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0
得认真,知道这段历史的唐后之人更认真,他们可没有见过用视频呈现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历史。
他们看到了汉献帝禅让于曹丕后东汉灭亡。曹丕建立魏国为魏文帝,军阀割据的东汉末年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后面三国时代结束,就在他们本以为这个名为晋的朝代或许能够一统天下的时候,这个晋朝实在不给力,西晋只是短暂的统一,到东晋竟然只敢偏安一隅。
后面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侵中原,在中原建立了五胡十六国。
秦始皇看到这里隐约觉得有些熟悉,好像仙幕在前面隐隐有提到这段历史,但可能是没有详细介绍过,所以他的记忆不深。
仙幕曾经在他面前介绍过这段历史吗?
与此同时,刘彻也隐隐觉得这段历史很熟悉,五胡入华?
不过他也不在意自己以前是不是听过,看到这段历史他只想说: “这些人都是废物吗?春秋战国时期都能够防护着北边少数民族,这些人是完全不管边境死活了吗?”
刘彻这话简直是说出了在场武将们的心声,华夏历史上竟然会有不管中原死活让外族入侵的时候?这是不知道外族多么可怕吗?没有驯服的外族那可是野狼,生吞人肉的那种。
仙幕的视频继续播放,已经播放到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和后面有个名为北魏的政权统一了北方,顺便还进行了一波民族大融合。讲到了南方也混乱后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瓦解成宋齐梁陈被统称为南朝,政权更迭非常频繁。
秦始皇看得眉头直皱: “中原内斗,外族内迁,竟然把中原人挤压到只能南下,实在窝囊。”
扶苏赞同: “这种情况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混乱。”
仙幕的播放还在继续,它后面着重展示了百姓的境地。
每次战争兴起,就有大量将士惨死沙场,血流成河,大量平民遭受无辜杀害,田地荒芜,尸体遍地。
尸体腐烂,爆发瘟疫。
仙幕用一种特殊的视角让人看到瘟疫的产生竟然是因为尸体的腐烂,一种名为细菌的东西弥散才形成的。
但那时候的百姓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已经被驱赶出自己的家园,只能随着大部队开始流浪,成为无房无地的流民,随时会饿死或者被杀死。
一群流民随着大队伍四散,有些则是南下,祈求恶劣的百越没有胡人想要过去,祈求恶劣的百越没有政权看得上。
企图在恶劣的百越找到栖息之地,找到一丝安宁。
只不过迎接他们的,只有百越施虐的瘴气和各种医者束手无策的瘴气。
死亡再次降临。
“朕想起来了。”
“朕想起来了。”
同一时间,不同界面,赢政和刘彻都想起来到为何仙幕的介绍那么熟悉了。
看向疑惑的刘据,刘彻道: “仙幕曾经介绍过这段历史。”
看到在场臣子们更加疑惑的目光,他继续道: “仙幕曾在介绍匈奴,劝求和派求和无用时曾提过。”
刘彻都提示到这里了,汲黯终于记起来仙幕之前说过的那些话了。
“臣也记起来了。”
记起来仙幕说的五胡的残暴,记起来那些两脚羊。
秦始皇界面的人在秦始皇的提示下也记起来仙幕曾经在哪里提过这段历史,正是在讲百越开发时提到百越第一个开发正是因为北方东汉灭亡,经历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匈奴,鲜卑,氐,羌,羯五胡乱华的中原百姓在北方过不下去了才纷纷南迁,南迁时给南方带去了无数的先进技术。
他们还记得仙幕曾用过的词语,三百五十多年时间里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无人区遍地,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比春秋战国更加黑暗。
“朕当时还感慨这群人是真的废物,才近四百年还没人能够统一,原来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汉末。”
其他人也在感慨: “那群南下的百姓也很难,那时的百越之地真的是瘴气之地,他们光开发就得开发一百年,中间也不知又得因为开发百越死多少人。”
这可真是的北方过不下去,南方也无处可过。
后世的人看到仙幕对这段历史的介绍也是感悟颇多。
朱元璋感叹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天下像是盛世越长,大乱之时越久一样。”
朱标也有这样的感觉: “那个时代就是史无前例的野性黑暗宣泄,比曹操短歌行里说的千里无鸡鸣更惨不忍睹。”政权纷立,连年充满血腥的掠夺性战争,中原百姓十不存一,华夏失守,外族入侵,进一步白骨蔽平原。
人口锐减,现有建制崩溃,入侵之惨烈,就像是一把历史的悬刀,使得中原汉民几近灭族,陆沉于史。
朱标隐隐能够猜到仙幕为何对唐太宗那么推崇。
理论上来讲,隋朝结束了三百五十年的纷争,那为何被夸的是唐太宗,而不是隋朝呢?
因为即使后面隋朝建立也无济于事,三十七年的统一,百姓没过过几年好日子,就迎来了隋二世的暴政,隋朝很快就再次灭亡。
从东汉末年到隋末近400年的割据动乱,实在恐怖,要是没有李世民这个天之骄子,李唐能不能那么快实现大一统?或者根本就无法获得大一统,会不会在当时门阀世家操控下再次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来一个三国乱上百年?
那个时代真的很恐怖。
【华夏之光在汉朝肆意的绽放,成为了强汉,但是绚烂之后迎来了痛苦的沉寂,魏晋南北朝这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是我国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大融合时代,是华夷之防空前的时代。
虽然这个时代的亮色突出。
战乱时儒家思想禁锢受到撞击,衣冠南渡,在南北方文化科技的碰撞中古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科技高潮来临,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杰出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得以涌现,在当代和后世发光发热。
科技的光辉在儒家文化的夹缝中发出一丝光芒。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文学领域迎来了空前繁荣,堪称百花齐放。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赋风流传后世,还有《文心雕龙》, 《搜神记》, 《世说新语》等书籍的问世,也为我国古代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的书法家更是名扬千古,在书法届打下一大片江山, 《兰亭集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成为受尽世人追捧的千古第一行书。
留下的举世闻名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艺术宝库。政治上留下五经博士,科举与三省六部雏形的北周官制,而且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