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5
《杜甫篇》
听闻李十二白最近又在鸿胪寺欺负人了。
不过我明白的,这也不怪他。
我们都很难理解那些人什么毛病,为什么来了大唐不是找人斗酒就是找人斗诗呢?
要是比个摔跤什么的,那还不把李十二白按趴在地下。
他这一走不要紧,国子监是真的忙。
我不仅要教孩子,还要面对这些先生们的无数的问题,他们好像觉得我无所不知似的,其实很多东西我还不如他们懂得多呢。
偏偏他们就愿意问我和李十二白,好在王维还时不时地从寺庙回来帮帮我,倒也充实。
以前拼了命地想要进入朝堂,现在一被召见我就全身上下不舒服。
要说起来,还是和这群夫子学子打交道有意思。
那些大臣,个个心眼子不知多少,而且从前他们那捧高踩低的样子我可还记得呢。
希望我能永远待在国子监,日后问到那些有出息的人,说一声师从杜甫,多好啊。
《王维篇》
近来日本来了一批僧人,什么都想学,他们怎么不上天呢?
不过谈经论道我还是很乐意的。
他们这些人,态度好的,我通常也会好好相待。
但不知是不是和李杜二人待得久了,如今碰上那不客气的,我巴不得把人送到鸿胪寺去叫李十二白好好地教训教训。
反正他不怕得罪人,专爱干这个。
我不喜欢,我觉得打坐比跟人吵架有意思。
最好是这些大师来到寺里就什么话也别说,大家一起打坐各自参禅,随后交流一下心得,如此足以。
《颜真卿篇》
以前我就真没想过我能靠着写字走上这样的位置,虽然我也知道自己的字真的写得不错。
可我怎么就成了什么楷书四大家之一呢?
忍不住地想说好厉害!
只是有了荣誉也有了烦恼,太多人来找我了,就连圣人也让我在宫中教皇子公主们写字,还叫我写书,让全天下的人都学我写的字。
可我也是学的二王啊,哪用得着我写书,大家一起写二王不就好了?
但是皇命难违啊!
圣人想要,那我肯定得满足,于是我一边教旁人写字,一边练字,一边研究怎么写练字的书。
没想到,书成之时,我的字亦有精进,只有老天才知道我已经多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这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教学相长啊!
《李冶篇》
我来到长安已经好几年了,在长安也慢慢地闯出了名头。
虽然现在依旧有许多男人看不起女子,但到底是比以前好太多了。
至少有很多人愿意为了我的诗名来拜访我,其实一开始我是很担心的,因为我不过一个道姑,这长安又是人才济济,我拿什么跟他们比呢?
可是后来才发现,只要是有才能,活的积极向上,又何须与人比较。
我的好友越来越多,诗名也渐渐传到了江南。
父亲来找到了我,他骂我不要脸,说我和那些男人不清不楚。
我的心里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早在父亲轻易地把我送到道观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
至于他怎么想,随他。
《韩愈篇》
我的《进学解》最近格外地受欢迎。
一开始大家还是和我一起探讨其中的内容,我也颇为自豪。
但是慢慢的大家像是无事可做,非得按照幕中女子所说的知人论世,不仅把我的经历了解得明明白白,还煞有介事地探讨我为什么要写某句话。
我看到那些大逆不道的话,我头都大了,别害我行吗?我什么时候这么想了?没有!
但是任我怎么解释,没有人听我的,仿佛《进学解》是他们写的,而我只是其中一个读者而已。
后来我发现并没有人因为这些言论责怪于我,我也就由他们去了。
不过说实话,看到他们对此事如此关注,我不由得觉得我们大唐仿佛又活过来了。
我应该也有一定的功劳吧?
《刘禹锡篇》
最近好多人来向我道歉,觉得以前对我太过分了。
还说什么我去了远州那是给了我下基层的机会。
嗨呀,我真是谢谢他们。
然后就把他们大骂一顿赶出了家门。
好爽快,我就是这样的人,做不到一点点地委曲求全,弯不了一点腰。
我得感谢巨幕。
若不是幕中女子提了我几句,我都没办法如此畅快。
《白居易篇》
巨幕几年不见了。
一开始我们都不习惯,总盼着她还会再来,可她再没有来过。
后来我们都在想这是不是我们做的一场梦,可是如此一场大梦,谁能编织,而且怎么能那般清晰呢?
再往后慢慢也没人纠结此事了。
我倒是一直在意着幕中女子的那些话,我开始刻意地去练习写更具有美感的诗。
但是写了一阵效果并不怎么好。
不管是微之还是梦得,他们都劝我不必执着,他们说我有自己的好。
我想也是,为何我非要与他人相同呢?
他们说我俗我就真的俗吗?
谁又能说俗就不好呢?
这话我问了自己很多次。
明明很多人都很喜欢我的诗,我为什么要去在意那一小部分不喜欢我的诗的人。
我写诗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他人喜欢吗?
我豁然开朗。
我走了弯路了。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这才是我应该坚持的。
《元稹篇》
最近乐天终于缓过劲儿来了,我也是。
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继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却没有再和他一起,因为我突然觉得我还是更擅长讲故事,我喜欢写那些才子佳人小说。
旁人说我轻浮也好,说我什么都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做好,还惧怕他人说吗?
只一件让我有点苦恼的事情。
就是我发现我有点不太敢与人亲热了。
每次一跟姑娘亲热,我脑子里就幽幽响起幕中女子的声音。
“哈哈,文人风流罢了。”
简直是魔音!
《李贺篇——与陶渊明梦幻联动版》
我和夫人一起在外游历了几年,身子越来越硬朗了。
看来古人诚不欺我。
枚乘《七发》中曾提到游荡于自然之间,“掩青苹,游清风。陶阳气,荡春心。”
心情好了,仿佛一切都好了。
前些日子,我们游于浔阳一带,发现了当地的百姓手中有一些书籍与我曾经看的有不少出入。
不管是《诗经》、《楚辞》,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