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5
,黄金为中,刀布为下。
在统一的秩序与货币下,农者能够安心种地,商人得以安心营业。
.
有关黄帝的历史,哪怕是古代的皇帝们知道的也不多,只能从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去想象上古时期的尧舜之治,根据神话去还原传说中的部族首领。
“统一天下,必须要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嬴政微微颔首,对黄帝与自己不谋而合的做法非常满意。
他果然是千古一帝,与远古圣人做出了一样的抉择。
【在西方人眼里,华夏人做饭仿佛要施法,都要用手指头伸进去“做法”,其实华夏人的“做饭魔法”,是在用手指量水的深度。】
【那么为什么水深要用手指量呢?
因为这就是华夏最古老的度量衡,以人体为标准的度量衡,一指约为“一寸”,大概在2-3厘米,我们观察着需要到一指的哪个关节哪个深度,就能大概估算水与米的比例。】
荆咕特意放出现代人的做饭视频。
只见一个电饭煲里,被人倒入白米,然后用水淘洗之后,最后倒入清水,一根手指头探入水中,看看水没过的关节位置,就知道水是多了还是少了。
天幕特意用字幕做出了人关节的长度,一个手指关节约为一寸,荆咕放出的是自己的手,她的小短手手指一节不长,2.5厘米。
.
“后世的数算计量单位不同,看起来也更为精确。”大秦时期,数学家张苍看着天幕上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的度量衡,非常感兴趣。
现在的度量衡寸尺等,日常生活使用取大概范围,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精准程度是做不到的。
南北朝,数学家刘徽看着“2.5厘米”的标注,心念一动。
“咦,这个计量方法很好记。”小数的理论,在华夏正是由数学家刘徽第一次提出。
他在计算圆周率时,用到了尺、寸、分、厘、秒、忽等7个计量单位,把“忽”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而元朝时期,数学家朱世杰同样意动。
“这种点,比文字快捷。”
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同时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华夏古代,用算筹来计数,计算的时候一般用小棒表示数,要表示小数就只是用文字。
在西方,一直要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才第一次提出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现如今,有了天幕无意中的煮饭度量衡,小数提前在大秦诞生,对数学、对科学有了些微启示,在短期内还不明显,但是对于数学家来说,慢慢琢磨后,将会有长远的影响。
【说起度量衡,华夏最古老的度量衡,就是以人体为标准。
比如《说文解字注》云:“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大戴礼记》、《孔子家语》中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的记载。
《小尔雅》中还说:“跬,一举足也,倍跬为步”。
这些都是以人体为度量衡单位的记载。】
华夏有自己的十进制,与古老时期用十根手指计数有关系,十进制在各大古老文明都可以见到。
华夏还有自己的十二进制,比如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十二地支……
而这个十二,是四根手指的十二个指节,在计算的时候用大拇指在手指指节上轮流数数,就是最便携的“计算器”。
人体,就是最古老的度量衡单位。
【而华夏的这种以人体为标准的度量衡,从医学解剖的角度来说,也有科学道理。
一指为寸,十指正相当于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的这段距离。一拃为一尺,人的身高正好相当于它的十倍。人体的身高与伸出两臂之长相等。人体这一完美的比例关系,欧洲直到十五世纪才发现,经常在艺术解剖学中用绘画描绘。】
天幕放出欧洲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艺用解剖学的图片,这一位“文艺复兴三杰”为了研究人体,曾经亲手解剖过死刑犯,并且为数不少。
他的人体画,有一副非常出名,一个圆圈内,一个裸体的男子张开双臂,双臂和双腿高低抬起不同的角度,都是在圆形内。在艺术解剖学中,已经有了人体比例的各种概念,但是这样的概念,在华夏远古时期已经被提出,只是很可惜没有进一步深入。
.
“原来我的身高与手臂的长度一样。”小朋友伸出手臂,第一次好奇地仔细看自己的手臂,再低头去看自己的脚尖。
大人伸出自己的手掌,观察自己的手指关节,原来这就是一寸?
又用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做一拃,量为一尺。再用一拃去量手指到手肘的位置,再乘以十,原来这就是自己的身高?
天幕上其他的知识需要工具或者材料,只有这一个,量自身就可以,顿时不分男女不分贵贱,都开始饶有兴趣的比划起来。
先站在墙边,在头顶画一道,然后用手臂去比,用手肘去比,用手掌去比划。
宋朝,宋慈快速记下天幕上的内容。
原来人体的身高与手的长短都有关系,这岂不是意味着他日后只要发现尸骨的手掌,都能揣测出人的身高?
除了手,还有头颅,还有脚掌大小。
既然天幕说人体比例有一定联系,西方也有人解剖研究,那华夏人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比例?
南宋时期,宋慈开始对解剖有了想法。
大宋并非完全没有解剖学,只是比起医学,解剖更多的被用于政治方面。
比如王莽改制后,有农民军起义反抗,其中一名反对党名叫王孙庆被捕。王莽出于杀鸡儆猴,对王孙庆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杀戳,把竹扦子通到王孙庆的经脉中去,搞清了血管的来龙去脉。
宋仁宗时期,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蒙干等人,在起义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结果中了宋官吏杜杞的圈套。
杜杞假意设宴款待起义军首领,等一群人喝得烂醉如泥后齐齐抓捕。
此后,起义军被斩首,而起义军首领欧希范被推官吴简解剖,并命令画工将所见绘成图谱,名之曰《欧希范五脏图》。
宋徽宗时期,解剖学家杨介根据泗州处死的犯人尸体解剖材料,绘成《存真图》。
此图对人体胸、腹、脘内脏的前面与背面,右侧胸、腹腔及其主要血管关系,横膈膜及在其上穿过的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都有较《欧希范五脏图》更为详细和正确的内容。
这两幅解剖图在后世已经失传,但是在南宋时期还是存在的,一直到明朝还有医学家借鉴学习。
宋慈曾经拜读过解剖图,也通过此图看到过人体内脏的结构,但是现在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