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
慢,正确率也不高。
背着背着,他们已然在这样快速的过题中混乱。
“不行了,不行了,跟不上了。那十名学子的脑子莫不是假的不成?完全不搭边的题目,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出来……”
“是啊,还要一字不错才算成功,这也太考验人了。”
“我算是知道我为何没能上国子监了,我若是来了国子监,怕是也要垫底。”
莉玛之前见过监生们用功读书的模样,她知道这些学子们对于读书和科举,十分用心。
可她没想到,这里的学生,已经用功到这种程度!
【周,你们这里的学生,每个人都要这么优秀吗?】莉玛难以置信,国子监有几百名学生,如果人人都能这么勤奋好学,那大庆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
【不好说优不优秀,但你看到的这些人,包括不在国子监里读书的学子……学生,都十分用功。】周自言笑着讲了一个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然后说,【在大庆,十年寒窗苦读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天……】莉玛捏着毛笔,低头唰唰写下刚刚内心的震动。
在奥里菲尔,学生们其实也很用功,但他们并没有这种一往无前的坚韧。
奥里菲尔的学生们更向往自由和天性,有时上着课到了祷告的时间,他们还要集体去进行祷告。
莉玛发现,她不喜欢奥里菲尔的散漫,但也不赞同周所说的十年寒窗苦读。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奥里菲尔和大庆的情况融合一下呢?
莉玛看着自己厚厚的手稿,陷入沉思。
第一回比试结束,国子监以微弱的两分优势,暂时拿下第一回的比试。
此时国子监是二十六分,而秋云和那边的队伍是二十四分。
回来的监生们齐齐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他们没有给国子监丢人!
姜南杏侧过头,和周自言道:“方才有几个监生表现不错,我已经记下他们的名字。日后可以多观察一些。”
“巧了,我这儿也有几个名单。”周自言把自己的名单和姜南杏的一对比,没有一点差别,顿时相视一笑。
“待比试完,你我再去对他们加试一回,探探底。”
“他们几人虽然背得不错,但心态还有些不稳,若是能调整好心态,将来科举未必不能成事……”
其他博士们也加入周自言和姜南杏的对话,开始针对这几人的情况大加分析。
几句话之中,已经给他们制定出好几套更加辛苦的读书策略。
“……”宋卫风坐在周自言身边,听着这些话,表情越来越板正。
身为学子的本能驱使他,让他坐的更加端正。
……要不是周大哥在这,宋卫风是真不想坐到各位博士中。
他可是国子监的监生!
如今坐到国子监博士中,就好像那小老鼠掉进大猫窝……真是全身刺挠。
好想走。
可到了这一步,又不好意思走。
宋卫风只能忍着逃跑的欲望,乖乖坐在位置上,听着这些夫子们商讨日后的教学安排。
第二回不讲背诵,而是回答问题。
出题范围也不再局限四书五经,能回答出多少,全看学子们自己平时的积累。
这次,一方队伍出三人。
国子监这边,宋豆丁和另外两名监生,迈步进入内围。
娜媞也带着她的队友们,站到宋豆丁对面。
到了释义这里,能拿多少分,主要看郑祭酒和耄耋老者的喜好。
但如果打分太离谱,场外还坐着好些大儒呢,他们有权利提出质疑,让这两人重新打分,所以也不用担心有失偏颇。
娜媞穿着巴赫族的传统服饰,肩膀上扛着那个凶神恶煞的狼头。
她比宋豆丁高,也比宋豆丁大。
娜媞看着宋豆丁,歪头,“宋学子,你这样的身板,在我们巴赫族是要被首领骂的。”
“……”宋豆丁勒紧自己的腰带,“娜媞学子,我只是看着瘦一点,你不要大意。”
“听说你是周博士亲手带出来的学生,我很期待。”娜媞记得耄耋老者说过的话,现在对宋豆丁充满跃跃欲试。
还未上场的秋云和看着对面。
周自言正偏过身子,和旁边的姜南杏核对他们的名单和安排。
旁边几位博士正握着毛笔在上面删删改改,而旁边的那个小哥儿,好像被定住了一样,不敢动也不敢回头。
噢,一群博士围着一个学子,确实不敢动。
这位周博士慵懒地不像在比试现场,好像在他自己家中一样,一点不为国子监的成绩紧张。
他真的很厉害吗?
秋云和想着耄耋老者的话,指尖慢慢捏紧。
他是理朝几十年未出一人的少年天才,所有人都称赞他的学问,将他奉为小文曲星。
可耄耋老者却对这位周博士大家赞赏,隐隐约约还有些后怕。
秋云和心头意动。
他来大庆,是为了和更厉害的人讨教学问,既然有一个如此厉害的人在面前,他为何不能与之一战?
秋云和几个心思转换之间,前方比试已经进行到一半。
宋豆丁和娜媞同时抢到一道题目。
【国寡,而民不食,上有无责,其可改乎?】
国家力量太弱,百姓吃不饱饭,统治者有没有责任,需要改变吗?
宋豆丁是大庆红墙绿瓦中成长的学子,而娜媞是在巴赫族高山草原里成长的学子。
看到这个题目,两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宋豆丁回道:“故国非某人,某族之国。君与民同,所以为国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之与民,不可分……”
“如今国寡,而民不食,二者。一也,人君之政,使民不得安田而食饱。另一也,民之自养无经式,不可力而食。”
“……全以生与君,未可知之事。是以君为改,民自改。”
娜媞则说:“地之动也不安,国之力乃小,与君无大……与其觅谁之非,莫若俱以变国,食民饱而食之。”
“……所以为君者,君无实之非,以知异之情也。”
宋豆丁是说,国家的积弱,可能并非是某一方面造成的,在他看来,君王和百姓可能都有责任,要改,就应该两方共同改变。
而娜媞,则说要看国家环境的情况,有可能不是君主的错误,这个国家可能就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其找寻谁的错误,不如根据实地情况再去判断。
周自言听完,觉得两边回答都有道理。
就看郑祭酒和耄耋老者如何给分了……大概相差不大。
这道题满分有五分,最后宋豆丁拿到四分,娜媞拿到三分。
原因是娜媞的回答,稍稍有些偏题。
这样的成绩,还算合理。
最后两回比试结束,国子监总分略胜一筹。
但两方比分咬地很紧,国子监随时都可能被赶超。
休息时,秋云和走到耄耋老者身边,向他说了什么。