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2


是更喜欢少林派。”

赵光义一惊,看着几乎半裸的少林武僧:“兄长你连男人都不放过吗?”赵匡胤表情一阵扭曲:“朕是喜欢少林派的功夫!”

你个色痞脑子都在想什么!

赵光义再次开始装死。

赵匡胤心头冷笑:你装,我看你装到什么时候,我什么时候死,保证你死在我前面!不管你怎么装,哥哥离世之前保证把你先带走!

【首先说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兴建,民间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传扬武学的说法,不完全正确。达摩祖师是有,但是来到少林寺传播的是佛学,达摩祖师创立的是禅宗,不是少林武术。

如果华夏武术需要靠外来的人传播,为什么达摩祖师的本土南印度为什么没有武学?】

虽然影视剧里也加入了一些西域高手和外邦高手,但是与从域外流入的武术完全相反,武术是从华夏往外流出的。

不然印度到如今可能最出名的体育活动就不是“瑜伽”而是“武术”了,但是至今全世界都认可——中国功夫!英语里有单独的“Kongfu”指的就是中国功夫,不需要加“Chinese”也是中国功夫!

.

“后世好像直接的战争不多,但是各种各样文化的抢夺很多。”嬴政若有所思。

经历过百家争鸣,嬴政对于百家之间的文斗武斗亲身也体验过,比如大秦被儒家骂了好多年,他还被儒家指着鼻子骂过,这不仅仅是儒家不认可大秦的君王,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博弈,是大秦的国策与儒家的理念不合。

天幕讲过各国抢“四大发明”,也讲过韩国抢华夏的非遗文化,讲其他国家造谣华夏文化,这样的文化战争,看起来与百家之战有些相似,却又有些不同。

没有见过文化入侵的嬴政还不知道,后世可以兵不血刃、隔着千里之外给人洗脑,隔着网络就可以洗出一些叛国的汉.奸,但是此时,武术已经向嬴政展示了文化战争的初次端倪。

武术,不仅仅与军事相关,也与文化,与政治息息相关。

【少林寺武学是正儿八经的本土原创,在达摩祖师出现之前,因为正处在乱世,崇尚武力,少林寺本就有习武风俗。到唐朝时,渐渐演变出武学,有慧光、园净等后世留名的高手,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少林派。少林寺武学真正扬名,是在大明。】

明朝少林,以棍法闻名,有小夜叉六路、大夜叉六路,均有棍谱、棍图以及破法谱,还有两人练习的排棍。

明朝后期,少林寺有了少林拳法。

明末清初时,少林寺汲取了北方的拳法,学习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最终融会提炼,形成了完善的少林武功——这时候的少林武学,是集天下武功于大成,才是后世之中所说的“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派在全国各地光设分院,除了嵩山少林,隋唐之际在福建莆田设立九连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

元朝时期还在外蒙古和林、天津、长安、太原、洛阳等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在山东九顶莲花山、台湾八番社、四川峨眉山设立分院,加起来有十座,这样可以在全天下广收弟子。

因为分院众多,广收天下弟子,融汇大江南北的武学精华,少林寺套路众多,光是拳法就有172种之多,还有“少林七十一绝技”,棍法、枪法、刀法、剑术等等。

【大家知道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样,都是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但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俞大猷也是一名曾经去少林习过武的武术高手,并且写有《剑经》。】

【这本《剑经》非常有意思~】

开始听到天幕夸自己是武术高手,俞大猷还在高兴,突然就听到荆咕语气带笑得夸自己的《剑经》,俞大猷突然心虚。

戚继光带着一脸看好戏的表情看俞大猷:“天幕在夸你!”

俞大猷干笑:“呵呵。”

.

一位佩剑的黑衣人深夜闯入俞大猷的练功房内,凶神恶煞瞪着练得满身大汗的俞大猷:“你就是《剑经》的主人?”

“是我。”俞大猷笑得一脸憨厚,并没有因为黑衣人的不请自来生气,好脾气地问道,“兄台有何贵干?”

来人语气不善:“我倒想看看,你的剑术有多高明,还好意思以剑为名。”

俞大猷也不推辞,干净利落:“请。”

练功房中有各种长短武器,有剑也有棍,黑衣人以为这是家族中集体使用,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俞大猷与他空手搏斗几个回合,渐渐靠近武器架上,猛地抓起一根长棍来。

来人还庆幸:这俞大猷身手不错,不过好在只拿了棍子,若是拿了剑自己岂不是要输的更惨?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俞大猷拿着棍子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打得他那叫一个毫无还手之力。

来人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这哪里像是剑法,这不分明就是棍法!

“你不是擅长剑吗?”

俞大猷脸皮极厚:“吾以棍为剑。”

来人气急!

胡说八道!

棍法跟枪法完全不同,你到底是“以棍为剑”还是擅长的就是棍法他看不出来吗?

骗子!

看起来浓眉大眼一武将,阴险的很!

俞大猷裂嘴一笑,扬棍打得更加激烈,还突然大着嗓子来一句“来人啊有刺客”,外面的守卫蜂拥而入,黑衣人想跑被俞大猷用棍子打得无处可逃,等到守卫集体赶来,把他的退路堵死,最终被强行抓住绑了起来。

黑衣人被围殴时,看着依然笑得一脸憨厚的俞大猷怒骂:“你不讲武德!”

俞大猷耸耸肩:“兵不厌诈,我是武将,不是侠客,要什么武德。”

.

“哈哈哈哈,说得好!”朱元璋笑得十分痛快,对这句话无比赞同。

没错,武将要什么武德,□□就很不错,他不就是打了胜仗才当上皇帝。

尤其是看到这俞大猷是大明的武将,朱元璋就更开心了,有种肉是烂在自己锅里的好心情。

“咱大明也还是人才很多嘛!”

【前有“赵太祖长拳”更擅长的是腿法,后有俞大猷的《剑经》实际上是练棍之法,他本人更擅长少林棍法,不知道他的敌人被坑过多少次。】

俞大猷尴尬,非常尴尬。

其实后来他再回少林,发现少林的棍法有些过于套路不适用实战,反过来把自己的棍法和在军中实战的经验传给少林,让自己的棍法也随着少林棍法一起扬名天下。

但是被天幕点出来自己“以棍为剑”,还是显得自己多么不老实,以后出门肯定要被人调侃了。

戚继光慢悠悠给他倒了一杯酒:“别想太多,别人想被天幕点名还没这个机会,你以后就是棍法宗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