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2
李隆基想,任侠尚义的李白还在。
他将帮后世留下这个李白,以弥补自己先时犯下的错。
有那么一瞬间,李白是真想提剑走天涯了。
他除了诗似乎什么也没有,可他如今却也还有那任侠尚气的心。
即便他已不再年轻。
等他走不动了,他便南山隐居,寻找陶渊明的身影。
【千百年来,不管潮流如何变化,即便李白遭受诟病,人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仙,他的诗那就是难以超越的诗仙之诗。】
唐,元和年间。
对此,韩愈再认同不过了。
没有人的诗能比李白的仙。
即便他因各种原因受人诋毁,也总有自己这样的人钦佩他,仰慕他。
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诗仙。
【当然了,梦想还是要有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够超越李白,让我们看到更加惊才绝艳的作品,无法超越也无需气馁,李白说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终有一日,你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自己的仙。】
【加油吧,每一个人!】
众人甚至不知道加油是何意,但他们的心莫名热了起来。
总有一天他们也能成为自己的仙。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若是无用,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世间?
那些一直认为李白之诗过于消极的人也微微有些动摇。
李白虽不上进,但怎么好像也不消极了。
是他们片面了吧?
【好了,我们今天的视频就到这儿了,不知不觉咱们的视频已经讲了六期了,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下一期的预告,巾帼不让须眉的千古才女,李清照。】
①“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侠客行》
-最近我可能会修一下文,一天只会一更,不太能定时,写完就更,假如你今天看过了,那再看到我更新就不用管我了,尽量更完再修-
第95章
李白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女子突然说下次讲解李清照,没有一点预兆,让李清照和赵明诚皆是一愣。
李清照心中隐约猜到女子会单独讲解自己,但她也不确定,毕竟女子的地位注定了在这个世道不被人所重视。
可越发听女子的讲解,她越发觉得幕中女子与这世间的俗人不同。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幕中女子会在此处解说自己。
悲情文人,如何算悲情?
前面提到的那些文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有着怀才不遇的心情,而自己一介女子并未有入仕之心。
一种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涌起,难不成这大宋要变天了?
赵明诚同样也吃惊不已,见李清照发怔,他忙道:“别怕……”
只这两个字稍显苍白,但有了他在,李清照确实安心了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幕中女子之言乃是未来 预言,于他们而言是好事,是警示,说不定还能帮他们指明未来的道路。
明。
作为历史上女子地位最低的朝代。
许多人一直对幕中女子的一些言论不认同,但他们坚信“存天理,灭人欲。”却灭不了这一方巨幕,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看着。
如今听到要解说李清照又不由地都竖起了耳朵。
在他们看来,虽然李清照在丈夫死后改嫁而不守贞节,但是那可是李清照啊,是文采斐然、词作惊艳的易安居士啊!
预告来得猝不及防,而这一次的预告依旧保持着先时的风格,一出场便是小时候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故事从汴京城开始,小姑娘家境条件一看就很不错,绫罗绸缎、珠宝首饰,身上的一件件都是许多百姓见了要避开的那些贵人的装扮。
但那些穷苦的百姓们早已经习惯了,从古至今,世界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的世界。
所以幕中女子提及的人都是那些贵人,他们就只能是当成热闹看看,热闹过后,该做什么他们还得做什么。
可这点落差完全不影响他们看热闹。
糯叽叽的小丫头转眼就变成了大姑娘。
巨幕中显示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手持酒壶倚在矮几之前,她面色微醺、眼神迷离,那样子 让许多人直呼有辱斯文。
尤其是将三纲五常刻进骨子里的不思变通又不知道李清照的那些读书人更是看不上。
“此女怎的如此放浪?”
虽说幕中女子说此女是才女,才女又如何,才女便可以这般不守礼节了吗?
说是这般说,倒也没见谁的眼神舍得从那巨幕上挪开。
下一刻,巨幕之上便出现一列文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默了默,算起来这小丫头才十多岁吧。
早听闻此女不简单,倒是也没与之交往过,巨幕中虽只提了这么一两句,但苏轼也能看出其中的韵味。
也难怪,她敢批判自己了。
苏轼笑笑,倒也不在意,并不觉得一个小姑娘的评价能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
若小姑娘说得对,自己也不是不能加以改正,不过似乎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这时,巨幕中的李清照穿着宋朝盛行的绿色嫁衣,出嫁了,对方看起来亦是达官贵族家的公子,两人站在一处便让人觉得十分般配。
两人琴瑟和鸣,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让不少人都不由自主地羡慕起来。
而后旁边出现词句,“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以前的那些文人看着李清照的诗句只觉稀松平常。
词为小道,虽说先时苏轼的诗让他们心中的这种观念有所动摇,但苏轼是“以诗为词”,到底是离不开诗。
而且那苏轼不是被称之为三大仙才之一吗?
天下能有多少个三大仙才之一呢?不就三个吗?
这其中可没有李清照。
想来幕中女子一直为女人说话,所以在此处非要塞一个女的文人进来,还非得逼着他们看,一定是如此的。
他们想硬气一些闭眼不看,可这时的巨幕只有乐声,幕中女子是不说话的,这就更让他们心痒了。
没有人搭理他们千变万化的小心思,幕中的预告依旧进行着。
不愧是悲情文人,很快幕中的安宁被打破,出现了许多身穿囚衣的人被关入大牢,这里全是男子并没有看到李清照,也没看到他的丈夫,但是下一刻却看到李清照坐在自己的书房中紧锁眉头不知在写什么。
但巨幕中 瞬间就给了他们答案,“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①——李清照
众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