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他妹妹不就是我妹妹。”余嘉年又问:“到底有没有男生找你要微信?你不能随便谈恋爱啊,必须先带给我看看。”
“我偏不!我一个星期谈一个男朋友,我一学期换十八个。”江吟月故意说。
“现在都过去三个星期了,哪还有十八个星期?再说,你天天满课,去哪里找十八个男生?”
余嘉年絮絮叨叨没完,江吟月不自觉的加快脚步,于是,步伐缓慢的黎清欢渐渐落后他们,掉在周时序的身边。
她没有开口说话,依旧慢悠悠地走着。
天已经暗了,空气中浮动着丝丝缕缕的微风,带着湿润的凉意,校园路边昏暗的灯光映照出他们并肩的身影。
黎清欢觉得这样已经很好。
已经是她期盼很久,努力很久得来的场景。
到分叉路口时,周时序停下脚步说:“我去南图书馆,学妹要一起吗?”
他会根据每天的课程,在不同时间段去图书馆,周五都是晚上过去,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这个习惯不会变。
这周他碰到过黎清欢两次,刚刚听他们闲聊,她似乎也经常去,其他时间大概是错过了。
黎清欢微微侧目,几乎没有犹豫,回道:“我不去。”
周时序微怔,随即笑了。
他也有些弄不清自己了,居然会对两天前才知道名字的女生主动提出邀请。
“嗯。”他不再多说什么,准备离开。
“学长。”黎清欢突然喊住他。
周时序侧目望进一双乌黑清亮的眼眸里,在路灯下闪着一层柔柔的光,随着她浮起的笑意闪烁。
很好看。
这是他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念头。
“学长。”黎清欢又唤了声,问道:“你知道我叫什么吗?”
周时序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了:“黎清欢。”
“那学长以后喊我的名字吧。”她弯起笑眼,声音清缓,很是悦耳:“学妹有太多个了,黎清欢只有一个。”
她不等周时序回话,继续往前走,依旧不急不徐地。
树叶随风缓缓摇曳,暖黄的灯光映照出清瘦的身影,给人一种宁静安稳的感觉。
等那道身影在视线中消失,周时序才收回目光,回想着她刚刚的那句话。
学妹有太多个,那么学长呢?
她不是也一直叫他学长吗。
他笑了笑,从岔路口去图书馆。
-
黎清欢走到宿舍门口,看见气哄哄的江吟月,和正在念叨的余嘉年。
见到她,江吟月立马冲过来一把抱住:“清欢你终于回来了,快快,我们回寝室。”
余嘉年没有看见周时序,不由问道:“他人呢?”
总不会一个人先回寝室了吧?
“图书馆。”黎清欢回答。
“他去图书馆?不是,他有......”余嘉年难以置信闭闭眼,深呼一口气才缓过来。
“走啦走啦。”江吟月催促。
余嘉年又叮嘱她:“下周降温,你多穿点啊,别感冒了。”
“知道,啰嗦!”江吟月拉着黎清欢回到寝室。
明天是周末,另外两位室友出去玩不回来,她们洗过澡后关灯上床。
少了两个人,寝室里显得格外空,江吟月忽然想到什么,脱口而出:“清欢,你不回家吗?”
她不是本地人,待在寝室很正常,但黎清欢的家在深城,按理来说,周末都会回家的。
“不回。”黎清欢说:“太累,想休息两天。”
“这倒也是,这周上课太忙了,周末就应该在寝室睡个昏天地暗。”
光是从声音里,黎清欢都能感受到她的愉悦和亢奋。
“行,那我睡了。”她故意道。
“别啊。”江吟月倏地坐起来,“大好休息日,陪我聊聊天。”
“睡觉。”
江吟月掀开帘子,从隔壁床爬过来,两人“啊啊啊”叫唤着,最后挤在狭窄的单人床上,开着床边的小灯谈心。
周末过后,又是新的一周。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江吟月问她:“你是回寝室还是去图书馆?”
“我要去趟广播社,先前提出的互动专栏定下来了。”
今早杨青青给黎清欢发消息,问她中午之后有没有时间来一趟广播社,编辑部的成员和副社长都在场,正好讨论栏目试播的事。
“真的?”江吟月蠢蠢欲动,满脸兴奋:“你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我马上去投稿。”
黎清欢无奈道:“好。”
她到广播社,敲门后进去,长桌旁围着几位陌生的面孔,杨青青主动起身打招呼:“清欢你来啦,过来坐。”
黎清欢坐在她身边,抬眼发现对面的男生一直在偷看自己。
她觉得男主有些眼熟,想了下记起来他是搬书途中遇见的男生,好像是叫方文路。
方文路冲着她笑了笑,黎清欢微微颔首,直接问道:“互动栏目有什么问题吗?”
“学弟你来介绍吧。”杨青青道。
“栏目的名字叫黄昏来信,每周五下午播出,投稿采用匿名形式,如果想实名需要拿校园卡到广播社审核,投稿渠道用公众号后台留言。”方文路稍稍停顿,而后说:“这些是已经定下来的,但有一个问题是,投稿人写信的对象会不会觉得不适。”
骂人的信件他们肯定不会通过,那么绝大多数应该是表白的信件。
表白者匿名了,可是被表白者的名字会被念出来,他考虑到他们会有不适。
“有这种可能。”黎清欢想了想道:“匿名投稿的对象也同样匿名,实名投稿的对象实名,能省去很多麻烦。”
如果出现问题,被投稿者也能直接找到人,而不会找上他们的麻烦。
“但这样会很没意思啊,谁愿意听没名字的内容啊。”说话的是先前见过的寸发学长,也是广播社副社长。
“万一有事,我们负不起责任。”黎清欢直言挑明。
副社长说:“出不了什么事,校园墙那么多人被匿名表白都没事,也没见有人找校园墙的麻烦啊。”
“副社长知道校园墙是谁在管理?”
“不知道啊。”
黎清欢看向他,眼底的意思很明显,所以他们才找不到人算账。
广播社不像校园墙,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互动栏目说到底是她和杨青青读信,她们需要负责。
“其实我也感觉不会有事。”杨青青说:“大家投稿不就图个乐子嘛,全部匿名像空口编造的。”
“我也觉得,校园墙这么多年都没事,不会到咱们这里就出事。”
“是啊,对象别匿名吧。”
社团里其他人一致反对黎清欢提的建议,讨论半天,最后副社长拍板了最初的计划,说今晚开通投稿渠道,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