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8


育,获得了高深知识。

从这个时期开始,医学学位需要获得漫长的努力,受过训练的医学生很快从普通医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医学职业的精英。

到16世纪,大学医学知识制度化,医学发展专业化,在各行各业的地位也渐渐提升,大学医生占领了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现代欧美医生的高薪资高待遇高地位的雏形。

17世纪时期,医学成为高度发达的成熟专业。

渐渐的,欧洲中世纪大学里形成了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艺学院四大学院,这种模式延续百年之久,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框架,因此“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

【当然,这个发展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中世纪整理而言,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因为中世纪特殊的政教之争,医学院伴随着教会的改革发展强大,最终导致教会和国家势力分庭抗礼,而世俗与交汇时而冲突,时而合作。两者为了拉拢大学这样的团体,都赋予了大学自治的权利,也让西方的大学与华夏古代皇权之下的医学校相比更为自由。】

“教会竟然能与国家抗衡。”李世民下意识皱眉。

虽然大唐贵族信佛者居多,但就是为了抑制佛教的势力,皇族在有意提高和宣传道教。所以大唐其实是儒释道并行。“宗教的力量还是需要警惕。”长孙无忌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长孙皇后。

她的小名“观音婢”,就是典型的佛教名字,是父母为了让自幼体弱的她健健康康活下来取得小字。

长孙皇后笑了笑:“我信佛,喜爱佛经,但并不代表就支持佛教势力坐大。佛是佛,佛教是佛教。”

已经到了能与国家抗衡的宗教,在华夏,任何一位皇族都不会坐视不管,哪怕他同样信佛。

【教会需要大学为其培养人才,提供智力资源,于是不仅给予了大学各种特权,还给大学的神职人员提供俸禄。】

【宗教改革家也普遍把教育当做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这也为提高医生的地位有重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那么多手段激烈到害死国王的医生没有被拖下去砍头的原因之一,西方的医者与华夏的医者地位天壤之别。】

华夏古代的医者,深深的羡慕了。

哪怕是宋元时期的医者也不会在治死贵族后不被惩罚。

“就那医术,还有这样高的地位……”元朝的医者一边羡慕,一边语气很酸,“说得我都想去西方了……”

【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卡斯蒂谬尼曾说:“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欧洲从来不缺这种痛苦。】

6-7世纪,欧洲盛行麻风病,疾病从欧洲向地中海地区蔓延;

12世纪,每100个欧洲人中就有一个感染了麻风病,13世纪麻风病猖獗到了最高峰,仅在法国就有2000多所麻风病医院;

1346-1350年,欧洲黑死病大爆发,大量人口死亡,估计约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480年,意大利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住在乡村反而能活到40岁——因为糟糕的城市卫生环境。

整个中世纪,疾病泛滥。

各种传染病,比如伤寒、天花、麻疹、结核病,轮流侵袭。

肺结核是中世纪十分普遍和致命的地方性疾病,营养缺乏和畸形也很常见,到处可见寄生虫病、肾结石、甲状腺肿瘤、盲人、瘸腿和瘫痪的人,此外,当时坏血病、流行性感冒、麦角中毒、舞蹈症、出汗病、痢疾、性病也盛行于欧洲。

因为疾病与死亡率太高,当时甚至有一句谚语:“活着的人还不够去埋葬死去的人。”

这种疾病的泛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

古罗马时期,城市其实有修建大型引水管道,但是到中世纪已经毁坏消失,肮脏的污水和满地垃圾成为了常见的城市街景。在供水有限的城市,清洁水源有限,公民一般在公共浴室沐浴。到中世纪末,这些公共浴室因为名声败坏关闭。

城市居民想要水源,需要走很远的道路去有限的自来水井打水;

厕所常常跟满溢的化粪池相连,必须要清扫工来清空,垃圾被胡乱扔在街上,更不用说酗酒之后随地倒下的酒鬼,和随地大小便的男人了,论清洁卫生还不如古罗马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人同样误以为是空气中有“瘴气”,污染了空气和水,才导致了人类的疾病。于是人们信任教会,向神明祈祷,信任巫医手段混合的医生。】

【在欧洲黑死病过后,当人们死伤过度,发现祈祷无用的时候,对神权也产生了动摇,开始进入文艺复兴。】

黑死病的折磨下,让欧洲研究出来不少对抗瘟疫的方法。

当时的罗马等城市,会把来自疫区的人隔离在岛上1个月以后才可以入城,所有来自海上的船只要求离岸停靠40天。

检疫隔离也成为了中世纪最重要的流行病预防措施,“检疫”的英文词就来源于这个时期。

后来,所有港口建立了隔离所和医院,病人被隔离、强制报告、消毒。

政府给全体居民发放医学小册子普遍性启蒙,瘟疫期间强制掩埋尸体、限制人口流动和群体检疫,形成了一套公共卫生制度,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

【黑死病还让医学有了一个特别的发展方向——医学界开始注重人体解剖。】

【在黑死病之后,医学研究者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强调“解剖研究”。个人研究人体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个更直接地处理不同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人体的过程。此外,在这个时候,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有人在接力。

1315年,意大利的波仑雅医校中,教师蒙迪诺公开解剖一具女尸,1316年写了一本《解剖学》,书中附有一幅解剖教学图展现了解剖过程。

图画中,教授坐在讲台上,助手在讲解,仆人在操作解剖,学生们在围观——也就是说,解剖实际上是不专业的仆人操作的。

作为最早的解剖书籍,这本书印刷了20多次,一直沿用到16世纪,在这期间,解剖学几乎毫无发展,解剖也都是其他人操作,从不亲自实践。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让解剖学从外科学中分离出来,对学生真正有益的解剖学知识逐渐增加。

16世纪,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解剖工作和解剖图带给了社会很大的冲击,兴起一阵解剖学的热浪,让画家、药剂师和医生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有了更完美的人体解剖科普图,对当时的画家学习透视画法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