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7
,是工部王恭厂的火药库爆炸,而爆炸的原因与宋朝时期技术发展研制不足不同,是因为官吏腐败,导致当时的火药储藏条件恶劣,管理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天启大爆炸,当时因为仓库管理不善,火药受潮结块,有不懂的小吏竟然想用斧头把火药劈开,一斧头下去,摩擦出火花,直接点燃了仓库的所有火药,来了个连环大爆炸……
总而言之,其实不是“炮祸”,是“人祸”。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这一次战役中,神机营立下大功,也先的弟弟被枪炮打死。
从此,大明开始再次重视火器技术,火.枪火炮成为了明军的主要武器。】
【可惜,终究是迟了。】
【当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传入时,大明这才发现,自己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开始仿制佛郎机。】
【天启年间,红夷大炮传入,大明开始仿制红夷大炮。】
【从发明创造到仿制购买,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其实是不如宋朝的。】
官办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火器是否得到发展并不是取决于火器是否厉害,而是取决于帝王的喜好。
官办的军器监并非没有人才。
嘉靖年间,曾铣从山东调任三边总督。
这位总督对火器很有兴趣,发明了地雷,亲自主持研制火器,还研发出火车地炮各种火力强大的大型火器,想要收复再次被蒙古占领的河套地区。
但是还没等到他一展身手,曾铣死于嘉靖和严嵩之手。
他死后官吏去抄家,才发现他家徒四壁,自己所有的私人钱财都拿去研制火器。
.
明朝嘉靖年间,朱厚熜在后宫,一身道袍不像皇帝更像道士,端坐在炼丹炉前,闭目修道。
小太监低声前来传讯:“陛下,曾铣上奏折《请复河套疏》。”
跟随帝王喜好,同样穿着一身道袍的严嵩看着朱厚熜闭着眼睛没听到一般,主动挥退小太监:“陛下在炼丹,无事不要打扰。”
没隔几天,又有人前来。
这一次,不止是小太监,首辅夏言一起跟来,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太监把折子递上去。
小太监再次递上折子:“陛下,夏首辅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皱了皱眉,夏言怎么也掺和进来?
严嵩瞅着朱厚熜的脸色,迅速批评道:“陛下即将得道成仙,说这许多杂事作甚!”
朱厚熜睁开眼睛,冷冷地看了过来。
“所为河套之事?”
严嵩连忙道:“陛下,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导致战乱兴起,民间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劳民伤民啊!”
夏言早有准备,严词厉色:“河套地区乃是我大明养马重地,若是不收复回来,大明战马都不够用。”
严嵩却道:“大明有神机营,有火器火炮,有没有马匹无足轻重。”
这一句话夏言赞不赞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说到了朱厚熜的心里。
朱厚熜没有言语,伸手去接过折子,打开翻看一番,随手扔到一边:“朕会考虑。”
然后再次坐到丹炉前,意思很明确,闭门谢客,夏言可以走了。
夏言气冲冲的离开,见到等待的曾铣还安慰:“老夫一定会再次递折子,一定要把河套收复回来!”
但是,夏言注定是做不到,他自身都难保。
严嵩为了彻底击溃夏言,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
此后,首辅夏言被罢免,曾铣被捕。
明知曾铣无罪,百姓都在为之喊冤,但是碍于严嵩和嘉靖的权势,主持刑狱的三法司没有以律论断,而是揣摩着帝王心思,以交结近侍将曾铣斩首,将曾铣妻、子流放二千里。
当时天下人为之喊冤,把此案评为“千古奇冤”,将曾铣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传唱千年,在戏曲中一次次痛骂严嵩和朱厚熜。
.
刚刚在郊外被地雷炸的一身土和火药,狼狈不堪的曾铣看着天幕,慢慢张大嘴巴,喷出一口黑气。
“咳咳!”
“子重,你出名了!”一起研制火器的工匠与他多次合作后,亲密无间,没有身份的芥蒂,以友人相称。
但是一想到友人的出名一半因为火器,一半因为冤案,工匠就为他愤怒。
“可恨那严嵩,竟然如此诬陷害死你!”
曾铣想起朝堂上的党争,一阵阵无力。
“是啊,我研究再厉害的火器,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又有什么用。”
他连人都没了,火器哪里会得到重视。
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帮助曾铣,却又感到一阵阵的无力。
他不过是一个匠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若是你换个朝代,肯定能得到重视。”工匠只能抱着幻想,“天幕说过的秦汉和唐宋,那唐太宗知人善任,对百官武将也好,你若是生在大唐,恐怕不会是这个下场。”
.
大唐时期,李世民同样在遗憾。
“地雷啊!又能制火器又能打,还为官清廉的大将,来大唐啊!”
听到如此人才还来不及发挥实力,就因为政治斗争被诬陷害死,李世民比自己被冤枉还心疼。
虽然他已经有贞观群臣,但是人才这样的宝贝哪里会嫌少,他还想要更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够,来个二百四他也可以!
要是大唐有这样的人才,他还弄什么渭水之盟,突厥来了渭水一个也别想离开!
【几百年后,拥有更强大火器的明朝,被人数不到一百万的草原民族女真给亡国。】
【而曾铣那两份写给嘉靖皇帝的奏章,被清朝皇帝极为重视,将之收入《皇明经世文编》,成为了禁书。】
曾铣听到这话,差点给气笑了。
他大逆不道地第一次骂起了皇帝:“这什么狗皇帝,一个不如一个!”
明朝的皇帝不重视还诬陷处死他,清朝的皇帝过于重视然后把他的奏折列为禁书,都是什么毛病!
他怎么就遇不到一个正常点的好皇帝?
曾铣突然能明白为什么宋人愿意为软弱的宋朝皇帝赴死了,软弱归软弱,宋朝皇帝好歹还算开明。
更重要的是,对比一下现在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曾铣觉得乱搞兵阵图的赵光义都是可爱的!好歹为了证明自己,赵光义一直很勤政!
.
朱元璋气了一次又一次,心理强大了很多,好歹没有被气晕过去。
“贪污腐败!皇帝都不上朝,没人管了,哪里能不贪污!”
这一次,朱元璋已经没有只顾着骂贪官,进步的开始骂子孙。
“上行下效,皇帝懒政,下面的人懒得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