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么了?难道没见过天才吗?!

他这么愤愤不平,全然忘了那个“天才”并不是他自己。

洪子睦有心给对方点厉害看看,以一种尽力谦虚、但还是显得颇为傲气的姿态接着道:“学生见那莲蕊颜色娇.嫩、霎时可爱,一时颇有感触……”他说着脱口便是另一首与刚才所作风格迥异,但仍旧足可传世的佳篇。

方暇在旁边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

他见过有人踩陷阱,但是还没见过这么主动给自己挖坑往里跳的。

洪子睦第二首诗与前一首风格迥异,显然原作者不是同一个人,这一首也并没有在杨守澈的稿子里。但是诗会的前一天,【杨明流】送来了几首诗作,他倒是难得没有在方暇这里留下,只扔下一句“到时候用得上”便离开了。

可就这么巧、这正好是那几首之一。

方暇对【杨明流】的身份越发犯起了嘀咕,但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眼下的情况。

那边洪子睦第二首诗作完,山长的脸色更难看了。不过这一次他倒也没说什么了,反倒是方暇趁机插了一句话,“这两首诗可是你当场所作?”

方暇这会儿插话其实有点冒犯,毕竟作为这个书院的主人,山长的点评可以算得上总结发言了,在他之后再开口,未免有不知礼数之嫌。

不过,托先前开口的那个老夫子的福,方暇再说话倒不怎么突兀。而看山长这会儿的脸色,大概也没有心情计较这些礼节,方暇这才趁机为之后的事打个补丁。

有了刚才的“虚惊一场”,洪子睦这会儿心态稳得很,听方暇这么一问,当即毫不迟疑地应了“是”。

洪子睦早些年还是非常谨慎的,为了以防万一,许多诗作都说是“早先所作的诗稿、觉得和当下情景正相和才拿来用的”。当然,更后世的诗洪子睦是不会这么说的,能被他如此搪塞的都是属于同一时代的杨明流的诗。

因为穿越之后脑子里面突然多出来的记忆,他对杨明流的诗更熟练、也更清楚,自然用得更频繁。只不过洪子睦虽知道那些诗是杨明流所做,又倒背如流,但却不知道对方是何时、又是何种年纪写的。

洪子睦也担心哪天杨明流突然冒出来,拿出证据来指责他抄袭。

他说成是自己早先写的手稿,那就算事发、也有很大的还转余地。

洪子睦自然为自己想出的这主意得意,但是时日久了,心里也有些不大得劲儿。

毕竟和“把以前做出的诗拿出来”相比,当然是现场挥毫而就、直抒胸臆来的更能体现他的“天才”之名。毕竟历数各个朝代的才子名人,那些传世佳篇多半都是有感而发、一蹴而就,虽也有字字推敲而成,但是总显得没有那么爽快。

与此同时,久久没有出现的杨明流更是让洪子睦逐渐放下戒心,越发认定了自己带着脑海中东西来这个时代走一遭就是为了替代对方的,因此用起对方的诗词文章来更加没有心理障碍了。

这会儿被方暇问起来,洪子睦的应答非常坦然。

而且洪子睦心里也有想法。

他刚刚在这个方夫子面前显露了诗词的才能,书院里转眼就举办了诗会,还是山长亲自牵头,这让洪子睦越发认定这个方夫子身份不凡,而且也隐约觉得这诗会就是专程为他办的。

方暇要是知道洪子睦怎么想的,大概要拍着他的肩膀叹息:确实是专门为你办的,就是办的原因可能和你想的不大一样。

洪子睦当然是不知道方暇的打算,他有心想讨得这位“贵人”的欢心,以期对方在未来多多提携,这会儿当然不会简简单单一个“是”字就把人打发了,而是在稍稍沉吟之后又继续,“风吹莲动,莲瓣同荷叶都阵阵摇曳,学生观此情景不由心生感触,故而做得这一首诗。仓促而成、字句有不到之处,还望夫子斧正。”

方暇:“……”

以方暇的诗词造诣,面对这种能流传到后世的作品,当然没有什么可“斧正”的地方,他强行绷住了表情,顺着之前几位夫子的话赞赏了几句(当然,赞的是诗),只是等别过脸去的时候,表情却忍不住复杂起来。

方暇本来以为“挖坑给自己跳”这种事已经够罕见了,却万万没想到,这位文抄公不仅跳了、跳完还给自己埋了点土。

虽然方暇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抱着这种想法,但是这么轻而易举的达到目的,还是让他有点恍恍惚惚。

这下可倒好,洪子睦真是彻底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

方暇都快不忍心去看侧边山长的表情了。

第61章 寒门15

要方暇看, 刚才那两首诗已经是铁证了,再加上洪子睦信誓旦旦的“现场所作”,有这两样东西作为证据, 怎么也能把人捶死了。

但是方暇看了一眼旁边山长黑沉着脸不动如山的模样, 后者显然不打算现在就发难。

方暇:?

这是打算再继续搜集“证据”?还是不想打搅诗会,打算等结束再统一处理?

方暇这么琢磨着,倒也暂时按捺着没有出声。

于是诗会就这么继续了下去。

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

随着一轮一轮的下去,那查重率100%的内容让方暇渐渐连场面话的附和都附和不上了。

而另一边的山长早就没有再开口的意思了。

不过在场之中,他地位最尊、年纪又最长,他这会儿摆明了不想开口的态度,也没有人强行要求什么。

但方暇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虽然他被专门招呼着坐在山长旁边, 但到底是所有担任评委的夫子中, 资历最浅, 年纪最轻的那个, 在这个很讲究论资排辈的时代、就是拿乔也轮不到他来拿。未免自己显得太过格格不入, 方暇只能强行从前面点评的夫子话里摘几句句式、依样画葫芦地填上点儿同义词,就这么勉强地把自己的评论环节混过去。

说实话,方暇也没有想到情况会顺利到这种地步。

虽然方暇的确是专门从杨守澈的旧作中找的作诗主题, 但是他当时抱着的想法是“怎么也能撞上一两首”,却没有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配合, 从头到尾、严丝合缝……简直都像是背了参考答案。就算偶尔在夫子点评中即兴发挥几句,却和【杨明流】前一日送来的内容对上了。

这让方暇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那替人尴尬的毛病都快犯了。

特别是洪子睦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每每和方暇对上视线, 都要说上几句自己到底受了什么启发才做出这诗, 以表明是他现场所做。

方暇:不至于不至于。

他都快不忍心继续看下去了。

*

方暇就这么心情复杂到诗会结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