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3
,嫌弃化学成分有副作用,不是纯天然的绿色植物,嫌弃化学成分会在体内堆积毒素,嫌弃人体会产生抗药性,嫌弃西医是冷漠的机械化不够人.道。
【在古代,有条件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的,自然是帝王了。】
【但是即使这样,也不代表帝王一定长寿。】【历代559位帝王——这里包括397位皇帝和162位王,平均这些帝王的寿命,竟然只能活38年!】
【比如明朝,16位皇帝平均寿命只有42.2岁。】
这一番话,平等地创死了所有皇帝。
多少帝王不重要,重要的是寿命。
平均只有38岁!
这让那些还没到38岁的帝王集体慌了:该不会他们到了38岁就没了吧!
而明朝的皇帝更心梗:16位皇帝,平均42.2岁,竟然没有一个达到洪武皇帝的寿命吗?
洪武皇帝可是活了71岁!
【从西周起,华夏医学已经有了分科。】
《周礼·天官》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不过就与现代医院分科细致、小诊所医生全能一样,这样的分科主要是朝廷官方,民间并没有这样详细。
【春秋战国时期,医术最好的是秦国。】
【秦国是最早在制度上将巫和医分开的诸侯国,设置有太医令、太医丞等官职,并且有泰医左府、泰医右府等医疗机构,此外还设有左礜桃支、右礜桃支、左礜桃丞、右礜桃丞等。】
礜,音“育”,一种矿物,可以提炼□□,人服用后会产生幻觉。
桃支即“桃枝”,古人认为桃树枝可以驱鬼辟邪。
礜桃支从字面含义看是用巫治病的机构,不过秦国的医发展的不仅仅是用巫术。
【因为“秦晋之好”,晋景公不舒服时请秦国太医看病,医缓的断症状准确,晋景公称赞医缓“良医也”。这也是典籍中最早记录的一个医案。】
【有请今天的第一位帝王嘉宾——春秋时期,晋景公!】
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许多人的表情微妙起来。
历史关于晋景公的死亡记录,其实非常少,《左传》只用了一句话描述:“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很多时候“陷而卒”都被翻译为“跌倒在茅厕或者是坠入茅坑下的粪池窒息而死”。
因此,大部分看过《左传》的王公贵族或者文人下意识皱眉,觉得这是一个很不体面的死法,也是一个听起来就有味道的话题。
【没想到吧,先从他开始。】
【为什么要从晋景公开始,是为了看他的丑事吗?不是,是从老年病说起。】
秦朝时期,大臣们都有耳闻,议论起来。
李信:“不就是掉入厕所淹死吗,还有什么老年病?”
王翦最为年迈,叹息一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许是年迈体衰,腿脚无力坠入厕所?”
蒙毅摇头:“都是贵族,怎么会是那般简陋的茅房,定然是史书记录的不详实。”
嬴政默默听了会,直接问太医:“夏无且,你认为呢?”
宫中的医案存放在太医令,同样身为备受器重的太医,夏无且是能看到前朝的医案的。
夏无且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太医院的医案,缓缓说起一件往事:“我倒是记得,秦国太医缓曾为晋景公看过病,当时的医案记录过,晋景公病入膏肓,针灸药物都不能到位。”
恰好,天幕也说到了这里。
【晋景公邀请秦国太医医缓去给他看病后,医缓为他的诊断结果是“病入膏肓”。“膏”指的是心之上,“肓”指的是隔之下,也就是晋景公疼痛的位置是胸隔间。这也是成语“病入膏肓”的由来。】
【那么什么情况会引起胸隔间痛呢?】
【很大一个可能,是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是严重冠心病的症状,也就是说晋景公很可能是心脏病突发,才导致突然倒入厕所。】
“心脏病?”夏无且用手捂住胸口,膏肓原来在后世是那样的名字?胸隔间?冠心病?
这种疾病会导致人突然失控倒入厕所,那么有救吗?
夏无且短短的一个闪神后,开始奋笔疾书。
嬴政原本也想提问,看到夏无且狂热痴迷的态度,体贴地忍住了。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在如厕时猝死不足为奇,哪怕是现代也经常有这样的案例。】
汉高祖时期,还年轻的刘盈小心翼翼看一眼父亲:“父皇,您要小心……”
话一出口,吕后就先皱眉。
刘邦一定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儿子对父亲有孺慕之情又怎样,可惜不是个聪明的。
刘邦果然嗤笑一声:“生死有命,管那么多做什么。若是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连如厕都不能好好如厕,那干脆别活了。”
刘盈结结巴巴想要解释什么,刘邦已经不耐烦继续听了,拿起一壶酒:“闭嘴吧,好好听天幕。”
刘盈委委屈屈闭嘴,吕后头疼地揉太阳穴。
刘盈这个性子,到底像谁啊?怎么跟她和刘邦谁都不像!
【人排便时,需要闭气用力,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这种闭气作用会导致心脏的血液输出有过度射出现象,造成血液动力变化,血压上升,可能冲击已经有病理变化的血管,造成血管内血栓脱离,引发血管栓塞,心脏病暴发或者中风。】
【中老年男性更容易便秘,用力过度,可能会摔死。】
【那么为什么中老年男性更容易便秘?】
【因为,吃肉。】
在饮食上各有偏好,也就导致了男女的不同体质。
女性吃肉太少,缺少蛋白质,导致普遍缺钙,比如中老年女性更容易骨质疏松。
男性吃肉吃碳水,不喜欢吃蔬菜,导致缺少膳食纤维,如果还不爱运动,就更容易便秘。
这一点,哪怕家中没有兄弟,看男性长辈就知道。
在农耕社会,男性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最饱肚子的精细面食和肉类,只要有,一定是给男性劳动力吃的。而女性主要吃野菜或者自家种的菜,无论是粮食还是肉类都要分得少。
他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样的饮食偏好,带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疾病偏好。
现代研究证明,基因只占据17%,而生活和饮食习惯才是决定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
饮食主要是营养均衡,无论是只吃肉还是只吃素都容易导致疾病,越是重男轻女的家庭,越擅长把一家人都养病。
这个病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理。
过于偏心还会导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任意妄为最终一事无成,不被爱的缺爱,很容易被骗。
其实最有病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