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


你看吧,你就多干点活儿就拿了这么好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白干,这真的不错啊。大嫂也真是大方,这手套给你都可惜了。”

王山杏急了:“你什么意思啊!咋的给我就可惜了?我不配吗?”

田青柏:“你这人咋还挑事儿。”

王山杏:“……你咋不说你咋说话的?给我咋就不配了?我这么好,正好戴这个。”

这傻叉老爷们,呵呵,男人,就是靠不住。

王山杏:“你个瘪犊子,你还不如嫂子,我这给家里多干点活儿,嫂子都知道送我东西。你看我整天给你洗衣服,你是狗屁也没给我买过,完蛋玩意儿。”

田青柏无辜:“我没有钱啊,我的所有钱都交给你了,家里不管是卖海鲜分的还是卖猪分的还是果树粮食分的,哪个不是交给你?我兜里一分钱都没有的。”

王山杏:“………………”

田青柏理直气壮:“我都没有钱,咋给你买东西?”

“滚犊子吧。”

情商低的让人发指的老爷们,王山杏真是见识了,自家这个就是。

不过再一想,自家男人虽然情商低,但是人本分没有坏心眼,也是很好的,想一想田富贵那个瘪犊子,还有田大牛他们,自己这样的日子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王山杏这个人吧,她这种性格就很难过的不高兴,因为她是很善于攻略自己的,也很能自我安慰,所以一贯都是过得很好,很少有过的不少的时候。

这样的人或许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人活的轻松是肯定了。

她刚才还嫌弃自家男人呢,但是一秒就有对比,又觉得自己男人还不错,情商是低,但是他不出去乱搞啊,而且干活儿也是实实在在,一个老爷们能撑住了家里的日子,就是很好的。

她很快的又贼兮兮的靠近男人,说:“哎,你说嫂子这段日子能挣多少钱?”

田青柏:“不知道啊,我哪会算这个?先头儿在村里上课,我数学也学的也是一般。”

他又说:“咱们夏天的时候出海的账目,不都是你们三个女同志算?我哪里懂?”

王山杏:“……”

这话竟然很有道理,她竟然无从反驳,因为确实如此。

“应该不少吧,你看我哥整天呲个大牙,就知道肯定不赖。还是我哥我嫂子厉害,你看哈,要不是他们,咱家的猪也不能多卖钱啊,咱们村可就咱们几家多卖钱了,嘿嘿。”

“那倒也是哈,我跟你说……”

两个人叨叨起来,别人挣钱,他们说的还挺开心快乐。而此时住在隔壁的宋春梅两口子正在算账,认认真真的算账,这是将近一个月的账目,因为比较细碎,所以算的比较慢。

接连算了好几遍,田青松皱着眉,抿嘴说:“媳妇儿,这是不是算错了啊?”

宋春梅:“咋算错了,你看,每一笔都没错。”

她问:“你觉得哪里算错了?”

田青松深吸一口气,说:“天爷啊,我们赚这么多的吗?”

他其实不是觉得算错了,而是没想到会赚的这么多,真的太多了,多到他都有点发蒙了,这也太……他吞了一下口水,说:“我们赚了三千五啊!”

这是三千五,是三千五啊!

不是三百五!

宋春梅:“嗯,对,三千五。我们再算一遍。”

两个人又算了一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丝不苟,总之,他们是生怕算错一点点,再算一次……哦豁,果然是算错了。不过可不是算多了,而是算少了。

宋春梅嘴角抽了抽,说:“还真是算错了,我们赚了三千七啊。”

刚才少算了二百啊。

田青松:“……”

他抹了一把脸,恍恍惚惚。

“再算一次吧。”

“我看行。”

两个人第三遍算账,果然是没有错,就是三千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两个人面面相觑,宋春梅忍不住抱着被子,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十分的喜悦。

“这也太挣钱了吧?”

田青松发出来自灵魂的呐喊,他哪里想得到,这个这么挣钱,真的一点也没有想到啊。

宋春梅:“咱家原来还有一千九,现在该是有五千六……”

她点着钱,说:“过年买东西花了二百五,还有五千三百五。”

滋溜儿!

宋春梅差点对着钱流口水,谁能想到啊,他们竟然赚的这么多啊。就这么短短的时间啊。这会儿宋春梅是真的明白为啥有人宁愿有个好工作都不干要下海了。

这赚的也实在是多!

这才二十多天啊,就连一个月都不到啊。

“媳妇儿,这也太好了,这也……”田青松都不知道咋说了,夫妻两个都处于浑浑噩噩的快乐状态,简直是有点不知所措了。好半天,还是宋春梅最先反应过来,她说:“我觉得,平日里做买卖可没这么好,现如今这么好,主要还是因为过年,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穷人家,谁家过年不买对联儿,谁家过年不买点吃吃喝喝?再怎么困难,这个也不会少的。但是平常日子人恐怕就要节俭不少了。都有好几个厂子开不出工资了,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生意好还是因为过年。”

他们在城里摆摊儿这么久,倒是知道了不少的八卦。

这要是说起这个,田青松是真的知道的。

“每年过年就卖一茬儿,其实就很好了,反正咱们开春还养船呢,打鱼卖的也不少。”

田家两兄弟,本质上都是挺简单的人。

他反正觉得,现在日子比以前好,那就是最好不过了,以前能想到可以顿顿吃白面馒头吗?他们现在都能吃得起的。家里门房可是囤着不少的粮食呢。

他最关心的就是粮食,有粮食就是最好不过的。

宋春梅也是赞同,他们是从古代来的,相比于田甜这样年纪小更容易被影响的,其实他们有些骨子里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他们能这么快适应主要也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更懂得随遇而安。

所以他们更是在意粮食,不过就算是现在很在意,经过两年的熏陶也是有些变化的,宋春梅琢磨着说:“青松,我瞅着,这会儿跟咱古代不一样。”

田青松:“啥?”

宋春梅:“我们也不能就看一亩三分地,我以前是没想到做买卖这么赚钱,但是以后咱们其实可以多干一点的。”

田青松:“反正我都听你的。”

宋春梅笑了出来,说:“行,咱们过完年再说,今年倒是一个肥年了。”

想一想真是没法儿说啊,他们就卖点对联儿挂贴什么的,也就二十多天就挣了好几千,这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就二百几啊!都要赶上有的工人一年赚的了。

宋春梅:“我就说过年给你买一套好的衣服,你死活不让,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