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3
心的都不是帝王的打压,是秦亡之后乱军抵达,一群豪强聚集在一起,岂不是一打一个准?
虽然知道有好处,还是忍不住会思念家乡,在自己的地盘上才觉得更有安全感。
【此举一开始遭到反对,但后来却形成一种风俗,不仅华夏往后的朝代屡屡模仿,受到华夏文化影响的日本同样受到影响,在以奈良、京都为都以及丰臣氏建设大阪时,江户开府时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日后后世的天皇也纷纷效仿。】
【后来“秦”成为了强大的象征,古罗马称呼大汉为“大秦”,大汉称呼古罗马为“大秦”,而历朝历代被封为“秦王”的都能征善战,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就是“秦王李世民”。】
嬴政笑了:“千古一帝李世民,原来也曾是秦王。”
这算不算也是大秦的后裔?
这一波,大秦嬴麻了。
刘彻嘀嘀咕咕:“为什么不是汉王?这大唐的子孙不孝!”
李隆基想起自己最崇敬的太宗爷爷:“自太宗皇帝之后,再也没有人有资格受封为秦王。”
秦王,当能征善战,封疆拓土。
有李世民的珠玉在前,此后大唐再也没有人有资格被封为“秦王”。
【这就是秦始皇的魅力,也可以说是大秦的文化影响力!】
【秦始皇代表着大秦的强大,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全世界!】
老秦人集体骄傲。
而其他皇帝,酸溜溜。
朱元璋想想自己被天幕骂了很多次,再想想秦始皇多次被夸,气得吹胡子瞪眼:“后世人真的很喜欢始皇帝那个暴……那个始皇帝,他有什么值得好喜欢的!”
朱棣:“……”
父皇能改口,已经进步了,可惜文采似乎还是没什么长进。
【所以,在讲秦汉文学之前,咕咕先讲一讲帝王。首先,因为“文化入侵”与“文化影响力”相关,说起大秦,论文化影响力谁能比得过秦始皇?】
【其次,因为帝王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文风。】
【假如没有秦始皇的开明,出身卑微、人品还不咋地的李斯不会得到重用,很多政策也不会得到实施,自己的文章也没机会传到后世。】!
第142章 第 14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3
【秦朝因为历史短暂,文学上的成就比较少,这里主要以两个人举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吕不韦如何上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多说了,今日的主题是“文学与文化影响力”方面,所以只提《吕氏春秋》。】
众臣齐齐低头,眼神躲闪,都不敢去看嬴政。
但是嬴政表情淡然,眼神悠远地回忆起吕不韦的执政理念。
大秦当年实行军功制,以战功授爵,因此战士往往会割下敌人的头颅来换取军功,并且对战场进行坚壁清野,破坏到寸草不生,这也是为了毁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战争里很常见的手段。
在大秦还是秦国的时候这种做法还能对敌人带来威慑力,但是进入大一统进程后,吕不韦认为这样只会激起六国的仇恨心,并且不利于大秦后续的管理,于是他提议“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不要破坏要保护,这样秦国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秦国遇到天灾和饥荒,想要对外征战来缓解国内的饥荒,但是没钱。
当时嬴政的主意是强征,但是吕不韦以商人的思维选择做交易。
时任丞相的吕不韦下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政令一出,富商、地主纷纷出钱、出粮,饥荒和军粮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除此之外,吕不韦当政期间,颇善于后勤和招纳人才,率兵四处征战,为秦国占领了大片土地,也为他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哪怕大臣不敢在嬴政面前提吕不韦的名字,嬴政对他却并未有诸多忌讳。
不过是权力之争,不过是成王败寇,吕不韦掌权自己永远无法正式掌权,自己掌权吕不韦怕追究自杀,
但是现在嬴政有些遗憾,吕不韦死早了,不然不论是吕不韦的商人身份、商业头脑,还是其他能力,大秦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嬴政的眼神扫了一眼李斯:这里不也有个将功赎罪的?
李斯浑身一个激灵,生怕帝王又想起自己那瞎了眼的黑历史。
【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部 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吕氏春秋》,吕不韦发挥自己的智慧,不仅在后期以“一字千金”来推广自己的书籍,笼络人才,在编书的时候野心也很大。】
【吕不韦是杂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也秉承了杂家的理念,将百家的观念都记录下来,以此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说白了,就是这本书要包罗万象以天地为纵轴,以古今为横轴,凡是这个坐标轴内的一切事,这本书都要涉及。】
【正因为如此,百家里一些遗失的著作,比如杨朱、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著作早已失传,但在《吕氏春秋》中都有一些相关记载,从中可以看到百家诸子的理念。】
被提到的几家后人齐齐傻眼了。
杨朱学派后人道:“我们的著作竟然遗失到了这个地步?”
名家弟子道:“竟然只能靠《吕氏春秋》,靠杂家的书去了解我们?”
“名家”离坚白派弟子道:“我们自己的弟子呢?”
议论纷纷中,医家弟子冷不丁道:“后世不是独尊儒术吗,连兵家都被儒家列为下九流,名家大概也被打压了。”
儒家弟子瞬间被众多犀利的视线集火。
“你医家也曾经霸占三皇庙!”儒家弟子不甘心,把医家也拉下水。
“放心,帝王重要医家也不会独尊医术罢黜百家,那蒙古人也重用武将和工匠。”医家弟子一摊手,“除了你儒家,在大秦就是如此霸道排斥法家墨家,后世更过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杨朱学派也想起了后世的儒生名言,咬牙切齿,“好!很好!”
名家弟子开始撸袖子:“我且让你看看,我名家弟子是不是只会诡辩不能打!”
“打就打!谁怕谁!”此时的儒生同样硬骨头,丝毫不畏惧,撸袖子就上,“我儒家弟子也是学君子六艺的!”
嬴政面无表情瞥一眼远处的打闹场面,视线又回到了天幕上。
现在对于百家时不时打起来已经学会了无视。
也完全不想打压百家,百家自己就能打成一团糟。
【此外,吕不韦对文学表现的要求也很高,《吕氏春秋》在文学领域的创新很多。创作了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其中一大部分是从华夏古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