鹰鸣不理他。
许知奚也不在意,两只手揣在口袋里向着门外走去,一面走一面四处看,准备物色些方便挖土的工具。
他们到那棵树下,并没有看到被翻过的痕迹。
想来也是,时空穿越者是在实验田计划开展之前就来到了0787,想必那条时间线的许知奚和楚彻也是在那时候跟随前来,哪怕里世界与外世界有时间流速上的差异,也是几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几个月,对于这片喝营养液长大的土地来说,算是段还算漫长的时光。
许知奚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在阳光下勉强可以透过衣衫看到烙印在他的腰部的文字,楚彻盯了几秒,便移开视线:“挖?”
许知奚弯腰,用刚刚从屋里顺来的铁锹穿过地面。
这的确是个足够隐秘的地方,如果不是看到个提示,他们不会想到对方将东西埋在地下。
在许知奚的第一印象中,他们应该留某种电子文字刻在储存器里,再把小小一枚储存器藏在什么地方,但转念一想,电子记录产品的风险太大,他们谁都没能力承担信息泄露的风险。
铁盒是款式最简单的那一类,四四方方,上面没有任何标记。
许知奚把它拿起来,拍掉上面的泥土又晃了晃,铁盒很轻,里面好像没什么东西。
盒子没上锁,他轻轻一撬便打开,见到里面端正地摆放着一封信。
看到这封信的瞬间,许知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他在与另一条时间线上的自己进行对话。
这与见到外世界的许教授并不是同一种感觉,他自己就是许教授的意识复制体,出身本就如此,更何况他们两个其实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可这位来自平行时空的许知奚可与他是完完全全相同的。
这片广袤无垠的宇宙中,还有多少个这样的自己存在?
他们能改变自己所在的这条时间线,那谁来改变其他人的世界?
他翻开了那封信。
楚彻慢慢蹲下,靠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垂眸看向那封信。
笔迹苍劲有力,是楚彻留下的。
-见字如面。
没猜错的话,收到这封信的你们应该来自多年之后,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是来自里世界纪年317年的楚彻与许知奚,时间线编号A112。(PS:你们也许还未启用这一编码规则,如果这封信成功完成了它的意义,那么你们也许将永不再需要使用这套编码。)
如果你们看到了这封信,证明在你们的世界中,实验田计划此时正面临一个极狠毒的危机,这个危机来自于时空跃迁计划。
在A112里世界317年,时空跃迁计划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现实实验,并且成功向其他时间线的20年前传送过去一个人。
至此,0787仍然无法实现向未来的跃迁,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回到过去,利用更先进的技术与更全面的经验来引导过去的自己走上一条正确道路。
很不幸的是,这条道路是属于孤独者的。
在这里,由于跃迁操作失误产生的时空乱流将跃迁点毁灭,时空跃迁计划彻底宣告破产,那位传输进入你们的世界的时空穿越者,承载了来自未来0787的智慧与意志。踽踽独行于其他无数条时间线是他的使命。
这是时空跃迁计划与虚拟空间计划既定的未来,但时空跃迁的存在给了所有人一个让“既定”变得不确定的机会。
未来是叠加态的存在,一切可能性掌握在你们的手里。
第82章 ^ ^
许知奚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震撼,那是来自磅礴宇宙、时空深处他无法触及之处的回响。
-在我们的世界里,实验田计划面临的最大危机是记忆融合技术的缺点。
第一批人员成功完成记忆融合共经历了五个恢复阶段,出于稳妥考虑,我们选择将他们留在里世界。
我们并不知道你们那边的情况如何,但是在这边,由于外世界对里世界的技术垄断,里世界的科技发展极其受限。因此,从外部推行的记忆融合计划存在弊端,即如果他们持续不脱离里世界,会被数据流再次同化,重新激活曾经的记忆编辑。
我们的研究开发部总研究员叶正杨决定尝试从里世界内部推进记忆融合,但是这需要我们开发更多的通路,转移外部资源与技术,极有可能会导致两世界连接的不稳定。
这个不稳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实验田计划衍生出了新的支线实验,即传输更多的研究员在内部搭建记忆融合基站。
这项支线实验向联合政府进行报备,并且召开了公开发布会。
彼时联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