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2
那年他生病痊愈,父亲召度三千人出家,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减免囚犯罪行就为了给他祈福。「11」
但无奈他的身子好像不怎么争气,贞观七年再次生病。
自那次之后,父亲还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需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父亲爱护他,李承干肯定。
不过仙幕现在提到他的姓名了……
李承干沉默。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
他们听到仙幕提到李承干,现在就想哭。
长孙无忌心中酸涩: “太子,为何提到太子……”
他们的太子,陛下准许他不用多读书,但没有借机放纵,反而展示出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的太子…… 「11」
李世民听得更是觉得头晕目眩。
他现在就觉得仙幕好像拿着一个生死本,一个个点,点到谁,谁就会遭殃。
他看向嫡长子李承干,嘴唇颤动: “承干……”
李承干不是幼儿,自然知晓被仙幕说到名字得是多么糟心的一件事情。
他嘴角撑起一抹笑容,笑容是他看不到的难看,但他确实不想让父亲太过忧心。
“父皇,听听,听听仙幕如何说吧。”
终归还是需要面对的,终归还是好奇。
像是想到什么,他开怀道: “被仙幕点到也不见得是坏事,父皇看秦始皇界面的扶苏和汉武帝界面的刘据不也活得好好的,甚至和秦始皇汉武帝关系更佳了。”
想到这,李承干的笑容终于不再是勉强的微笑,而是真实的开心。
李世民觉得李承干这话听得很耳熟,好像他前面也曾如此劝慰过自己。
没想到现在竟然在太子的口中再一次听到。
李世民眼中是掩盖不住的倦意: “嗯,父亲知晓。”
道理,他都懂。
但并不妨碍他……
想哭……
他的承干,他的太子,他的小棉袄,他的命啊!
【不过很遗憾,贞观十八年,被废为庶人的李承干还是在黔州去世了,去世那年,他二十六岁。
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干,终归还是辜负了唐太宗的期待,那个对太子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还煞费苦心想把李承干他引回正道的唐太宗,没有等到太子的幡然醒悟。「11」
那个在嫡长子犯下滔天大罪仍旧绞尽脑汁想保住嫡长子性命的父亲李世民,终于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自己的嫡长子。「11」
或许时光回转,李世民面对李承干跛足离去的背影,或许还是会原谅他,会喊住他,会把他留在身边
但时光不会回转,对于庶人李承干的去世,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这一刻,悲伤尽失。
这一刻,沉默,但震耳欲聋。
李世民: “……”
李世民沉默。
李世民突然觉得手心中的手掌不再温暖。
李世民突然觉得身上的衣裳不再保暖。
李世民突然觉得……
“它……”
“在说什么鬼玩意儿……”
这是在说他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聪明仁爱的皇太子?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第一时间看向长孙皇后。
当看到长孙皇后呆滞看着仙幕的眼神,李世民不敢再问。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当看到长孙无忌眼中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惊恐后,他不敢再看了。
李世民看向……
李世民看了一遍所有人,终于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呆滞不再,也看到了宫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闪烁,眼中流露出显而易见的恐惧。
李世民放弃这些人,他看向呆滞跪立在身侧的李承干,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嫡长子一样,惊奇问道: “朕的儿,仙幕刚刚是在说你?”
这一刻,李承干也不确定了,他呆愣愣地看着老父亲,转头问身旁的李泰,语气如梦似幻: “弟,仙幕刚刚有提到孤的名字吗?”
李泰: “……”
我不知道!你别过来!别问我!
被惊醒的李泰第一时间就想说出这句话,但……
他咽了咽口水,呼出一口浊气后才说道: “大哥,我耳朵不好,不知道。”
作为一名宠冠诸王,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之一,李泰不是蠢人,相反,世人对他的评价总是赞美之词居多。
贞观二年,年仅九岁被封越王,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之后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等地五都督,再加上雍州牧之职等官衔。「11」
李。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集书万卷。泰不用心有所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的大哥未来绝对出事了!!
滔天大罪,能把尊贵的太子废为庶人的大事!
————————
[1]诸位官员的年龄有查阅过,好几个地方所看到的年龄不一样,选择其中一种写了。
[1]这些功绩,初高中题库有提到
《令皇太子断决机务诏》:朕粤自眇年,时逢首丧,怀生之类,尽涂原野。是用痛心疾首,攘袂救焚。以战场为俎豆,以干戈为章服。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
「1」李治: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沾马汗,鞮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宁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
「1」然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恐登高后增剧” (《册府元龟·帝王部·封禅》
「3」各种史料提取的关键词。
「4」《册府元龟帝王部》中的翻译加原句
「5」性仁孝俭素,酷爱文史,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帝王之失,会保护忠正臣子,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摘取自各处史料中对长孙皇后的夸赞之词
「6」标注段落以及上面四条来自史料
「7」崩后,宫司以闻,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 “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
「8」标注8的这个大黑括号的内容,是看了各方面的史料后查阅资料所写,或许偏向于猜测?
「9」豫章公主的去死,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李丽质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但是不知因为啥病
「10」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 “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新唐书·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