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6
很穷,孟尝君问他有什么专长,他说没有。后来,他弹着剑柄唱歌,“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孟尝君知道了就给他鱼吃。过了几天,他又唱:“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车坐。”孟尝君又给他车坐。又过了几天,他唱:“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孟尝君又派人去给他母亲送东西。自此他多次为孟尝君做事,几乎没出过差错。】
【这就是著名的“冯生弹铗”,用来表示自己得不到重用,想要离开了。李白用这个来表达自己想要获得重用的心情。】
破庙中的柴火越烧越旺,烧得李白整个人都像是要烧起来了一般。
但是他毫无反应,已经沉浸在了巨幕的世界之中。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是孟尝君。
若是天下人才都能得到重用,这世间便少了许多的悲情。
【这其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其一是差不多的,只最后一句“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很李白,还没开始已经想着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李白还挺像陶渊明的,不同的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陶渊明对于入仕这件事情是抗拒的悲观的,一心想隐居的,而李白却是乐观的充满了希望的,而且他似乎是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就大业的。】
这样说着,连李隆基都为李白的雄心壮志而感到尴尬。
像他这样的人,失去了机会即便心中愤懑也常是装不在意。
希望慢慢落空的心情一定不好受。
他或许可以给这些充满斗志的人多一些锻炼机会。
【李白一向是乐观的,他写的《赠新平少年》借韩信之事自喻,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第69章
李白(小修)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近些日子以来,韩信心中总有不详的预感。
众人看他的眼神似乎也不大对。
如今陛下已经登基,他虽得到封赏,却有些被敷衍,看来陛下是真打算对他动手的,而且还派人盯着他,难道以为他不知?
韩信本想直接离开,但是他又有些想不通,自己明明如此功劳,为何就一定要功成身退?
萧何也总说没什么问题,让他安心。
可他自己手中没有兵权,就更是让他不安了。
他一直准备着,若有不对,赶紧跑,至少把小命保住。
【《赠新平少年》中的新平是地名,而少年是谁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考据,看看内容就好了。】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曾被市井少年欺凌过。这里应当是指的胯下之辱,《资治通鉴》记载,淮阴县有青年说韩信虽然配着刀还长得高大,但其实胆子特别小。于是就当众侮辱韩信,让他要么拿剑刺自己,要么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
【瞧给你嘚瑟的,就没见过这么无理的要求,是我,我刺不死你!】
韩信皱眉,没想到那时的事情都被后世记录下来了。
他并没有像女子说的刺死对方。
他不过是不愿违反律法与之纠缠罢了。
不过他还得感谢对方,这些年每逢困难之时总能想起当初之辱,支撑他走到今日。
【诶,但韩信可没这么做,他“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他看起来没有骨气,但却心怀雄心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遇到汉高祖刘邦后,从此就叱咤风云,“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他还对帮助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万古称颂的美名。不仅如此,据《资治通鉴》记载,他这时候还找到了当初让他受胯下之辱的那个屠夫,不仅没有杀对方,还给了对方官做。】
“这韩信是个人才。”刘邦夸赞道。
刘邦原是担心韩信会功高盖主的,他那个性子是做得出那事情的人。
但被幕中女子说出来后,韩信就收敛了许多,倒是叫他有些不好处理了。
韩信最好是不会有什么动作,否则他不会手软。
后世一个诗人都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他可真是胡涂。
【这个龙颜君就是指汉高祖刘邦,《史记》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其实在韩信被杀之前,他和刘邦的关系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上下级关系,即便被剥夺兵权。】
【只可惜韩信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不仅不退,还主动问刘邦要封赏。他恃才傲物,在刘邦的默许之下,萧何将他骗入了宫中,被吕后派人将其杀害。】
【如果不是萧何一直举荐韩信,韩信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也是因为萧何,他身死长乐宫。所以我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只觉被雷劈中一般。
萧何……竟是他吗?
早在当初萧何帮助他得到陛下的重用,韩信就十分感激对方。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萧何,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
可为何,萧何为何要骗自己?
韩信想不通。
而另一边的萧何终于知道了自己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的答案。
但是这答案并没有让他轻松下来,说到底女子的意思就是韩信的死与他有莫大的关系,这叫韩信听了如何想,叫其他人听了又怎么想?
他纠结片刻,还是打算去找韩信。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而“我”现在呢,只能在这 寒风中孤零零地坐着,“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寒风入袖,手冷如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新朋故友都不理解支持“我”,“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我”就像那被囚禁的老虎和那被拴住的雄鹰。】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正说着,破庙外就吹来一阵风,将火星子直往李白身上吹。
他如今依旧是孤零零的,懂他的人不多。
但他知道,他不会一直是那槛中虎、鞴(gōu)上鹰。
他总有一天会翱翔九天。
不知这幕中女子是如何选诗的,这首诗不过是他为了自我安慰随意而作,并不大好。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什么时候才能搏击长空,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这首诗前半段咏史,后半段言志,李白认为自己有韩信之能,但却没能如韩信那般得到赏识,心中愁苦才写下这首诗,可即便心中有着愁绪,李白依旧认为自己可以腾风云、申所能。】
李白舍不得挪位置,只在风歇之后,轻轻地掸了掸身上积的灰。
他感觉幕中女子此言有些不对劲。
乐观这词在女子口中说了许多次。
此时的他依旧乐观,难道不对吗?
思及此,李白轻嗤一声,倒也不必想如此多,就算此路不通,还有其他的路。
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