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3
,金人在中原地区扶持了原宋朝济南知府刘豫为伪帝,建立了伪齐政权。
可是当时中原地区饱经战乱,大部分财富都已经被金人掳走了,打仗需要钱,刘豫去哪收钱,没钱就没法打仗,因此刘豫就开始想尽办法搞钱,他就想到了效仿曹操盗挖王公贵族的陵寝。
刘豫专门盗挖北宋皇陵和王公贵族的大墓,而且他比金人还没有底线,金人倒还知道尊重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守成明君赵祯,刘豫却认为金人之所以没盗挖赵匡胤和赵祯的陵寝是心疼自己,特意给自己留下的两大宝贝,就这样刘豫除了接着金人扫荡了一遍其他北宋皇陵,然后就是重点盗挖了赵匡胤的永昌陵和赵祯的永昭陵。
赵匡胤尸体被吊,口吐墨水抹黑盗墓贼:赵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脸等发掘,取其宝器。又欲取其玉带,重不可得,乃以绳穿其臂,扎于自己坐而枰起之,带始可解。为口内物喷于脸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脸,后败露,皆杖死。
「1」汉武帝的陵墓,几次三番被掘,上下五千年,被掘下两千年
「1」【】括号内参考自《唐纪》《旧唐书》《新唐书》中关于唐太宗的记载
小天使们真可爱=3=
第159章
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打假
【实际上现代社会并没有证据证明汉,唐,宋三朝的皇帝被掘,有关于帝陵被掘的史料,也不能强有力的支撑太宗,汉武,宋祖三帝被掘的论点。】
李世民嘴角控制不住上扬的弧度,好像看到了光,看到自己和观音婢死后还在地宫谈星星谈月亮的快乐,看到了脑袋没有被盘的安心。
【《旧五代史》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新五代史》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昭陵最固,温韬从埏道下盗取钟,王纸墨的记载。
这两部史料在其他相关史料里算是比较有信服力的,因为它们皆属于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正是指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二十四史被称之为正史,算是官方认证的史料。
但二十四史就百分百正确吗?】
仙幕上展示出一连串的书籍,齐齐整整地摆放在屏幕上。
【这些就是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他们念着,突然指着屏幕上面惊奇道, “哎你们看,这二十四史就有八本是我们唐朝的。”
众人循声看去: “确实有八本。”
两千年,那么多朝代中竟然就有八本是他们唐朝的,这些还都是官方承认的正史,骄傲!
“《晋书》, 《梁书》, 《陈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还有《南史》和《北史》。”
“玄龄,德棻,魏征,你们的书都在上面!”
房玄龄,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李百药等人早就发现自己的书籍在上面了。
房玄龄的《晋书》,魏征的《隋书》,姚思廉的《梁书》《陈书》,李百药的《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
总的来说,仙幕所列举的二十四史里面,几乎都是贞观年间所成书的,因为贞观三年,他们陛下曾命大臣组织修撰梁,陈,北齐,北周,陈,隋六代史。
但也有好几本是贞观之后才成书的,比如李延寿就看到他未来竟独立编撰了两本《南史》和《北史》,还被纳入为正史!他现在正在和魏征一起修《隋书》都还没修完呢!
李延寿:开心!
其他人心中或多或少也满意,很好,都是被官方承认的正史。
华夏自古以来,对‘官方认证’这几个字,都有特别的感觉。
【不过,二十四史虽然是正史,但不一定正确。】
方才还很心情愉悦的诸位臣子心间一梗: “……”
“竟然被否定了史料的正确性。”
诸位臣子心情复杂。
【就比如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编撰的《晋书》。】
房玄龄没想到第一个被开刀的竟然是自己。
被仙幕一同点名的褚遂良等人捂脸,没被仙幕点名的另外十九人也有点心情一梗: “《晋书》内容详尽且广博,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怎么就不行了!”
他们的花费无数心力编撰的《晋书》怎么就不行了???
【它在取材非常不注重对史料的甄别取舍,连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都加入编撰。《搜神录》, 《幽明录》等书籍有些内容荒诞不经,但也被收录其中。
而且因为执笔人擅长诗词文赋,所以这本书还存在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竞为绮艳,不求笃实。】「1」
被这么一说,负责编撰《晋书》的人不好意思了,如果无神说才是正确而言,神怪确实不存在。但他们的《晋书》继承了前代晋史的部……应该说大部分内容,里面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什么妾陪葬十余年开棺复生,吃“龙肉”以苦酒濯之这种内容……细细想来确实怪诞。
好似确实有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不求笃实之缺陷。
众臣子反思。
然后不想反思: “这些后辈不会筛选下相信?”
【《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组织的撰修班子阵容极其强大,集齐薛居正,卢多逊,李九龄等大佬,在史料选择上也比较严谨,所以它对于唐陵是否被盗,只是说了一句: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但《新五代史》就不一样了,他的编撰者很出名,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原先根本不知道《新五代史》是什么的欧阳修一惊: “吾编撰的是《五代史记》,怎会变成《新五代史》??”
其他臣子也没想到会在上面看到他们熟悉的臣子名字,他们看到欧阳修惊讶的模样,开口解释道: “前面有,可能是为了区别于薛公主编的《五代史》吧。”
欧阳修脑筋一转也想到这点,他实在没想到这本书会有机会流传到后世,因为这只是他私撰的书籍。
想到在这本书中所用的东西,欧阳修心虚。
春秋笔法,后世应当也是褒贬不一吧?
鬼知道。
当初编撰这本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以五代之乱极抨击现宋之无廉耻之人与事,以达到类似孔子‘《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之目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