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5


向天幕,眼神坚定。

这一次有了上下一起支持,有了朝廷齐心协力的效力,还有了天幕明确指出大宋的弱点和优点,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金人制造的火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胜于蓝,金人制造的“震天雷”强势无比,攻城利器,宋人称之为“铁火炮”。】

【到后来,宋人反过来要向金人学习火器。】

【南宋时期,仿造铁火炮制造大量火炮,单荆淮一地,铁火炮10万余只,江陵府每月生产1000到2000只铁火炮,建康府两年生产火器63754件。】

【正是这样强大的火炮,让南宋与蒙古僵持了40多年。】

被嘲讽了很久的大宋,这一次才暴露出真正的军事长处,让各朝帝王颇为惊讶。

程义贞还记得天幕说过蒙古军队的强大,横扫欧亚,看到偏安一隅的南宋坚持40多年颇为惊讶:“看来火器果然强大。”

李靖却摇头:“不光是因为火器,更因为蒙古是蛮夷。”

在帝王面前,李靖点到即止,没有说得太详细。

还是李世民亲自解释:“恐怕那个时候,那什么太监监军也不管用了,文臣掣肘也使不上力,国家危难当头,只能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这话换做大臣来说,容易得罪太监和文臣,但是帝王来说,就是吸取教训。

李世民看着连南宋都有那么多火器,羡慕之余,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太晚了,太晚了。”

这么多火器,给他啊!

大唐要是有这些,什么突厥吐蕃大食,早给干趴下了!

【到了王朝末年,南宋君臣总算开始奋力抵抗。】

【但是很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王朝末年的南宋,依然在内斗。政治决定军事,内斗不休,末年也注定只能是末年。】

“政治决定军事,好一个政治决定军事!”

韩世忠想起处处受到掣肘的往事,气到堂堂男儿眼眶湿润。

【唯一可惜的,是为国尽忠的宋军将士和无辜百姓,一直拼杀到最后一刻,没有浪费一颗炮弹。】

“只剩下最后一枚炸药了。”

静江,蒙古人围攻宋人足足三个月后,得不到救援的宋军已经弹尽粮绝。

高级将领冲在最前面,已经齐齐战死。

最后的火炮手看向仅剩的士兵同伴,吐出被火炮震荡出出的碎牙和鲜血:“虽然炸不死蛮夷,但是殉国已是足够。”

同袍义无反顾靠近火炮:“与君一起上路!”

“我们一起上路!”

剩下的同袍看着丝毫没有减少的蒙古大军,看着对方从其他地方缴获的火器,看着越来越不占优势的自己军队,齐齐汇聚在平日不让靠近的火炮旁边。

此时的火炮其实是有炸膛风险,哪怕是火炮手点燃火炮也要快速远离十步以外。

但是当人心存死志,炸膛反而成为了最后的武器。

这一次,火炮手把炮筒调转向了内部。

点燃引线:“嘭——”

坚守3个月后,最后的250名宋军将士,用最后的大炮和炮火集体殉国!

.

“虽然宋朝皇帝不怎么样,但是宋朝的将士和百姓都是好男儿。”朱元璋看着殉国的将士,又想起崖山之战殉国的帝王和将士群臣,深深地佩服之余,也感到了无力。

宋朝皇帝都那样了,还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大臣百姓为之殉国,为什么大明末年众叛亲离?

当时的皇帝到底做成什么鬼德行才导致那样的结局?

除了藩王的压榨,官吏的贪腐,常年不上朝沉迷各种奇葩爱好的皇帝是不是也更加无能,要背负主要责任?

【华夏率先进入热武器时代,结果却被还在使用冷兵器的草原民族灭掉,而且当时的蒙古,人口仅约100万、只有很少几个草原游牧部落同盟支持。】

【要知道13世纪初,蒙古人几乎还处在石器时代,箭镞都是用兽骨制成,直到后来被金国女真人征服,才进入铁器时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用回鹘文制作了蒙古文字,才有了自己的文明。】

【后来打败宋军,有了宋人的火器,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和蒙古武士仅仅20万之众就扫平欧洲,谁能不说一句宋人的火器好用呢。】

宋人集体感到耻辱!

军器监的工匠们愤怒地一拳砸在墙上:“我们辛辛苦苦打的火器,竟然全部便宜了别人!”

【蒙古人去欧洲,不仅骑着蒙古马,还带去华夏的火药和投石机。】

1241年,蒙古大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上,大败波兰人和日耳曼人联军,3万联军有2.5万人阵亡。波兰历史学家记载了蒙古人的可怕武器——“中国喷火龙”!

因为当时蒙古军队的火.枪炮筒上绘制有龙头,被误以为是什么厉害的神器。

1258年,蒙古人用金人的炸弹震天雷一举攻下巴格达,巴格达人给震天雷起名“铁瓶”。

1271年,忽必烈开始两次东征,第一次东征日本,在日本博多湾登陆,元军铁火炮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让日军极其恐惧,溃不成军,元军大胜;

1281年,范文虎率领元军再次征讨日本,以铁火炮击败日军,再次大胜。

【在元军攻日时,使用了一种开花炮弹,请大家记住这个有纪念性的武器。

因为它虽然出现在华夏更早,比欧洲早三四百年,欧洲直到16-17世纪才出现,但是因为清军不重视,很快消失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反过来成为西方人打开大清国门的利器。】

在蒙古大军横扫世界之前,唐朝时期,华夏的硝石和炼丹术已经通过贸易传入阿拉伯。

阿拉伯人把华夏传来的硝石叫做“中国雪”,波斯人称为“中国盐”。

古阿拉伯对欧洲的战争中,多次使用“中国雪”来纵火燃烧,以致于现代也曾有争议,认为火药起源于古代阿拉伯。

但是古阿拉伯其实没有制成火药,直到蒙古大军入侵了大马士革,阿拉伯人才第一次见到火器和火药。

蒙古大军带着大马士革钢的工匠离开,却给阿拉伯人留下了“中国火.枪”和“中国火.箭”,阿拉伯人称其为“马达发”——阿拉伯语中“火器”的意思。

此后,硝石从“中国雪”变成了“巴鲁得”,在中古时期指硝,到了现代是阿拉伯文字里的火药。

从名称的转变也可以看到,古阿拉伯人对火药的态度开始转变。

【13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开始普遍使用火器,并且把火.枪和火箭传入西方国家。】

【13世纪-14世纪,西方国家称呼华夏为“契丹”,所以把传入的火器叫做“契丹火.枪”和“契丹火箭”。】

【此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