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6
他的父亲就是船厂的工人,他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船厂也成为了一名工人,不过因为手艺好,爱钻研,二十年过去,他已经成为了这个厂子数一数二的装配工。
但是他最多去过首都学习交流,可是他从来没有注意过关心过他们国家旁边的这位邻居。
他所有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去过夏国援建的父亲——那里很穷但是人很热情善良。
但现在,他终于对夏国有了印象:那里不但已经开始快速的发展,有的企业甚至可以比拟世界上最好的企业。那里还十分丰饶,瓜果飘香,物价低廉,人们热情朴实……
当然,这个大苹果,伊万并没有自己吃,而是把它塞进了工作服口袋里,这个动作几乎同样的发生在其他的工作人员身上,这一看就知道,是要带回去给家人一起分享的。
看到这一幕的全秉信他们,没有一个人吭声,更不可能去笑话他们,事实上,在几年前,他们都不也这样干吗?而且即便是现在,很多夏国人在收到好东西的时候,也不会舍得自己吃,而是会塞进口袋,留给父母、对象和孩子们尝一口。
这一刻,即便是两国人,也是共情的。
倒是这个苹果,韩小虎也有了大用处——他给前来找他的娜塔莎送了一兜子苹果和西红柿,外加三件毛衣。
娜塔莎都惊呆了:“这么好的苹果和西红柿?你是专门买的吗?自由市场太贵了,请不要花这个钱。”
“我哪里会买东西,我妈说我买东西不挑,不准我乱花钱的。”韩小虎摸着脑袋说,“这是我们厂发的,说是最近蔬菜水果少,让我们补充维生素,中早晚各一个。我最多吃一个,这是存下来的,留着也没地方放,你帮帮忙解决掉吧。”
这可是好东西,哪里需要帮忙?!这明明就是因为她上次吐槽过水果太贵的事情,故意留给她的。
还有这些毛衣,韩小虎是这样说的:“你们这儿衣服太贵了,正好马上到冬天了,我们有同事交班,家里要给我带衣服,我就电报的时候给家里提了一嘴,让我妈找人给织一件,你知道的,我们那里最好的羊毛,一件成本才几块钱,比你们这里便宜多了。你们这个物价,简直疯了!哪里想到,我妈一口气就送来了三件,你看看有喜欢的吗?你如果觉得这样子喜欢的话,过几天还有其他同事过来,我帮你再带!我们那里棉袄可能不如这边厚实,不过其他的东西可丰富呢。”
娜塔莎真的发现夏国男人和本地男人有太多不同了,他不爱喝酒不爱抽烟,明明很有本事,是位大学生,说话却不强势,即便是要送东西,却也顾忌着她的面子,用让她没有负担的方式接受。
而且,她说什么对方都记在心里,还要偏偏装着是随手办的。
说真的,一开始的时候让她接触韩小虎,娜塔莎其实挺不愿意的,可是这是领导的意思,他们说她是最好的人选,她只能照办,毕竟她就生活在这里,而且嫁给谁不是嫁呢。
可现在,她发现,跟想象得完全不一样。
她嗔怪地笑着说:“知道了,反正不是故意给我的是吗?!”
而在这天晚上,娜塔莎写给她最喜爱的小哥的信里,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瓦西里,韩小虎是一位很体贴的绅士,他的母亲也很热情,我原本只是开玩笑说要去夏国看看,现在我是真想去了。瓦西里,相信你和其他哥哥们都会喜欢他的,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想将他介绍给你们。”
与娜塔莎一样改变想法的,还有伊万他们,一个苹果可能很不起眼,也没有人会因为一个苹果而萌生什么想法。
但一个苹果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说原先吃饭大家都是分开的,那么现在,大家都是混在一起,甚至可以相互聊聊天,说说自己家乡的事情。
如今,他们最爱听的,就是燎原厂从一个要倒闭分流的工厂,变成了世界小有名气的机床厂的故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传奇:“哦天哪,我真想见见那位许厂长,她怎么可以这么厉害?她简直就是天才!”
“是啊,我们的机床已经落后太多了,说真的,明明我们有很多人才,明明我们有很多优势,但是现在,为我们却什么都干不了!”
“她就是我的偶像,如果我们的工厂也有许厂长,那该是多好?”
当然,最不按常理出牌的是鲍里斯,作为一名非常敢说的苏联人,他直接宣布:“她不是我的偶像,我发誓我已经爱上她了,她是我的女神!”
张超男差点喷出来,扭头看了一眼许如意,顿时佩服:还是他们家厂长心理素质好,这会儿面不改色,优雅地啃了一口苹果,就当没听见。
许如意这会儿想的是:关我什么事,我叫李华!
倒是维克多此时美滋滋,冲着叶菲姆说道:“选择娜塔莎简直太正确了,他们的感情发展的非常迅速热烈,相信不久以后,我们就可以留下一名人才,全秉信也会不在话下。这真是个好消息!”
第120章 两章合一
因为双方都对这种关系很满意,进度自然快速。
燎原厂7月底到达圣彼得堡,8月完成拆解,到了11月份,第一台设备终于安装调试完毕。
而与此同时,郭海英他们这些专家们,已经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趟了——事实上,这些来来回回的专家里,根本不仅仅是燎原厂产学研中心的专家,还有很多许如意都不知道身份的人,有的是华一心找郭培生安排的,有的是严华那边突然安排的。
许如意一切都当不知道,他们所有人戴着的铭牌都是一样的——燎原总厂机床厂。
不过对于产学研中心的进度,许如意是完全掌控的,这一台设备的所有零部件他们都进行了专业的测绘,然后想办法将数据带回了夏国。
可以这么说,当11月份,那台巨大无比的设备终于完全呈现在大家面前,在燎原厂产学研中心的某个秘密车间,一台九轴数控机床的框架也已经搭建起来。
11月15日,严华找到了维克多,“我们已经完全准备好,可以试机了,你们是准备由谁试呢?”
试机是验收前的关键步骤,一方面需要签订合同时的相关人员出席,对整台机器进行验收,同时还需要组织人手进行上机操作,这部分一般是由供应商提供,但目前长崎和古田肯定不能再提供试机服务,那么就有两种选择。
一是燎原厂来操作,二是维克多这边再找相关检测中心验收,后者是有专门公司的。
维克多显然早有准备,直接说道:“我们这边来验收。”
那就是不用燎原厂了,这很正常,其实苏联这边虽然接受了燎原厂,但燎原厂是新起之秀,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