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小皇帝在他面前也只能执弟子礼的时候吧。
先帝想要一把又快又利的刀,却不想到这刀快了,也会扎手。
……
【杨明流】垂着眼掩下了眸底的种种思绪,再抬头时,对面的人仍旧不掩饰那直白的送客意思——甚至都不能说“送客”了,是明明白白地“赶人”。
【杨明流】兀地笑了起来。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笑,只是突然觉得这场面很有意思,对上那人错愕的目光,他禁不住笑得更厉害了。
方暇:?
这人该不会傻了吧?!还是疯了?
——他可什么都没干啊!
高举双手以示清白.jpg
*
虽然诗会将近,但是杨守澈的抄书工作并没有停,甚至因为要缓解那日渐紧绷的情绪,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如此一来过来送书的次数也多了,方暇也又碰见了几回【杨明流】,只不过之后的几回,【杨明流】就没有了掩饰的意思,方暇一眼就能分辨出两个人的区别,明显到他都以为那天的认错是错觉了。
更让人费解的是,杨守澈送来的抄好的书里,有几份字迹明显不一样。
倘若说杨守澈的字是字如其人、稳重端方,那另外几份可就真的是笔力遒劲、铁画银钩,隔着纸都能觉出迫人的气势。
以杨守澈的人品,显然不会做出把别人抄好的书放到自己的功劳里的事,再者这样的字也不是谁都能写得出来的。要是让方暇做比较的话,这都能和卫尘起、商钦那两个天命傲天相比了,甚至单论书法功底的话,这字还要更出色一点。
方暇越看越是觉得,这更像是那种能被裱着挂起来的书法,而不是这种随意被夹带在一沓抄书的纸页里。
嫌疑人的范围太小,方暇几乎立刻就猜到了这是谁的笔迹,他忍不住眼神诡异地看了眼【杨明流】。对方倒是神色自然,面色依旧是那种看起来温和、实则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和往常没有什么不一样,好像方暇才是大惊小怪的那一个。
方暇:……?
方暇被他这又自然又理直气壮的态度堵得没话说,忍不住低头又看了那字好几眼。
写字能有这种功底显然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和这人比起来,就连杨守澈的书法也稍显稚嫩了。方暇忍不住猜了一下这个入侵者的身份,都姓“杨”、难不成是杨守澈的祖宗辈?随身老爷爷?
方暇还在这里脑洞大开,【杨明流】已经自行选了常坐的那个座位坐了。
这段时间方暇也弄明白了,要是过来的是杨守澈,一般送完书就走了;如果是【杨明流】,往往会在对面坐一会儿——若说后者留在这里有什么事也不对,【杨明流】多半时候都是不说话的,坐在那里就那么看着他,存在感还异常鲜明。
这感觉如果让方暇打个比方的话,这场景很像“动物园里看猴”,当然,他是“被看的那只猴”。
每每想到这里,想到这里方暇就忍不住为自己的脑补沉默下去。
不过这会儿,他看着那一幅字,心情倒是稍稍缓和。
虽说【杨明流】的态度奇怪了点,但既然都能帮忙抄书了,那应该还是算友方吧?也怪不得杨守澈一开始说不必担心,果然是有把握的。
方暇觉得,自己可以等解决完洪子睦之后和对方协商一下。
能谈最好还是靠谈的,毕竟这个入侵者现在还附在杨守澈身上,他总不能为了驱赶对方、把这个世界的天命之子打个半死。
*
几日之后,在整个书院学生翘首以盼的期待之下,诗会那日终于来了。
杨孤鸣注意到身旁好友那异常紧绷的神态。
他虽然心情亦是紧张,但还是忍不住调笑了一句,“守澈你又不参加,怎么看着比我还紧张?”
杨守澈被这么一问忍不住沉默下去,但是还没等他思索出什么搪塞的话,对方已经自行为他找好了理由,“守澈你是担心我吧?放心罢,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过是难得的一回热闹,我不想错过……别说在里面拔得头筹了,我连进前十都没有指望过,没什么可担心的。”
这坦坦荡荡摆烂的架势让杨守澈忍不住又是漠然,一旁的杨孤鸣犹自不觉,颇为哥俩好地拍了拍杨守澈的肩膀,一脸大受感动的“好兄弟”表情。
被他这么一闹,杨守澈的心情也松了不少,再抬眼看前面,正好对上了方暇扫过来的目光,杨守澈稍稍怔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对方是在担心他。
这个发现让杨守澈心底一暖,他微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那点紧绷的情绪终于彻底散了去。
【杨明流】旁观这少年的“自己”这一连串的情绪变化、一言不发。
只是在杨守澈和方暇对上目光的那一瞬间,少年眼底像是错觉一样划过一抹更深的颜色。但这点微小的变化就像是拂过水面的微风一样,惊起了点点涟漪后就了无痕迹。
这次的诗会对于书院学生来说也是新鲜。
学子按照给定的题目作诗,做好的诗由专人吟诵,供评委(也就是几位恰巧对这事有兴趣的夫子)评定等级,从最好的甲等到最末的戊等,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择出上位的半数晋升下一轮。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方暇也没有搞什么复活赛、多轮淘汰制之类的复杂流程,只用了最简单粗暴的一轮淘汰办法。
但这些对于书院的学生也足够新鲜了,就连来做评委的夫子也因为觉得这一制度和科举取士颇有相似之处而频频点头。
不过这些对于来自后世、见多了各种选秀节目的洪子睦来说,真是简单到简陋了。
看着那一个个满脸新鲜的同窗,免不了在心里嘲笑两句“土狍子”。
洪子睦在书院里一向傲气,这会儿的模样反而和平常对上了,同窗们敬佩他的才学,对他这态度倒也不觉有什么。
*
第一轮比赛,以夏日水塘正盛的荷花为题,学生们在下挥毫泼墨,一炷香尽,答卷被一一收上来,由专人吟诵而出,再由担任评委的夫子们当场给出成绩。
虽然评委们各有偏好,但是整个流程也算是公开透明,再加上这会儿尊师重道的风气影响,倒也没出现什么当场质疑公平性的问题。
不过到底是“文无第一”,成绩给出后,评价不错的学生当然是喜笑颜开,但是也有些落得差等评的学子忍不住心里犯起嘀咕,大抵是“我比某某某好得多,为何成绩比他的还要差?”,虽是心中如此想着,但夫子的威严之下到底也不敢当面质询。
只是这风平浪静也只持续了一会儿,当某一首诗吟诵之后,原本还有些嘈杂的现场霎时陷入寂静之中。
在短暂的静默之后,作为评委的夫子不管喜好如何,一致给出了甲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