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8
“王有女乐二万人,女乐怎么能少得了华服美饰?”伊尹看到夏桀沉迷奢侈享乐时,很快就针对其需求,设计了一套陷阱。
“用最好的丝织品,去买卖交换夏人的粮食,我们就有机会。”
此时还是商国国君的汤,支持商业发展,对此计谋大为赞赏:“可以一试。”
伊尹汇聚了商国与其他方国最好的丝织品,集合了商国最好的商人,朝着阳城出发。
商国的商人到处做生意,即使到了阳城也没有引起夏人的警惕,反而汇聚过来开始查看新货物,立刻被精心准备的丝织品吸引了。
“最近新到的布匹真好看。”
伊尹怂恿:“这样好的布匹进贡给王,一定能得到王的赏赐!”
夏人心动之余,问了问价钱,又有些犹豫。
要这么多粮食,不便宜。
谁知正在这时,有人突然冲进来,把先来的夏人挤到一边:
“哎哎哎,昨天的布还有没有!”
说着,也不管前面的夏人买不买,看到面前的布匹,直接一口价叫到:“我全要了!”
这人,正是伊尹安排的“托”。
他看到伊尹,故意当着众多顾客的面,一边示意仆人搬运用来付账买布的粮食,一边仿佛得意忘形一般就当着众多客人的面说道:“王给我封了个官嘿嘿,多亏了你的布,王很喜欢!”
这位托也不怕被住在都城的顾客去调查,伊尹准备良久,自然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把这位内奸安排好了,才趁此机会来卖布。
顾客们原本还犹豫的心态,看到买布升官的后来者直接包圆了所有的布匹,顿时急了:“你怎么能全买了?”
托儿道:“我家族那么多人,谁不想当官?”
“先来后到,我先来的!”
“我出高价!”
“我先出的粟米,我先买!”
“是我先来的!”
“我来的更早,你们都给我让开!”
……
眼看着一群顾客即将打起来,伊尹连忙喊道:
“明天还有,不急,明天还有!”
人群中又有人喊了声:“官位就那几个,被封完了哪还有我们的份!”
这样一喊,气氛更上头了,夏人买布买的更疯狂了。
伊尹就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夏人以粟来兑换丝织品,最终用丝织品换来了夏人的粮食,让商汤获得大量的粮食,作为军粮储备,取得了战略优势。
.
“管子看来也有学习伊尹之道。”
扶苏看到伊尹的计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离得最近的管仲的“齐纨鲁缟”。
齐桓公与鲁庄公不和,两国多有摩擦,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布料最好,齐桓公不服,于是管仲出了一个主意。
管仲要求,齐桓公经常穿鲁缟,在国君的倡导之下,从贵族学习到富商学习,齐国迅速流行起了鲁缟。
但是,齐桓公紧接着下令,不允许齐国人织缟,只能从鲁国高价进口。
在高价的利益诱惑下,鲁国人纷纷荒废农业生产去织缟。
在这个时候,齐桓公再加一把火,再次提高鲁缟的价格,让鲁国人瞬间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只顾着大力生产缟布。
一年时间后,完全荒废的农田颗粒无收,鲁国人陷入粮荒。
这时,齐桓公开始穿纨布,齐国上下齐齐抛弃了鲁缟。
鲁国的鲁缟卖不出去,堆积成山,偏偏还遭遇了粮荒,不得不向齐国买粮食。
齐国故意把粮食价格一提再提,最终不但把鲁国的钱重新赚了回来,还让无力继续买粮的鲁国人陷入饥荒。
鲁庄公这时才发现不对劲,连忙向齐桓公求饶,宣布鲁国愿意听从齐国调遣,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这才开仓放粮。
嬴政自然也知道这个典故,他看向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有百家弟子。
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属于大秦的伊尹,或者管仲?
【“商人”的名字来源于商朝,但是“商朝”来源于更古老的商族,华夏的商业与商部落息息相关,也与他们重商的政策有关。】
“想不到,总被说无道暴.政的商朝,竟然还是重商的朝代。”元朝末年,同样正在经历乱世的沈万二一边与友人喝酒,一边吐槽。
友人道:“那也只是商纣王暴.政,末代帝王谁不是这样。”
沈万二冷笑几声,看向元朝朝廷所在的方向:“呵呵,你也说了是帝王。商人有资格暴.政吗?还不是朝廷腐败,君王无道。”
友人连忙给他倒酒:“小声点。”
沈万二端起一杯酒,狠狠一口饮尽,仿佛把胸口的愤懑一口吞下。
“行了,也不用怨恨,天幕这一期说完,朝廷怎么都会重视商人。”友人说起来,提起朝廷的事,“现在朝廷已经在重视海外市场,在招募商人出海,你怎么不去?”
元朝本就注重海外贸易,在天幕提起后,更加重视,也开始主动招募民间商人为朝廷效力。
但是其中对汉人的歧视,对商人的不以为意,并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沈万二经商多年,早就看透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没兴趣。”沈万二意兴阑珊地喝口酒,“到处是农民起义,出海又有何用,说不定等我回来已经改朝换代了。”
说起来,他原本打算选一支起义军投资,但是天幕上说过后面的明清更加保守,还没元宋对商人的开明,沈万二又没兴趣了。
投资起义军不是好选择,什么也不做也容易被起义军或者官府搜刮,在乱世里,手中没有军队的商人就像是待宰的肥羊,谁看了都想来薅几把羊毛。
“喝酒喝酒。”一开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话,友人听着就害怕,生怕自己跟着一起被抓。
两人在乱世之中,都有些左右摇摆,此时听着天幕,不由也想听一听,未来的方向如何走是好。
【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很重视商业,制定保护商业的政策,商朝的都邑已经出现了经商的“市”和“肆”,商人就在“市”内进行商业活动。】
【到西周时期,统治者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有太宰总管商业,司市专掌市之治教政刑,有肆长负责检查货物,贾师定货物价值,质人掌成市之货贿。】
商周时期,“市”与“肆”都是专门划分出来的经商区域,“工商食官”更倾向于是官方管理的官商。
有官员统一管理,有统一货币交易,西周时期的商业在古代史料中记载,是比较公平道德的交易。
.
“王亥卖牛羊都能被有易氏杀人越货,怎么可能全是公平道德。”
巴清笑着摇摇头。
果然,史书也不能尽信。
她那位已经在咸阳开了纺织作坊的族人请教道:“可是天幕说了是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