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8
女子画熟悉的曲线,嬴政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果然如此啊!
果然这世间万物都是可以用这条曲线来表达的啊。
这后世之人果真是有大智慧的。
【封禅不用说,他值得,那“改正朔,易服色。”什么意思呢,“改正朔”就是重新修改正月初一的时间,秦朝一直到汉武帝前的正月都是在十月,汉武帝改成了一月,而在汉武帝之前大家都是崇尚黑色的,汉武帝之后黄色进入人们视野,一直到清朝时期,绝大多数时候黄色,尤其是正黄那是皇室专属颜色。】
【关于这个的话,我觉得应该也算是一种涉及到思想文化的统治手段吧,我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倒是汉武帝以前的人不解。
为何要改为黄色呢?
【而后面的事情司马迁并没有记载了,他的记载直到了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而后面就是刘彻相对荒唐的一段时间,四处征战、巫蛊之祸、求仙问药,每一个影响都是极大的。】
【但是到了晚年,他却悔悟了,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不只是汉武帝朝的人惊讶。
在此之前的许多人都惊讶了。
其实原本他们也没太注意这一点的。
可经由幕中女子这么一说,众人才发现,似乎许多帝王就真是在统治后期经常做一些令人不解的事情。
但若说起悔悟的,那可真是少之又少,也不知是为何。
第217章
司马迁
【刘彻的晚年悔悟还要从巫蛊之祸说起,巫蛊之术早在刘彻他爸汉景帝的时候就已经在宫中流行了,那个时候馆陶公主陷害栗姬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栗姬用巫蛊之术害她。】
【巫蛊之术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又为什么会在宫里流行呢?】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用一个布娃娃或者是稻草人,在背后写上被诅咒人的生辰八字什么的,用扎针等一些手法让被诅咒人痛苦倒霉之类,《红楼梦》里,赵姨娘痛恨贾宝玉和王熙凤,就是用这个办法害他们两人的,艺术来源于真实啊!】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众人都惊呆了,这是在做什么?
那个女人,她的手里居然拿着巫蛊娃娃,她果然,果然是图谋不轨之人吗?
刘彻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心里也是直打鼓,这女子到底是想做什么?
而她的手中又怎么会有那样的娃娃?
可一细想女子过去所说的种种,她又并没有做出什么要害人的行为。
有些人看着这场景有心想让陛下诛灭,可是他们早就已经试过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无法控制此女的出现与消失,甚至那巨幕他们也不曾触摸到。
查遍古书,也未曾有过相似之事,这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
清,乾隆年间。
众人恍然大悟。
这剧情竟是从那时候来的吗?
曹雪芹写得可真好啊。
【这个东西呢,我们肯定是不信的,封建迷信要不得,但是当时的人信啊,应该说大多数的古代人都是信的,而统治者都是禁止巫蛊之术的,当时宫中流行其实是为了争风吃醋,说到这就要说到刘彻的另外一个缺点了,那就是他就是个大猪蹄子 ,沉迷女色,他后宫有很多妃子,在巫蛊之祸那时,卫子夫早已经不受宠了,新的宠儿好几位,其中一位就是倾国倾城的李美人。】
众人看着她手中拿着一个娃娃扭来扭去毫不在意都是心惊胆战的。
都还没反应过来呢,他居然说什么,说陛下是大猪蹄子?
陛下有些沉迷女色,这是真的,但是陛下也没因此误了正事。
众大臣都觉得,这男人嘛,有几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即便女子时常提及,众人也觉得是没什么的。
可是这如何能说陛下是大猪蹄子呢,这说法,怎么看也不是什么好话吧?
清,乾隆年间。
乾隆一直对于幕中女子说他是大猪蹄子的事情耿耿于怀。
为此他甚至都开始想要不要把猪都给灭了。
这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过来。
原来女子说他大猪蹄子是在说他沉迷女色。
乾隆沉默了,其实近来他已经少去后宫了,怎能如此说他呢?
【后宫的这些女人们成天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陛下,又没工作那怎么办呢?没事找事呗,害害这个害害那个的。而她们利用这些巫蛊之术害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波及朝臣,什么意思,就是宫里人争风吃醋想要扳倒对方,那可能会利用扳倒对方在朝堂上的帮手,而在朝堂上的大臣们依旧是不停地斗争,他们想要扳倒对方同样可以利用宫里女人的错误。】
这可是千古难题啊,众皇帝想。
因为这些后宫中的许多女子本来就是他们为了拉拢朝臣或者是牵制朝臣而纳入宫中的。
一般来说,她们自然是和自己娘家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这是难以避免的啊。
但是若是因为后宫的一些争风吃醋而影响朝堂太平,那是他们最恨的。
刘彻也不例外。
【当时的巫蛊之祸起于朝堂争端,虽然针对的是当时的丞相公孙贺,但是那种复杂的党派争斗,那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到底是针对的谁,那还难说。】
公孙贺?
众人都很惊讶,公孙贺?
他在朝中那不温不火的样子,竟做了丞相?
先时他几次出征毫无建树,他是凭什么做丞相的?
而被女子特地拎出来说的巫蛊之祸,是谁要针对他呢?
许多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些猜测,但是也都半句不敢提,只在心中暗自祈祷,一定要跟自己没关系才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公孙贺的夫人是卫家的人,所以他们也都算是皇后一派的人,最后这个火越烧越旺,烧到太子刘据头上,太子被迫起兵,这里就看出来了,整个事情针对的就很有可能是他,乃至整个卫家,他虽然起兵了但他不是想谋反,他就是为了自保然后清理那些搞事的人,这个时候的刘彻根本不在宫里,而是去甘泉宫避暑去了。】
这下连刘彻都惊讶到了。
太子起兵,他居然敢起兵?
即便自己不在宫中,他也不该起兵啊!
他不会来找自己吗?
不说是刘彻,所有人都觉得刘据就是真的想要谋反了,这起兵还不谋反,怎么可能?
朝堂上,卫家一派的人都瑟瑟发抖,只希望这事情还能有转机,能让他们少受点苦。
【刘据当然也知道去找自己父亲,但是却被小人阻拦了此事,所以他当时算是孤立无援,显然对方就是趁着刘彻不在皇城干的这事情,如果刘彻在,不会演变成后面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