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0
,一直到现代都没有立足国际市场的人参品牌。
韩国所谓的高丽参,与东北人参同处于长白山上,但是韩国的高丽参品牌可以做到世界第一,而华夏的人参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西洋参、花旗参、高丽参等等外国品牌,甚至连东北也开始种植西洋参品种。
【与美国的贸易,只是饮鸩止渴,并不能拯救大清,反而让大清的白银更多的流向海外。】
【当清廷本就有限的经济产业陶瓷、丝绸、茶叶,全部被其他国家抢走市场,当清朝人口剧增田地却被垄断,贫穷人口越来越多时,大清还能如何应对?】
【最终,大清走上了宋朝明朝用过的老招式:
“印钞票”。】
大清的印钞票,玩出了新花样。
先是大量铸造重量轻而面值打的铜铁大钱,市面上有了面值1000文、500文的铜钱,还印刷了大量的宝钞。
这两个手段是不是很眼熟?
.
孙权:???清廷是不是抄袭了自己的手段,这不就是他的“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吗?但是问题是,自己的大钱不是失败几千年了吗,清朝竟然还用?
朱元璋:朕的大明宝钞刚被骂过,又有人来学。
挺好,看来史书真是白写了,这清朝皇帝看来书也没比自己多读几本。
【然后,清朝开始学洋人,发行“国债”和“股票”。】
清朝先发行的“国债”,主要是发给富贵人家兑换资金,美其名曰“劝借”,还嘉奖出资较大的民众,约定时间返还。
但是返还了吗?
没有。
不但各种拖欠,还试图再发新的股票集资,这一次,上当受骗的民众再也不愿意出钱,“昭信股票”无人问津。
但是各种折腾之下,清朝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乱,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
从1853年,清朝铸大钱开始,市场进入通货膨胀,物价疯狂上涨;
1853年,清廷发行国债,骗了一笔钱后潇洒滋润了一段时间,并且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开始对国产鸦,片收税,清廷过了一段好日子。
但是,外患又来了,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花光骗来的钱,还带来巨额赔款。
1896年,清廷财政赤字达到了1292万两白银;
1903年,清廷财政赤字达到了3000万两白银!
可能有人问,清廷财政赤字如此严重,怎么赔得起天价赔款?
除了前面提过的花式名目压榨百姓,还有个手段:不断地抵押自己的土地、矿产和国家资源,换取列强国家的贷款,再来赔偿清廷给列强国家的赔款。
这种手段,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
荆咕放出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位身躯瘦弱拖着长辫子的男子,精神带着异常的亢奋,从家里卷走地契和最后的古董,要去大、烟馆。
“儿啊,这是你爹留给你的祖产,你不能对不起你爹啊! 他的老母亲在后面哭喊着抱住他,却被男子一把甩开:“滚!
“儿啊,不能当啊,你当了你妻子孩子,不能连祖宅祖地也当掉,日后让咱家人如何立足! 老母亲继续冲上来,抱住他的腿。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打动男子。
他不耐烦的一脚踹开老母亲,哪怕听到老母亲“咚 的一声似乎撞到了哪里,也没有回头。
他亢奋地带着地契,直奔大、烟馆,谄媚的把地契献给老板;“您看,我是不是可以进去继续抽了?
“这些只能抵你之前欠下的大.烟款。 老板不以为然掀开看了看,随意地拉开抽屉把地契扔进去,里面满满的一抽屉各色地契。
“这一次的,先欠着吧,进去吧!
然后画面一转,变成了清廷跟西方列强贷款。
官员献上大清的土地、港口、矿产地点,西方列强开出贷款:
“这些只能抵你之前欠下的赔款。这一次的,先欠着吧! !
第114章 第 114 章 商业与货币14
【清朝的局面可以说是自己一手作出来的,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时,肯定没想到,商业还会关系着国家命脉。】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包括以下部分:
对国产货物出口实行限制,粮食、铁及铁器、硫黄、硝等严谨出口,丝及丝织品、茶叶、大黄的出口量实行限制;
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制造海船,对造船规模、造船专业化控制严格;
长期实行“禁海”,对出国华商及海外华侨出海的手续要经过申请、具结、取保、船只连接环保结、舵水人等连环保结等繁琐环节;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禁止中国人教外人汉文和国人学习外语;
由行商垄断对外贸易,同时对为数不多的行商进行刁难和打压。
……
【这里列出的部分,有很著名的代表性,可以清晰看到清朝如何一步步倒退,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
限制出口货物,限制丝和丝织品,质比不上日本生丝,产量也比不过,想要薄利多销都没机会,于是把蚕农一步步逼死;
严格限制自己造船,严格控制造船规模和专业化,等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钢铁船的技术飞速领先,不但把大清的木船遥遥甩开,大清连技术都没有;
长期实行“禁海”,对大海上的风起云涌完全不知道,最后大清的海域主权被剥夺;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于是传教士入华后回去自己写得史书比清朝文人写得更客观更真实;禁止中国人学习外语,于是大清从皇帝到官吏,都依赖翻译,都被翻译坑惨过。
建立了“广州十二行”,一边依赖十二行的行商对外贸易,一边各种刁难打压,让国内自己的商号生存艰难,外资进入后抢占市场毫不费力……
.
还是那位马嘎尔尼,他一口气提出开放7个通商港口:宁波、舟山、天津、广州等地,并且要求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仓库来收储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北京设立事关,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修建设施作为存货和英国商人居住。
但是翻译把国书改得面目全非,担心这些“琐事”扰了乾隆祝寿的兴致,只谈了祝寿和进贡,英国人对大清领地的野心完全被有意遗漏。
尽管这样,马嘎尔尼展示了英国的部分先进火器后,乾隆依然很不高兴,后来派大臣对其“详加开导”,对所提之项全部驳回。
马嘎尔尼失望而回,随从后来概括:“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二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乾隆年间,东印度公司的商人执意去浙江定海设立新的冒一点,乾隆皇帝直接给予强硬回击:把松江、宁波、厦门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