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3


了,因为他的下场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信遭到清洗,宠爱的妃子死了,毕竟当年的逃跑可不是没有代价的,剑门关七十二峰下,宠妃因兵变而成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诬陷流放;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下放;亲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观;供娱乐的梨园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与百姓于不顾的帝王就应该落得如此下场。”

年迈的皇帝胡涂,但他能不知廉耻吗?不能。

逃跑就是让人耻辱,就是会令人厌恶,不是吗?

“罪人就应该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对得起枉死的四千万大唐百姓。”

不知怎么,李隆基把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划分得很清楚。

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但李隆基也是真难过啊。

皇帝在深宫内院,谁的声音也听不到,身边都是忠臣还好,若是奸臣,那只能被奸臣混淆视听。

至于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乱花迷了眼。

那个未来的他,后半程是否有回旋的余地呢?没有,一丝也没有,因为一朝过错,他的身边就被奸佞围绕满了,他没有悔过的权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悔过的空隙。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李隆基呢喃着这几个字。

不安定来自哪里,来自宦官,来自文臣,但最容易解决的不安定元素是什么?是外邦异族。

“外邦胡人,边境将军。”

在场没有人对这两人有印象,他也对仙幕所列举的这些胡人不认识,那就是这些叛军头领还未崭露头角,还是庶民,或者还在边境。

李隆基的眼中血光尽显。

“突厥人安禄山史思明吗,突厥人?”李隆基眼中的血光更浓了。

胡人就是不安定的东西,史料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少次了,这些突厥人反复无常,多少次了,那些外邦人贪得无厌。

永远喂不熟。

看皇帝在念叨着胡人,有臣子意会到他的意思,激动出列,狠声道: “陛下可是在游移对安史二人的处置?可是不知如何处理胡人?臣以为,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仙幕所言就是最好的证明!”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吾大唐海纳百川,但突厥人安禄山振臂一挥,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族就出兵出力,聚集十五万人马给他谋反「1」,外邦人不可信,安史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陛下如此恩宠这两人,这两人却起兵造反,可见外邦人乃不知感恩为何物,实有负陛下重托!”

“外邦人,当驱逐之!”最后的话,说出了在场很多臣子的心声。

也说出来此刻李隆基心中最隐秘的想法。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他们大唐从太宗起就有许多外邦来朝。

而自从他登基以来,更是大胆启用外邦朝臣,大胆放权异族。

粗略算来,他治下外邦官员就有一两千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驱逐外邦人吗?

驱逐了外邦人,就可以腾出心力去解决宦官,文臣,武将们了。

李隆基忽然很好奇后世子孙们是如何想的,应该和他想的是一样的吧?都看到安史之乱毁灭盛唐的教训了哪能再对异族人放心,应该也会驱逐异族人吧?

此刻,太宗界面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不一样是的,他们思考得很隐晦,因为场上外邦臣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个。

要驱逐外邦人吗?

他们贞观朝有许多因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的外邦人,如之前仙幕所提到的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都是。

他们是有外邦朝臣,却也对外邦将领有所限制,而不是放任自流,这些外邦人皆不能当上将,兵权更是不可能给他们,且都有顶头大上司有余权可以节制。

但他们贞观的君臣能有如此魄力,后辈有吗?

看玄宗一朝做成那种狗样子,肉眼可见的就是没有啊!

所以,要违背当年说出的话吗?

李世民呼吸沉重了几分。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

泱泱大国当有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不修边界墙,不驱移民。

真的要违背当年的话吗?

真的要闭关自守,驱逐那些不安定的异族?

————————

「1」来自史料《唐纪》《旧唐书》《新唐书》等,来自杜甫的诗句

第180章

大唐君主亡国秀(精修版)

要闭关自守,少接触那些极有可能是白眼狼的外邦人吗?

这种想法一出李唐的君臣就控制不住想去行动。

想去闭关,想去自守,想要安稳。

李世民憋住心中的叹息,沉声道: “朕的贞观包容百邦,却落得突厥人反叛之局,最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他眼眶中似有泪花闪过,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非每任君王都能成明君,非每任明君都能从一而终,如此,可还要大唐成容纳百川之唐?”

李世民是在问百官,也是在问他自己,是否要承担这份风险。

众臣子沉默,好似在遥望未来。

这个决定过于重大,不是他们一拍大腿就能做出回答的。

许久,房玄龄道: “唐后百代,以唐为诫,应该也发出如陛下这般之疑问。”

“而他们的结局,或许能告诉陛下,此事可为不可为。”

他们遥望未来,在看那些闭关自守国度的未来。

不用遥望得过于遥远,玄宗的下一任帝王是如何应对这些外邦人的?

【安史之乱表面是结束了,但它的余韵却让巨唐变得破烂不堪,再无翻身余地。】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1」爱国诗人杜甫的这首《无家别》直接写明了天宝后的大唐。

土地荒芜,城镇残破,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流氓遍地,百姓们无家可归。

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犹在户籍上的百姓也因战后重建任务不断加剧而痛苦,空前浩劫下的大唐经济状况江河日下。】

【但生活没有放过大唐,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却给了平定叛乱的将军们和安史余党拥兵自重的条件。

这些将军在藩镇中,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2」,尾大不掉,皆是朝廷动不得的大佬。

表面听命朝廷节制,实际上各自为阵,做山大王,割据着大唐的疆土,让唐政府成了摆设,根本管理不了一点点。

中央叛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