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9
推进建设,这七天内应该能把长安周围建完。”
“村民对草市都很欢迎,目前任用账房和里长管理草市有用。”
“虽然也有里长任人唯贤做小动作,但是临时换了里长就老实了……”
还有各大城市里的动向,尤其是长安城。
东郭咸阳有些紧张:“长安城里组建了商会,邀请臣家人加入。”
“加入,为什么不加入?”刘彻并没有生气,盐铁官营已经开始实施,东郭咸阳这位曾经的大盐商如今入朝为官自然不能继续经商了,东郭家的人如今卖盐都是在为朝廷干活,在天幕重视商业后,刘彻正式给予了东郭家、孔家等大商人官商的名义。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交更高的税。但是对这些官商而言,是天降大饼,喜不自胜。
“你代表朝廷,长安商会既然这么懂事,就给他们一个面子。”刘彻似笑非笑,“不过,别忘了大汉的国库。”
他愿意发展商业,是为了国库,为了军费,为了大汉,而不是为了奢侈享受。
刘彻这句话相当于给所有官商一个提前的警告:正经做生意,他支持。但是想着官商勾结中饱私囊,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东郭咸阳和孔仅连忙应喏下来,回头就要去各大商会上传达帝王的警告。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汉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但是刘彻并没有觉得疲惫。
敲打完新出炉的官商后,刘彻精神保持着亢奋,继续与大臣们商议海外经商之事,商议着夜市的可能性,商议着纸币的可能性。
但是急不得,此时的大汉连五铢钱都还没有,货币还没统一,就不能直接跳到纸币;货币还没统一,也不能直接跳到夜市上,不然根本无法贸易。
好在张骞还没回来,在丝绸之路开通前,他们还有时间筹备。
晚上,所有大臣回家后,刘彻站在未央宫最高处,看着长安城的夜色,想到了后世大唐的长安。
刘彻羡慕道:“还是唐朝的长安城大。”
大的他简直想扩建。
但是一想到匈奴,罢了,还得省钱做军费,哎!
刘彻露出一个幸福又苦恼的笑容:今天也得保持住千古一帝的风采,真是不容易!
.
另一位千古一帝李世民,就没有刘彻那样的包袱。
他直接带着长孙皇后,便衣出行。这一次嫌弃那碍眼的大舅子,李世民直接不带长孙无忌,连侍卫也没带,自己佩剑出宫,若是遇到流氓,他如此骁勇善战,还可以上演一出英雄护妻~
长孙皇后看着夜市里各色各样的花灯,眼里流露出喜爱:“哇,夜市真是繁华!”
因为天幕放出了唐宋的夜市,李世民提前开了夜市。
当然,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是李世民连续熬夜三天后,特意出宫放松一下,也看看自己开放夜市的成果。
距离天幕离开后仅仅三天,大唐的夜市第一天开市,各大商户似乎铆足了劲,不愿意输人一头,一个个拿出看家本领,把长安街妆点的灯火辉煌。
各色花灯就挂在头顶,各色悠扬的音乐从两边的酒楼飘扬而来,还有各种美食的香味,飘扬在夜空中,混合着酒香、花香、往来行人身上的香囊香料,糅合成一股浓郁而让人神魂颠倒的奇妙香味。
如同盛世大唐,混合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但是并不会觉得杂乱,只会觉得更加宏伟盛大,更加丰富多彩。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在身边看到这样的繁华:“长安的商号原来有这么多。”
长孙皇后连连点头,看着花灯正要分享感想,就听到李世民下一句道:“这个月可以收好多税……”
李世民:想想就更开心了!
长孙皇后:“……”
长安夜市胡人多,金吾卫也多。
好在刚刚开始,以好奇者居多,晚上也没出事,两夫妻难得如同普通夫妻一样逛街,去酒楼欣赏舞乐吃夜宵,出来再看花灯猜灯谜,把天幕上出现过的游戏都给玩了一次。
虽然还没到元宵节,长安城的第一次夜市比天幕上的上元灯节还要热闹。
长孙皇后笑道:“等到上元灯节,夜市一定比现在更热闹。”
李世民深以为然。
短暂的放松,在回到宫中后回归正轨。
帝王夫妻各有各自忙碌的事情,长孙皇后继续修史的同时,开始研究和学习各个胡族的语言,李世民在紧盯着商业发展的同时,也没松懈农业,而且在商业贸易中,还有了好消息。
“什么,占城稻的稻种有了消息!”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时,喜不自胜。
大宋才被引入的占城稻,现如今在大唐贞观年间就提前出现了。
“是的,是一个外邦商人带来的!”负责夜市的官员激动地说道,这可是占城稻,天幕认证过的高产稻谷,大唐若是种成功了,可以让大唐人都能吃饱肚子!
他已经把那一小袋占城稻的种子带来了,虽然看起来不多,君臣们一个比一个谨慎。
“拿下去好好种,先试试能不能发苗。”李世民的宫中就开辟了小块试验田,现在分了一小部分,更多的交给负责农桑种植的官员去负责。
因为大唐人还没有接触过占城稻,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有没有作假。
但是李世民是个很能信任人的君王,占城稻还没验证出来,李世民已经问起那位商人:“他有什么要求?”
官员道:“想要与大唐通商往来。”
李世民没有拒绝,也没有冒然答应:“先派遣商队与使者去看看,再做决议。”
除了占城稻,大唐也需要对外贸易,李世民并不惧怕那商人背后的国家是否心怀叵测,就如同大唐的武将们也不会惧怕。
尉迟敬德等武将就开始嚷嚷着要去当使者,看那挥舞拳头的模样,让人怀疑是想当武力使者。
“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明朝有郑和,我大唐,也不能缺。”
李世民的视线往群臣中一扫,使者团队里自然是需要武将,但是更需要外交大使。
不如……
前李渊心腹、前鸿胪卿唐俭主动走出来:“陛下,老臣愿意前往。”
唐俭曾经出使东突厥,要求颉利可汗放归隋炀帝的萧皇后、杨政道和其他大唐俘虏,颉利可汗答应了。
唐俭还没离开,李靖和张公谨率领唐军突袭东突厥,唐俭在差点被砍的情况下还能活着完成任务回到大唐,足以说明他外交能力的卓越。
李世民欣然允诺:“善,那便由唐俭领队。”
这支使团很快组起,并且在那位外邦商人的指引下,朝着大唐西南的方向行走。
在行走过程中,使团需要时不时在当地借宿,这样让唐俭发现了民间的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