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出各种七舅姥爷,八大姑的乱七八糟亲戚,借机侃大山。
刘彻他们则看得更为透彻: “如若似仙幕所说的那般,依照秦却匈奴七百余里,未来汉朝的漠北无王庭皆无大用。”因为匈奴定会卷土重来。
汲黯在一旁赞同道: “匈奴这等游牧族受草原辖制,天气易生变,人少粮少,擅长以战养战,以抢为生。而无论是卫将军与小霍将军皆是直接灭匈奴圣地或大后方,免耗战线拉长之累。但现在看来此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就是仙幕说盛世武器外加其他策略才是绝配。”
汉武帝: “游牧无固定居所随草而居,而农耕围土而居,策略皆围农耕而定,与游牧不相同。故而中原才仅驱逐匈奴而非如百越那边一统,谴人治理。若能治理游牧族使其变成如农耕一般的安稳,或能治本。”本以为干翻匈奴就可以的汉武帝惆怅,如若另一个世界的自己知道这只治标会不会遗憾, “不知后代小辈如何解决此问题。”
霍去病年纪尚小,听到这里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种方法: “或许是分而治之?以长安为主,在草原建立分朝?”
听到霍去病之言,汉武帝和在场的文官们皆笑了,汉武帝笑着摸霍去病的脑袋: “你有此想法极好,但此法弊病就在于草原辽阔不可探,分而治之后的草原分朝最后不过又是另一个游牧民族罢了。”
汉武帝遗憾叹气,彻底解决游牧民族若是容易,夏商周秦就已能解决范本了,哪需他带领文武百官自己摸索: “地理位置不可变,游牧生活习性也无变化余地,只能打退而无同化可能。”
汉武帝的话获得在场百官的赞同,中原粮食不可能在草原种植,中原也不可能供养整个草原部落,他们基本上通过贸易,和亲试图同化游牧罢了。
一时间他们对仙幕未言的能够与盛世武器搭配的策略更加感兴趣了,那应该是两千年来大才们施行过的成功范例!
能知道未来成功的策略,想想就兴奋。
【游牧民族不可灭又如何?中原朝廷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合纵连横,烈酒经书,化地而治,可草原种植的粮食等策略了解下?】
汉朝人: “!”请展开说说!
第101章
【盛世武器】欧洲神物平游牧
此刻,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士族百姓无不目光炯炯盯着仙幕看。
仙幕所提出的黑火药和合纵连横,烈酒经书,化地而治,可草原种植的粮食都是他们以及先祖们在治理游牧民族时从未接触过的,他们听得不兴奋都不行!
尤其是百姓们,他们虽然没有办法清楚懂得仙幕所说的那些策略到底怎么实施,但是有一个事实他们知道的很清楚——仙幕说的越多,他们家的孩子就不用上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战场。他们也不用经历穷兵黩武后的人复相食。
【游牧盛产一种产品,在游牧生活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产生的副产品——骑兵。他们的骑兵在秦汉唐时期是最难对付的一个兵种,机动灵活的骑兵犹如近代的坦克,让中原朝廷看得就脑壳疼。
对于放牧条件几近于无的中原来说,若想拥有一只骑兵队伍那只能专人专资,而且因条件有限,即使出一大笔钱培养出来的骑兵战斗力常常也远不如游牧部落的骑兵。
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倒是可以培养出厉害的骑兵队伍,甚至战胜匈奴不在话下,秦穆公以人酒归化敌人,掌握情报,买兵养马强化骑兵,从而拥有史书称之为“称霸西戎”的优秀战绩。
甚至同为七雄之一的赵国也是,能够培养出强劲的骑兵部队和步兵方阵。
但秦国本就是农耕-游牧复合型的国家,是耕战体制的中原国,甚至一度被其他国家称之为‘戎狄’。赵国近漠南草原的地缘优势使得他可以融合草原和农耕区域各自的优点,搞农业的同时大搞骑邑骑兵建设。
所以中原对于游牧的态度多局限于防守。
要么就是如秦朝三十万人马大军压阵,以在历史出了爆名的虎狼之师压阵,要么就是以马邑之谋胜利版出名的李牧一般诱敌深入加翁中捉鳖。
还有就是沿着400毫米等降水线建立起来的长城,化解游牧骑兵优势,一直被历朝历代的中原统治者视为对付游牧民族的最大法宝。】
仙幕的话深得众人的赞同,自春秋战国以来真的很少人像他们陛下一样整天想着的就是干掉匈奴,同秦始皇一般却匈奴七百余里的都是其中翘楚了,大部分都是窝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若是仙幕有办法让匈奴直接灭绝相信他们陛下那一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没见仙幕方才说游牧民族永远不会灭绝时他们陛下多么失落吗?
【我们不能说防守没用,这是时代认证过的好方法,毕竟大秦在内忧外患之下筑墙筑城,烽火告警,让蒙氏家族率领三十万大军防守边疆可是闻名中外。如两千年后的清朝想越过山海关入关也不得其法,最后只落得借道蒙古,绕道进关的局面。
总比蒙古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去欧洲烧杀抢掠来得好吧?
虽被动,但确实效果极佳,把游牧民族挡在外面。】
【而与之配套的另一个策略就是迁民戍边。
汉武破匈奴,置朔方,五原郡时就有进行迁移过无地的流民去边疆,送地免税,让以为地而生的边疆人满心满眼的故土难离,防止变成新游牧的同时战时可变兵,也能以多同化边境游牧,另类阻隔线。
但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狡诈,为了抢吃食无孔不入,无恶不作,边疆十室九空的就是这些戍边之人。】
百姓们心中的兴奋之情顿时消散些许,一丝丝悲凉萦绕在心尖,他们中虽然很多人不曾戍边过,但何尝不能感同身受那些戍边之人。
没谁想要拖家带口去遥远不可知的边疆戍边,但能怎么办?在老家无地无房,那还不如带领一家老小去边疆过活,至少官府承诺送地送吃还免税,有些甚至可送房。
没谁想过去,但不得不过去。
【也不是没有稍微成功的案例。
有些帝王打败外敌后可不会轻易放过地方,于是派遣军队长期驻扎本土化发展,当地男丁在战争时早已几尽灭绝,那就士兵与当地女子通婚,追求百年可定。
二是扶持当地部落,挑拨离间内斗,相互内耗,相互制衡,相互消耗,最后只能忠于中央。】
听到这个策略,建章宫的百官中有人发出惊叹声,并且觉得可行: : “这两招刀刀见血,吾等应当可用?”
但有些人却面无表情,多么熟悉的策略。其中以刘彻最甚,官员间的制衡就是这么操作,他一点都不惊讶。
而且仙幕这不是说‘稍微’成功的案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