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6
大炽, ‘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真‘举家’登天,踩着刘家登天。
这一步‘骚’操作,直接为西汉的灭亡敲起了丧钟。】
刘彻没想到后世外戚之风兴起还有他的一份力。
田蚡确实算是外戚,是他母亲王娡的同母弟弟,他幼年登基,朝中权势基本上都是母亲王娡在协助,加之田蚡本身能言善辩,口才极佳,故而他一登基本是太中大夫的田蚡一下子就被提拔上来成武安侯,后更是官拜太尉,后更是登上丞相之位。
只不过这田蚡掌权后贵而骄溢,独断横行,身边势力成堆,妄图把势力从他手中移走,更是以私憾而族灌夫,杀窦婴被他设计杀死了。
“秦汉皆讲究军功授爵,或者推举入仕,但这两种法子容易为世家大族所掌控,长此以往牵制皇权,故而朕前期才会亲信外戚。但没想到后世小辈做法竟比朕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彻脑中思索着对策。
宠幸外戚是皇帝刚登基时常用的策略,这法子能够打破登基时幼主难以控权的弊端,打破朝中密闭的关系网。
但倘若皇帝操作不当,最后就会走向外戚专权的外劫不复之地。
【其实汉成帝也是想努力改变汉朝外戚专权的局面的,他想要制衡。】
【是的,当初他提拔王家这个外戚势力就是为了打击汉元朝留下的另一股势力——宦官势力。
于是他明升暗降把汉元帝时出了名的权臣石显任命为长信中太仆,让其远离权利中心,再让朝臣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从而让其免官罢职,最后再一一拔除宦官走卒。】
【同时汉成帝提拔的外戚势力还能牵制打击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来自汉元帝时期的外戚集团。】
“……”
刘彻愕然。
“简直就是套娃一般,外戚牵制外戚,外戚永不灭绝!”
这汉元帝的外戚不会也是用来牵制汉宣帝时的外戚吧?不过想想他就知道不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汉元帝的外戚是汉宣帝时遗留下来的。
卫家几近灭族的汉宣帝‘外家’无外乎就是早期帮助他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又和汉元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彻懂了,所以汉成帝面对的外戚势力是经过汉宣帝与汉元帝两朝发育的强大外戚势力……
【丞相王商。
此王商非彼王商,这乃是当时活跃于汉元帝,汉成帝政坛上的外戚家族,也就是汉宣帝的外家。
丞相王商的政治手段和见识不在王凤之下,甚至高于王凤,并且他可是稳扎稳打在政坛上稳步高升的类型,理论上来讲王凤不是他的对手。
而这两人也如汉成帝期待的那样因为政见不同的原因,开始针锋相对。
王凤正面刚不行,但他可是能够摇人的,于是他就与另一个外戚史丹合谋,调查王商家错误的同时上疏诬陷王商,最后被免相的王商第三日就悲愤得吐血身亡。他死后家族势力自然被王凤等人拆解干净,家中子弟在京城任职的基本上都被赶出长安了。】
刘彻看到这里刚刚欣慰不到两秒,就听到仙幕继续说道: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场制衡术的效果就像我们知道西汉终归会亡在王家手中的这个答案一样,汉成帝的制衡之术不大成功。】
【西汉三大宦官,外戚和大臣:宦官,外戚和大臣。
自古以来这种权力斗争,皇帝一般是扶持三方势力让他们成三足鼎立之势。
就像汉武帝早期依赖王太后的外戚与汉景帝遗留下来的大臣势力对抗,但是后期为了更好的掌权引进了自己招募的中朝臣子们,呈三足鼎立之势。
后期进一步引进觉得是狗的酷吏,指哪打哪,就是后面没有掌控好翻车了。
还有一种是两方对垒,就像汉元帝喜欢儒官但是还扶持宦官进行制衡一样,他想要达到的就是两方对垒的效果,但无奈宦官的威力巨大,外戚势力弱鸡,汉元帝一朝的宦官直接干掉儒官一家独大。
反正不要指望人多的地方没有党派之争就是了。
而一家独大就是制衡中最差的一种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制衡做带来的反噬
所以我们的汉成帝也迎来了制衡的反噬。】
刘彻:……
刘彻直接痛苦面具: “我老刘家的子孙不会控制不住没人压制的王家吧……”
【汉成帝扶持的王凤是唯一能够与经历宣,元,成三帝的王商家族对抗的利益集团,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王凤这群人的势力多强。
而现在唯一能够与他对抗的王商集团已经被他拆解吞吃入腹了,也就是——王凤集团在这个朝堂上几乎没有能够与他对抗的势力了。
为了自己的势力能够保持长久,汉成帝的舅舅还在继续壮大势力,用的手段那个叫无所不用其极。
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能力强,名声大?那就进行排挤,让其退出权利中心。
许皇后之父许嘉有碍他王家的权势?那就设计让他引退。
皇帝想要利用宦官?那就继续压制宦官。
王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大到汉成帝本来想用自家外戚来牵制其他势力,现在变成了王家的势力滔天到不可控,王家势力再无可节制,成为这场政治战斗的最后胜利者。
王太后的七个皇帝皆封侯,老大王凤的官位别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的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再加上看他在朝堂上排除异己,懦弱的官员进皆聚在他身周的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他成为隐形的皇帝,一万一人之上。
真正开启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的王氏时代。】
仙幕最下面附带小字介绍这所谓的‘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凤,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刘彻冷笑,他就不应该对末代皇帝抱有太大期待。
这简直就是饼子摊大了,自己搞不定的典型例子。
【汉成帝其实在其他地方也试图做过努力,比如他修订农书《泛胜之书》,虽然他活着并没有修订完……
比如他进行官制改革,把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与与大司马皆成金印紫绶,和丞相平起平坐,正式确立了三公平行的政治体制,还把刺史改为州牧。虽然他的下一任皇帝就取消这次官制改革,恢复成丞相,御史大夫并立的二府体制,还恢复刺史了……
还有他治下外戚横行,生活奢侈,他就主动禁奢侈,但你们知道吧,汉成帝最出名的其实是他与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两个放纵奢侈的情史……
所以历史对于汉成帝的评价并不高,觉得他当政二十多年,毫无建树,与他老子一样耳根子软,没有主见。
甚至识人不明,导致身边奸佞小人横行,用人能力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